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俄油限價到底是多少?“出爾反爾”的OPEC+對石油產量到底什么想法?這兩個決定油價的重要因素都將在這一周內給市場一個答案。
(資料圖)
本文首發于11月28日11時,于12月1日14時更新。
這周的原油將迎來兩件決定“未來命運”的大事:“還沒拿定主意”的歐盟對俄油限價將在12月5日正式生效,而僅幾小時前“出爾反爾”OPEC+也將開會決定石油產量。
11月30日最新消息稱,“舉棋不定”的歐盟準備價格上限設在每桶60美元,低于此前媒體報道的桶65-70美元價格上限提議。11月29日,媒體稱由于需求疲軟和原油價格的暴跌,會使OPEC+宣布新的減產措施。
11月30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大減1258萬桶,創2019年6月以來最大單周降幅。EIA數據公布后,WTI原油期貨短線上揚0.44美元,最高觸及80.95美元/桶,使得日內整體漲幅重新擴大至3.44%。而就在11月28日,WTI原油日內跌幅超3.0%,至74.17美元/桶,創2022年內新低。
對于“撲朔迷離”的油價,法國興業銀行的分析師Michael Haigh表示本周即將發生的事情都能對原油市場造成巨大影響,可以輕易將價格從一個極端引到另一個極端。
歐盟對俄油限價將公布吵出的結果
12月5日開始,歐盟將禁止絕大多數俄羅斯原油的進口,媒體稱,但由于歐盟內部分歧嚴重,歐盟官員本定于周五或周末開會討論對俄羅斯原油的價格上限問題將繼續推遲,距離12月5日越來越近,現在的歐盟正受到“死亡期限”(deadline)的巨大壓力。
11月30日的最新消息顯示,為了能獲得更多歐盟成員國和G7的支持,歐盟關鍵的成員國們考慮,將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上限設在每桶60美元,低于此前媒體報道的每桶65-70美元價格上限提議。
11月23日,媒體援引媒體四位外交官消息稱,歐盟委員會通知各成員國,歐盟正在考慮將價格上限設定在65美元至70美元每桶之間,引起歐盟內部巨大的分歧,有些國家認為太低,另一些國家則認為太高。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急于控制國內能源成本的國家,尤其是波蘭、西班牙和希臘,表示該提議不現實,上限設定得太高了,不太可能被觸發。
媒體此前曾分析指出,歐盟考慮將俄羅斯原油價格上限定在每桶65至70美元區間,這遠高于俄羅斯的原油生產成本,由于俄羅斯已經在折價出售原油,這也意味著較高上限所能達到的效果有限。烏拉爾石油目前的交易價格在70美元左右,因此65美元的限價對交易的影響可能很小。
根據S&P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的數據顯示,烏拉爾原油每桶價格已下跌約28美元,分析師表示,現階段石油需求總體疲軟,加上制裁前航運和保險的復雜性,使俄羅斯降低價格來吸引亞洲買家。Kpler分析師 Homayoun Falakshahi說:
為了與亞洲國家獨立煉油商開展業務合作,俄羅斯與伊朗石油間的競爭愈發激烈。
而對于塞浦路斯、希臘和馬耳他這些擁有龐大海運業的國家,如果俄羅斯石油貿易受到阻礙,將蒙受最大損失。他們則認為上限太低,并要求對業務損失進行賠償或有更多時間進行調整。一些歐盟官員將這番爭論描述成:“場面一度變得十分丑陋。”
咨詢公司合伙人Mikhail Krutikhin指出,如果價格上限為65美元,將不會對俄羅斯的產生任何影響。
對于歐盟對俄羅斯原油設置價格上限,許多市場人士都不看好,認為過于嚴厲的制裁,恐怕對歐洲會形成反噬。分析指出:
如果限價定得太低導致俄羅斯大幅減產,國際油價顯著走高也能帶來營收增長,起不到“制裁俄羅斯”的作用。
歐盟還將從2023年2月5日起制裁俄羅斯的石油制品,市場普遍認為這對俄油產業造成影響的同時,歐盟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Haigh分析指出,俄羅斯很難將歐盟禁止其出口的石油全部成功轉移,因此2023年的產能將會下降150萬桶/天,同時隨著全球經濟觸底反彈,原油需求走高,原油價格勢將上漲。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1月27日表示,俄羅斯不會向選擇采取能源限價措施的國家出口石油。
媒體報道稱,美國財政部表示,西方對俄油限價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降低。美國官員指出,由于西方的制裁,那些未對俄實行制裁的國家將獲得對俄油的議價能力。
“出爾反爾”的OPEC+將對石油產量作出定奪
在俄油或因歐盟制裁而大幅減產的可能性飆升之時,OPEC+本周石油產量的會議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媒體分析指出,在對俄油實施禁運前,石油期貨市場顯示出全球石油需求低迷并且供應充足。需求疲軟和原油價格的暴跌可能會促使OPEC+在周日宣布新的減產。
11月29日,媒體報道稱,多數交易員和分析師都預計,OPEC+除了將從本月開始宣布減產200萬桶外,還將進一步削減其總體產量目標。
11月22日,媒體報道稱,有知情人士透露沙特和其他OPEC+成員國考慮增產原油至多50萬桶/日,OPEC+將于12月4日舉行會議宣布這一決定,引發原油市場巨震,沙特、科威特及阿聯酋迅速出面辟謠。
當地時間11月25日,沙特能源部長與到訪的伊拉克能源部長宣布,將遵守OPEC+近期的減產決定。兩位官員還表示,如有必要,OPEC+還有能力采取進一步行動,以此實現市場的平衡與穩定。
華爾街見聞此前指出,一則“假消息”卻引得國際原油市場震蕩的主要原因在于是一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迫切的希望原油產量增加來抑制油價;而以沙特為首的OPEC國家卻希望通過減產來抬高油價。進而使得國際原油價格繃在一根弦上,稍許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市場的高度警覺。
媒體分析認為,現在市場將OPEC+政策視作“雷區”,因其思路存在極大不確定性。Saxo Bank首席商品分析師Ole Hansen表示:
現在整個市場都密切關注著OPEC+的政策走勢,把它視為“雷區”,這也是為什么這周市場會因一起“增產謠言“反應如此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