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鄉二元制藩籬的逐步打破,農民工終將會成為一個歷史概念。但在當下,農民工作為一個重要群體,支持其就業穩業、保障其權益仍然是我國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六穩”“六保”中第一條就是穩就業,穩住農民工這個龐大的就業群體是重要方面。日前,人社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充分顯示出對農民工就業等問題的高度重視。
此前人社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251萬人。這一數字雖然同比2020年增長了2.4%,但增速已有所減緩。2021年農民工總量只比2019年增加174萬人。這主要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農民工總量增速的減緩也說明其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意見》強調,要允許失業農民工在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失業登記,同等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兩個關鍵詞:同等和服務。這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民工就業,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更大力度上促進城鄉融合,消除就業方面存在的身份差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民是不會失業的,因為他們有地種,出外打工是“第二職業”。所以過去多年統計的數字往往是城鎮人口失業率。近年來,農民工失業率被列入了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范圍并且公布,這充分說明在用工方面城鄉融合的快速進展。“農民工”早已脫離了“農民”這個身份,而成為了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
前述《意見》強調,允許失業農民工在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失業登記,就會使農民工失業率這個統計“臺賬”更加清晰;“臺賬”清晰了,才能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支持措施,從而進一步成為國家促進整體就業策略的一部分。
促進整體就業,就要進一步實現農民工享有同等就業服務和權益保障權利。也就是說,城鎮居民就業方面享有的各項權利,農民工也要同樣享有。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一步一步來,但應該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這包括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的完善、醫保制度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等。
這些方面,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進。拿農民工養老保險來說,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舉措,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嘗試,獲得了很多經驗;再拿住房公積金來說,正在將實施范圍逐步擴大到農民工;還有將有意愿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這在很大方面體現出農民工和城鎮居民正在享有同等的社會保障。
另外,還需要加強資金政策支持力度,實現農民工的“轉型升級”。
《意見》明確,要圍繞市場急需緊缺工種,為有意愿外出農民工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安全知識培訓,大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培訓,鼓勵支持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加快推進產訓結合行動,提升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補貼;對本地農民工來說,要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豐富縣域經濟形態,幫助其就地就近就業。
總之,農民工已經不是過去的農民工,穩農民工就業穩業是保持就業大局穩定的重要支撐。這其中,農民工應該享有平等就業、權益保障、財政支持等“城鄉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