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鳳凰網財經訊11月23日下午,以“踔厲奮發,共向未來——變局下的經濟發展與金融合作”為主題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在京閉幕。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出席并發表演講。他表示,今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國際方面,“俄烏戰爭的膠著狀態意味著全球化已經壽終正寢,世界進入新的階段。中國要在新階段發揮主導作用。”國內方面,二十大為未來5-10年的發展制定了戰略目標。
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如何才能將金融街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李揚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揚表示,金融街要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四個方面:
首先,要成為經濟中心,成為全球價值鏈、產業鏈的鏈主,能夠在價值鏈、產業鏈上起主導作用;并在全球定價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
二,要成為金融基礎設施的提供者,在支付清算、法律環境、公司治理、會計準則、信用環境、反洗錢體系等方面重點發展。
三,必須掌握流動性供應機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主要是國債的配合,流動性來自于政府債務,目前國內重視不夠。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世界債務泛濫,如果用傳統的眼光看債務當然是問題。但是這些年發展下來,特別是從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看,債務不僅不可怕,在相當程度上、相當意義上,有時是不可少的。大家都在說美國的債務有多大,美國國債有多高,債務依存度有多高。但是,世界流動性是靠美國國債市場供應的,如果美國國債市場收縮了,全世界流動性都會受到影響。現在這個事情真有可能發生,美國這個財年的財政赤字減半了,有可能從市場上購回原來的債,如果美國回購,市場就會缺乏流動性。”李揚舉例說道。
四,建立創新友好型的監管體系。“我們要的是好監管,并不必然是強監管。監管是為了保障發展的,如果監管使發展遇到障礙,我們寧可不要。監管一定要是創新友好型,這樣有利于創新,中國能不能屹立于高度復雜的國際民族之林,就看能不能創新。同時,還要注意監管范式的調整,將功能監管變成制度。干什么事由什么部門監管,而不是誰的孩子誰抱。誰的孩子誰抱是非常傳統的監管理念,已經不適應如今邊界模糊的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