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宋河酒業”)破產重整的消息被披露。
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宋河酒曾與茅臺、五糧液等17款名酒一同榮獲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中國名酒”稱號,被譽為“河南酒王”。
(資料圖片)
2002年,在宋河酒廠面臨經營困難時,輔仁藥業出資5000萬元將其收購。起初雙方合作愉快,宋河酒業在2013年收入甚至達到22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輔仁藥業此后發展不順,宋河酒業被當做融資工具,甚至連散酒、酒罐等資產都不放過,終至債務纏身。
宋河的困境,正是河南白酒行業的一個縮影。
河南是中國白酒的生產大省,白酒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同時也是白酒消費大省,2021年市場容量超過600億元。
但是河南當地的白酒品牌所占比例非常小,全部加起來不足100億元,蛋糕幾乎全被外省品牌拿走。
曾經的“河南酒王”
11月19日,宋河酒業在河南確山縣舉行鹿邑大曲第54屆中秋答謝會暨新品上市發布會,全縣300余終端客戶參與。據企業官方微信介紹,從8月底至今,“火遍全河南省”的宋河酒業客戶答謝會,已延續了三個月之久。
圖/宋河酒業官方微信
然而就在企業賣力推進生產銷售的同時,關于宋河酒業破產重整的消息傳遍了河南酒圈。企查查APP顯示,宋河酒業新增破產重整案件,案號為(2022)豫1628破申3號,類型為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均為宋河酒業。
宋河酒業副總裁朱國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傳破產重整消息為真,已經對外進行公布。“但是,目前公司運轉正常,生產和銷售都在有序進行。”
當被問到宋河酒業破產重整的問題,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十分惋惜,“多好的金字招牌啊,可惜了。”
資料顯示,宋河酒業有著輝煌的歷史,曾是河南省內紅極一時的知名酒企。
據宋河酒業官網介紹,1968年,鹿邑縣人民政府為了挖掘文化遺產及悠久釀酒技藝,將二十余家較大的釀酒作坊進行聯合,以宋河之濱原有棗集酒坊為基礎,建立了國營“鹿邑酒廠”,并于1988年更名為宋河酒廠。
同年,在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宋河糧液被授予國家金獎,并與茅臺、五糧液等17款名酒一同榮獲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中國名酒”稱號。
上世紀90年代,“東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的廣告語傳遍大江南北,宋河酒廠迎來了銷售高峰,“宋河糧液”更是被指定為“河南省接待專用酒”,在多個地市全面采用。
然而進入新千年后,宋河酒廠一落千丈,至2002年經營已難以為繼。2002年4月,同為鹿邑縣本土企業的輔仁藥業,以5000萬元價格取得宋河酒廠經營權,并更名為宋河酒業。
輔仁藥業入主后的頭十年,宋河酒業發展可謂順風順水,銷售收入節節攀升。2013年,宋河酒業對外宣布,營業收入達到22.5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豫酒老大。
然而好景不長,2012年“三公消費”政策的出臺,讓火熱的白酒消費市場瞬間冰封,中國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宋河酒業也未能幸免,企業經營每況愈下。
不過,真正拖垮宋河酒業的元兇,卻是曾經拯救自己于破產邊緣的“白衣騎士”輔仁藥業。
破產重整的背后
2019年7月16日,輔仁藥業披露2018年分紅公告,按照每10股派1元方案,預計將發放紅利6271.58萬元。
然而三天之后,輔仁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因資金安排原因,未按有關規定完成現金分紅款項劃轉,無法按照原定計劃發放現金紅利。
據輔仁藥業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賬上有超過18億元的貨幣資金。如此多現金,卻連6000多萬分紅款都拿不出來,這一行為頗令人費解。
輔仁藥業這一“神操作”,也讓上交所緊急下發問詢函,要求企業核實并說明公司貨幣資金情況。
輔仁藥業在隨后的回復公告中稱,根據公司財務提供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擁有現金總額1.27億元,其中受限金額1.23億元,未受限金額僅有377.87萬元。
18.16億元變1.27億元,現金總額“蒸發”16.89億元,由此引發了對輔仁藥業財務造假的質疑,同時也揭開了宋河酒業被“吸血”的慘狀。
其實早在2019年爆雷之前,輔仁藥業就頻繁用宋河酒業的資產抵押借款,以維系自身的現金流,甚至不惜將散酒、半成品酒、酒罐等作為抵押物。
2014年至2015年,宋河酒業通過原酒、散酒為抵押物先后對外融資借款7次,涉及資金超過8億元。
