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澤平團隊
(資料圖)
11月25日,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長期資金5000億。
10月數據顯示,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全面下滑,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有一定韌性但也出現放緩,跌幅較大的是地產、出口和消費。
是該全力拼經濟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硬道理,穩增長才能穩就業,才能化解各類風險。如果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各種問題和風險就會暴露甚至激化。如果能夠推動市場化導向改革、支持新基建、發力新能源、穩樓市軟著陸、發揮平臺經濟在創新和帶動就業中的作用、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地方積極性、發放些消費券等,各界將不斷增強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
過去壓制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主要是四大因素:美聯儲強力加息收緊貨幣、疫情反復、房地產市場調整、民營經濟信心不振。
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這四大因素均在邊際改善:
第一,美國通脹高位回落,經濟邊際下滑,美聯儲加息節奏預期放緩,美元強勢周期已是強弩之末,這是重大方向性利好。若美元周期進入下行通道,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將得到緩解,對中國經濟、資本市場和黃金市場都將是利好。
第二,優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條措施出臺,未來將更加科學精準,這有助于經濟恢復。
第三,近期出臺的金融16條和“第二支箭”傳遞三大信號:1)部分房企上岸了,增信、展期、續貸,這些工具都來了。2)不是所有房企都能上岸,保的是三好生現金流,而不是非三好生的資不抵債。3)上岸的房企重組整個行業、收獲未來城鎮化15個百分點、剩者為王,沒上岸的房企被重組、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大洗牌,大出清,大分化,類似之前供給側改革后的鋼鐵煤炭。房地產是周期之母,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穩樓市有助于穩經濟、穩就業、防風險。
第四,近期國內物價、出口、金融等數據回落,為新一輪貨幣寬松和穩增長打開了空間。外需回落,擴大內需的預期上升。
凡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放在中長期的角度,市場投資者可以對中國經濟未來前景邊際樂觀起來。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珍惜歷史性低谷期的黃金般估值,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們在2020年初倡導“新基建、新能源”,2022年3月提出“從今天起開始樂觀”,7月中旬預判“中性震蕩市”。
我是一名不可救藥的長期理性樂觀主義者,因為我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沒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致富,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要和她站在一起。頂部靠理智,底部靠信仰。
1 原因:經濟復蘇基礎不牢固,擴內需、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11月23日,國常會提及“適時適度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僅時隔兩日,央行公告全面降準。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經濟復蘇基礎不牢固,需政策加碼。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3.9%,較二季度明顯回升,但恢復基礎仍不牢固。三駕馬車全面下滑,10月消費、投資、出口分別同比增長-0.5%、5%和-0.3%,跌幅較大的是地產、消費和出口。具體來看:
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有一定韌性,房地產表現依舊低迷。10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水電燃氣)同比增長9.4%,較9月下滑1.1個百分點。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持續疲軟,10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為-23.2%和-23.7%,分別較9月降幅擴大7.1和9.5個百分點;10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6.0%,較9月下降3.9個百分點。
消費仍疲軟,出現超預期下滑。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0.5%,較上月回落3.0個百分點??鄢齼r格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2.74%,較上月下降2.06百分點。消費恢復緩慢一定程度受制于居民收入和就業,消費信心待提振。
出口、外需回落,提振內需的重要性提升。中國10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降0.3%,較上月回落6個百分點,為2020年5月以來首次轉負。分地區看,對東盟、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出口額分別同比20.3%、-12.6%、-9.0%、3.8%和7.0%。出口大幅回落,主要受美歐經濟放緩外需收縮影響。在外需持續大幅回落的背景下,穩增長擴大內需的重要性提升。
二是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穩定資金跨年情緒面。短期來看,12月有5000億MLF到期,續作壓力較大,此時降準可最大程度置換MLF,降低央行操作難度,穩定資金面跨年情緒。中期來看,2022年1-3月MLF到期分別為7000億、3000億和2000億元,考慮到春節前后資金面壓力,明年1月份的流動性需求較大,本次降準亦可穩定明年初資金面的基本盤,給金融機構優化資金結構提供充足的時間,有助于明年各項政策落實,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
三是抓住國內通脹溫和、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的時間窗口。對于國內通脹形勢,10月CPI同比上漲2.1%,前值2.8%,拿掉豬以后呈通縮趨勢;10月PPI同比降1.3%,前值漲0.9%。CPI和PPI同比均大幅回落。通脹對貨幣政策掣肘大幅減弱,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已經打開。對于海外加息形勢,美國通脹開始高位回落,美國10月未季調CPI同比升7.7%,超預期下降0.5個百分點。預計在12月和明年1月間的會議上可能會考慮延緩加息幅度。未來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緩解,為我國新一輪貨幣寬松政策贏得了時間窗口。
2 方式: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釋放5000億長期資金,降低56億成本
從方式來看,全面降準,寬松信號明確。當前經濟復蘇基礎不牢固,需要有力的政策對沖,全面降準力度更大,寬松信號意義更強。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引導市場形成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一致預期,促進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從量上看,本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穩定資金面基本盤。本次降準大約能釋放5000億元的超額準備金,12月15日將有5000億MLF到期,本次降準能完全對沖。如果考慮到央行部分續作,疊加再貸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釋放更多增量資金注入實體經濟。
從價上看,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打開空間。本次降準節約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每年約56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
從時點來看,本次降準落地時間距國常會提及降準僅2日,凸顯出政策方面穩增長的決心,對市場情緒形成明顯提振。
3 影響:利好穩增長,利好房地產、股市、銀行,提振市場信心
實體經濟層面,穩增長、穩信心,鞏固經濟復蘇基礎。降準有助于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金融機構層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有助于緩解銀行負債端壓力,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利好股市。股市是貨幣的晴雨表,本次降準降低資金成本,將提升股市估值。關注股市的結構性機會,尤其是困境反轉的行業。
促進房地產軟著陸。降準有助于金融機構滿足合理住房需求,做好房企融資的配套支持工作,有助于房地產軟著陸。11月23日,央行、銀保監會正式發布金融支持房地產十六條措施,覆蓋房地產供需兩段,其中7條新政策均指向供給端,意在修復優質房企融資端,為商業銀行提供更多支持房企融資的空間,有利于房企資金壓力緩解。
修復債市情緒。本次降準將改善資金面壓力,扭轉市場對貨幣轉緊的悲觀預期,阻斷債市“贖回潮”。
尚不構成通脹預期。當前國內通脹溫和,10月CPI同比大幅回落,其中代表居民需求的核心CPI同比0.6%,處于低位。PPI同比轉負,大宗傳導效應疊加保供穩價見成效,企業需求仍有待提振。因此,本次降準不會對通脹帶來較大影響,不會形成通脹預期。
4、展望未來: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基調,發力寬信用、穩樓市
展望未來,寬貨幣延續,寬信用發力,提振信心、穩樓市是關鍵。當前經濟復蘇基礎不牢,實體融資信心偏弱,寬信用仍然面臨較大壓力,穩增長需要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繼續加大調控力度。未來貨幣政策保持總體穩健寬松,流動性從極度寬?;貧w合理充裕水平。政策性工具、結構性工具發力寬信用,疊加部分省份已提前下達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接續發力,將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帶動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修復。
通過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不搞“大水漫灌”,調降MLF政策利率可能性不大,但本次降準可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不排除下調LPR的可能性。同時,近期有關部門連續出臺三大穩樓市重磅政策,修復優質房企融資端,而下調房貸利率則能改善房地產需求端,多項政策形成合力,將進一步加碼穩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