11月18日,立冬不久的長沙天氣持續陰雨連綿。在距離長沙市中心約20公里遠的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門口(下稱“廣汽菲克”),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50家維權經銷商。下午兩點,經銷商和廣汽菲克之間的正式談判在這里舉辦。
上述經銷商中,有部分自11月7日一大早就來到了長沙,經過和廣汽菲克超過10天的交涉,討債事項才迎來了新的進展。經銷商們的主要訴求是廣汽菲克全額現金兌付經銷商繳納的保證金和應得返利。廣汽菲克一家經銷商李涵(化名)向記者展示了經銷商銷售管理系統,系統信息顯示,截至今年11月11日,李涵的經銷商保證金余額和返利可用金額共計超過100萬元。
【資料圖】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元熹向記者指出,但是通常來說,經銷商的債權較可能屬于普通破產債權,不屬于法律規定的優先受償的債權范圍內。但在經銷商看來,廣汽菲克不能直接“一破了之”,罔顧經銷商的損失。目前,雙方的拉鋸戰還在持續,截至發稿,雙方的洽談還沒有結果。
關于廣汽菲克與經銷商、供應商等債務糾紛,廣汽集團數日前回應稱,作為國有控股企業以及廣汽菲克的股東之一,廣汽集團將積極支持其債權債務依法依規處理。廣汽集團將督促廣汽菲克根據《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企業破產法》等法律法規,配合破產管理人依法依規作出安排。
破產引多方“討債”
7月18日,廣汽菲克兩大股東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先后宣布,因為廣汽菲克近幾年經營不善、持續虧損,且今年2月份以來一直無法恢復正常生產經營,雙方計劃有序終止成立的合資企業廣汽菲克。此后Stellantis將專注于在中國分銷Jeep品牌的進口汽車。
在宣告廣汽菲克將退出中國市場后不久,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了長沙的廣汽菲克公司。當時的長沙正連續遭受最高40℃左右的高溫侵襲,但依舊不擋全國各地供應商來“討債”的腳步。
7月底的一天早上9點起,收到風聲的廣汽菲克供應商便絡繹不絕來到廣汽菲克公司門口。記者在現場看到,供應商不斷打電話給廣汽菲克項目采購人員,此后采購人員從辦公樓內走到門口,對供應商進行安撫,但據記者觀察,當日多數供應商都是“空手”而歸。部分供應商告訴記者,他們來自不同地方,應收的賬款也不一致,多的有幾千萬元,少的也有一、兩百萬元。
除了供應商外,廣汽菲克門口還有偶爾出入的員工。一位員工告訴記者,廣汽菲克長沙工廠已經有近半年沒有正常生產,生產線工人幾乎全部在家待著,拿最低薪酬,而非生產線員工其實也無事可做。他們都了解廣汽菲克或將破產,很多員工沒主動離職是在等離職賠償。
記者從經銷商處了解到,廣汽菲克破產關停并沒有事先通知經銷商,這種操作讓經銷商賣不掉手里的庫存車,也無法為已購車客戶繼續提供維修服務。同時還有現有的廣汽菲克用戶到各大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經銷商此后多次與廣汽菲克溝通,也均無果。
10月31日,廣汽菲克外方股東Stellantis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廣汽菲克、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的股東已授權廣汽菲克在虧損的情況下申請破產。
同日,廣汽集團也發布公告稱,近年來,受產品競爭力下滑等因素影響,廣汽菲克生產經營逐步陷入困境,雖股東方采取積極措施并多次增資,但經營效果未能改善,目前其生產經營已陷入全面停滯。截至2022年9月30日,廣汽菲克(未經審計)總資產為73.22億元、總負債為81.13億元,資產負債率達110.8%,資產已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此,廣汽菲克根據《破產法》等現行法律法規,向法院提起破產申請。
11月3日,廣汽菲克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正是廣汽菲克,經辦法院為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
這讓經銷商再也坐不住了。11月11日,26家汽車經銷商聯合向廣州市和長沙市政府求助。26家廣汽菲克經銷商提出4條訴求:堅決抵制廣汽菲克在未解決經銷商及客戶問題前破產清算;經銷商繳納給廠商的保證金、應得返利全額現金兌付;因廠商手續問題,客戶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牌,所造成的損失,如庫存積壓車輛,廠商理應進行原價回購;彌補因廠商過失給經銷商造成的經營損失。此后參與維權的經銷商數量逐步增加,截至發稿時間大約為50家。
陳元熹向記者表示,廣汽菲克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經銷商應該及時分析、整理其與廣汽菲克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文件資料,根據要求按時向法院指定的破產管理人申報債權。
廣汽菲克早已成“累贅”
廣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3月,由廣汽集團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后與標致雪鐵龍合并為Stellantis集團)按照50∶50的比例合資組成,先后生產菲亞特與Jeep品牌汽車。
至今已走過12個年頭有余的廣汽菲克,并非沒有高光時刻。2015年,正值中國SUV市場的黃金增長期,廣汽菲克趁機將Jeep品牌正式國產化,推出了如自由俠、自由光、指南者等車型,實現了銷量的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在Jeep國產化的第二年(2016年),廣汽菲克年銷量達到14.64萬輛,同比大增270.8%,其中,Jeep品牌銷量占總銷量的比重接近9成。2017年,廣汽菲克更是走向了銷量巔峰,年銷量達到了22.23萬輛。但從2018年開始,廣汽菲克開始走下坡路。2018年~2021年,廣汽菲克銷量分別為12.4萬輛、7.4萬輛、4.1萬輛、2萬輛。
今年以來,廣汽菲克的情況更加惡化。1~6月,廣汽菲克累計產銷量分別為822輛和1861輛,同比分別下滑89.35%和84.18%。其中,3~6月廣汽菲克生產處于停滯狀態。
在銷量持續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廣汽菲克早已成為兩個股東的“累贅”。
根據廣汽集團財報,2017年,廣汽菲克凈資產達到峰值44.22億元,而到2020年其凈資產已經轉負,為-3.31億元。三年時間里,廣汽菲克累計虧損近50億元。2021年,廣汽菲克繼續虧損近31.7億元,2022年上半年,廣汽菲克虧損超過6.4億元。
在維權經銷商的眼中,2018年的廣汽菲克產品質量頻發事件,就已為其日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筆。經銷商在一份函件中寫道:“合資車型自由光‘燒機油事件’發生之后,廠商處理不當導致廣汽菲克品牌一直備受質疑,產品質量問題持續被媒體曝光,被央視點名。造成經銷商在經營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困難,客戶維權事宜比比皆是。”
這一年,Jeep車輛質量問題頻發、經銷商維權等事件,都把廣汽菲克推到了風口浪尖。恰逢中國車市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廣汽菲克被不斷邊緣化。
2020年和2021年,廣汽菲克雙方股東也曾嘗試為其“輸血”,曾先后兩次注資共計40億元,但均未有成效。今年以來,廣汽菲克兩方股東因為股權調整問題“鬧掰”了,最終該合資企業以失敗告終。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資品牌“呼風喚雨”的時代已然過去,多家合資品牌已先后退出中國市場,包括長安鈴木、東風雷諾等,廣汽菲克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