2017年和2018年,宋河酒業分別以儲酒罐、原酒、散酒及生產釀酒設備等作為抵押物,向華融資產河南分公司、鹿邑縣金融機構等各地金融機構申請抵押借款總額24.465億元。
2019年1月,宋河酒業將千噸級散酒抵押給華融資產,獲得擔保金額4.5億元;當年4月,宋河酒業又將14條罐裝生產線及不銹鋼儲酒罐等抵押給陜西西金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擔保金額6060.63萬元。
待2019年輔仁藥業暴雷時,宋河酒業已經處于企業停產、員工罷工的停擺狀態,甚至連電費都付不起。
2019年7月,鹿邑縣供電公司將宋河酒業連同輔仁藥業、輔仁堂,一同起訴至法院,向三被告索要拖欠電費合計490.8萬元。
截至目前,宋河酒業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確認合同無效糾紛等風險信息3536條,法律訴訟285條,涉案總金額60.6億元;涉訴關系104條,開庭公告96條,立案信息140條。
酒水分析師蔡學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對于宋河酒業此次破產重整可以樂觀看待,但對于破產重整后企業的發展問題,需要慎重思考。“河南是中國白酒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省份,破產重整后,宋河酒業不僅要面對仰韶酒業、杜康酒等省內酒企的競爭,還要面對茅臺、五糧液等一線白酒市場下沉帶來的壓力。”
豫酒如何振興?
宋河酒業可謂是豫酒的縮影,歷史輝煌但卻現實慘淡。
河南是中國白酒文化發祥地,同時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白酒產銷大省,是全國和地方酒水品牌的“必爭之地”。
豫酒在中國白酒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熊玉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河南酒業的繁榮發展時期,“張寶林”(張弓、寶豐、林河)、杜康、宋河、仰韶酒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形成了聞名全國的豫酒板塊。
但此后二十多年間,豫酒從縱向看雖有發展,但橫向與先進省市的差距,尤其是與川酒、黔酒、徽酒、蘇酒相比是越來越大。熊玉亮表示,河南白酒市場容量超過600億元,但豫酒全部加起來只有98個億左右。換算下來,豫酒省內市場份額僅為16%,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時至今日,河南省本土酒企中既沒有一線品牌,也沒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規模最大的仰韶酒業,去年銷售額也才剛剛突破30億元。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認為,河南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白酒品牌的“公海”,河南本土白酒企業正遭受三重擠壓。一是來自茅五洋瀘汾等一線名酒渠道下沉帶來的擠壓,其次是醬香型白酒對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造成的擠壓,第三則是疫情對整個消費市場的沖擊。“以宋河酒業為代表的很多區域酒廠,渠道上缺乏現金投入競爭手段單一,營銷方面也還停留在較初級階段,無力抗衡市場沖擊。”
熊玉亮認為,豫酒企業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老板的問題——一把手缺乏專注度。
他進一步分析道,豫酒酒企背后的投資人大多是多元化經營,白酒只是他們所投資的項目之一,如思念之于杜康、輔仁之于宋河、潔石之于寶豐等。這一點客觀上造成了企業高層對白酒板塊重視程度不夠,研究不夠透徹。更有甚者,部分企業“拆東墻補西墻”——將在白酒行業賺的錢投資到其他虧損行業中。
“這么做的后果是,企業在發展中十分短視,只想掙快錢,對品質、渠道、品牌、口碑不夠重視。”熊玉亮指出,這些問題不僅傷害著渠道商,也傷害消費者,更傷害著品牌。經過長時間的疊加,以至于出現“豫商不賣豫酒、豫人不喝豫酒”的極端不良影響。
蔡學飛表示,宋河酒業的例子也說明,資本的進入短期內或許有助于企業發展,但從長期看,資本的逐利性也決定了其很少會注重長期利益。而中國白酒行業,恰恰又是一個看似門檻低,實際上卻是一個長周期和重資產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特別是在目前存量競爭的狀態下,對于資本的長期主義和品質主義,有著較高的要求。
今年6月,《河南省酒業振興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對外發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產白酒規模力爭達到260億元。
熊玉亮認為,豫酒不缺市場,不缺人才,不缺文化,不缺政府支持,振興的根本還是老板提升專注度。對于宋河酒業破產重整,他希望有實力的國資能夠進入,不要重蹈過去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