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在2020年和2021年進行的兩次提價,并沒有促進凈利潤的增長,反而對銷量有了反作用。
12月15日,“辣條第一股”衛龍登陸港交所,發售價為每股10.56港元,開盤跌3.41%,報10.2港元。
(資料圖片)
衛龍的上市之路較為坎坷。此前,衛龍分別于2021年5月、11月及2022年6月向港交所遞交了三次招股書,并于11月23日再次更新招股書,此次終于順利上市。
天眼查App顯示,衛龍公司的運營主體是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法定代表人余風,注冊資本3億人民幣,由和和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易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創始人劉衛平及劉福平分別擔任董事長、董事職位。融資歷程顯示,衛龍曾于去年5月份完成Pre-IPO輪融資,投資方包括CPE源峰、高瓴資本、紅杉中國、騰訊、云鋒基金等。
眼下,衛龍不只是買辣條了,已經將品類從大面筋、小面筋、大辣棒、親嘴燒等經典調味面制品,拓展到了蔬菜制品和豆制品,推出了包括魔芋爽、風吃海帶等熱量低、口感脆爽的產品,以及軟豆皮、78°鹵蛋在內的豆制品和其他產品。
不過,衛龍2022年的凈利潤大幅下滑。根據衛龍近期更新的招股書顯示,衛龍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分別是33.85億元、41.2億元、48億元和22.61億元,年內利潤分別是6.58億元、8.19億元、8.27億元,-2.61億元。
可見,衛龍在2020年和2021年進行的兩次提價,并沒有促進凈利潤的增長,反而對銷量有了反作用。
招股書顯示,2022年上半年,衛龍調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銷量是8158.87萬噸、2786.14萬噸、294.34萬噸,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13.82%、3.94%、19.71%。
此外,目前業內對衛龍的另一疑慮是,衛龍過于依賴線下經銷商,其缺乏通過線上渠道的銷售對業績進行對沖。休閑食品在線上整體呈現出上升趨勢,而衛龍線上渠道占比卻極低,并不符合行業的發展趨勢。
對于衛龍此次上市募集資金的用途, 根據衛龍發布的發售價及配發結果公告,約57%用于擴大和升級集團的生產設施與供應鏈體系,約15%將用于在未來三至五年進一步拓展銷售和經銷網絡,約10%將用于未來三至五年的品牌建設,約10%將用于未來三至五年的產品研發活動以及提升研發能力,約8%將用于在未來三至五年推進集團業務的數智化建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未來的衛龍需要進行“五多”戰略布局,即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布局,以降低整體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