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15日,有微博網友爆料稱自己買了中國人壽新冠保險,但“陽性”后卻遭到保險公司拒不賠付,而拒賠理由是“奧密克戎不是新冠”。
事件很快引起了網友熱議,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對此,鳳凰網《風暴眼》電話咨詢了中國人壽客服,客服表示目前中國人壽并沒有專門針對新冠肺炎的保險產品,但是有在部分重疾險產品的基礎上將保險責任擴展到新冠。而鳳凰網《風暴眼》也在中國人壽官網上查閱到了54款重疾險產品的責任擴展公告。
事實上,隨著近期國內防疫政策的調整,不少保險公司緊急下架了多款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產品,這一行為也引發了消費者不滿。而隨著目前國內新冠確診病例的激增,更多關于“保險公司不賠付新冠險”的案例涌現。
稱“奧密克戎不是新冠”?中國人壽營銷員:是否賠付不以病毒種類為依據
根據網友爆料,自己是“買了中國人壽新冠保險”后引發的爭議。
對此,15日下午,鳳凰網《風暴眼》分別電話咨詢了中國人壽客服及營銷業務員,雙方對此番爆料事件表示“不清楚”,但雙發均表示目前中國人壽沒有專門針對新冠肺炎的保險產品,但表示有在部分重疾險產品的基礎上將保險責任擴展到新冠。
鳳凰網《風暴眼》也在中國人壽官網上查閱到了今年6月30日發布的54款重疾險產品的責任擴展公告。
公告中披露的擴展責任范圍明確標明:“被保險人在擴展責任有效期內經醫院確診初次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且臨床分型為重型或危重型”。而上述54款產品的擴展責任有效期則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24時。
此外,公告中特別提到,兩種情況下不承擔擴展責任。其一是“被保險人在合同生效日前,已經醫院確診或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其二是“被保險人在合同生效日前,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尚在醫學隔離或醫學觀察中”。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還詳細標明了新冠肺炎臨床分型“重癥”和“危重癥”的釋義,其中“重癥”型又因被保險人是成人或兒童進行了進一步劃分。而與“重癥”相比,“危重癥”則統一包括三類情況——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出現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對于上述細則,中國人壽營銷業務人員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具體的臨床分型及具體情況與國家相關文件規定統一,理賠時并不會以具體的病毒或毒株種類而劃分是否賠付,而是根據二級及以上醫院出具的相關證明。這也就意味著,被保險人感染的是“德爾塔”或“奧密克戎”并不會影響保險公司的賠付。
針對事件真相,鳳凰網《風暴眼》嘗試聯系爆料人,但截至發稿未能取得進展。而視頻發布媒體則回應鳳凰網《風暴眼》稱,事件曝光后,中國人壽已與爆料人取得聯系,爆料人也已將視頻進行下架處理。
多家公司緊急下架新冠相關產品 消費者投訴量攀升
事實上,隨著近期國內防疫政策的調整,多地陽性病例激增。在此背景下,不少保險公司緊急下架了多款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產品,而有關新冠疫情相關的產品的賠付糾紛也接連出現。
有媒體統計,目前包括支付寶上的“眾安愛無憂”“眾安疫情隔離津貼險(升級版)”“華泰新冠疫情保障險”“華泰抗疫保(互聯網專屬)”、美團保險的“新冠抗疫?!?、京東健康上的“新冠防疫健康?!币约敖衲晗掳肽陝偵暇€的華農保險的抗疫綜合險,當前也已下架。
而據《財經》報道,接近華農保險的人士也曾確認稱“帶有確診和重癥的產品都下架了,現在只剩保死亡責任的保險產品?!贝送?,某保險公司客服甚至直言“不下架,公司會‘賠穿’”。
多家保險公司的“下架”操作也引發了消費者不滿,進一步引發了保險公司與投保人之間有關“疫情險”的糾紛。
鳳凰網《風暴眼》在某投訴平臺上查閱發現,以“新冠保險”為關鍵詞搜索的投訴案例已超過700起,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確診陽性后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12月份以來出現的投訴更是數量攀升。
眾多投訴中,涉及的投訴保險公司包括眾安保險、國泰人壽、中國人保、前海財險、華泰財險等。各家保險公司拒賠的理由也各有不同,主要圍繞臨床癥狀的劃分、診斷證明的要求等細節。
圖源:黑貓投訴
據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年9月28日發布的《關于2022年第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今年二季度,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等財產險其他保險糾紛投訴2434件,在涉及財產險公司的消費投訴中占比24.22%。其中,今日被爆料的中國人壽更是以1750件的投訴量位列人身保險公司第三,占比高達9.46%。
中國人壽遭遇“流年”:原董事長涉嫌受賄 去年被罰金額業內最高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人壽源于1949年成立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6年分設為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并于2007年1月上市,是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提供個人人壽保險、團體人壽保險、意外險和健康險等產品與服務。
然而這家老牌保險公司今年卻遭遇“流年不利”。
今年1月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布消息顯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隨即中國人壽開始出現頻繁人事變動:1月14日,中國人壽官網發布公告稱,白濤任中國人壽集團黨委書記;3月17日,銀保監會核準白濤集團董事長任職資格;6月7日,財政部同意蔡希良任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的議案;7月28日,中國人壽集團發布副董事長、總裁任職公告顯示,7月31日,銀保監會核準蔡希良任職資格。
直至9月13日,王濱被查一案才公布最新進展。最高檢官網公告稱,中國人壽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濱涉嫌受賄、隱瞞境外存款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目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王濱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一邊是人事調整,另一邊中國人壽因違法違規屢遭處罰。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行政處罰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4日,針對中國人壽及其分支機構,銀保監會及各監管局開出133張罰單,累計罰款1430.4萬元,處罰事由包括業務數據不真實、虛掛中介業務、違規跨區域經營保險業務、員工挪用資金等。
進入12月,中國人壽吃到的罰單數量依舊不減。各省市地方銀保監公示信息,2022年12月1日-7日,中國人壽成為罰單信息最多的險企,收到共計八張罰單,違法違規事實包括:主要因費用列支不真實、為未成年人承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為未成年人承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負責、未經監管部門批準擅自變更營業場所等。
事實上,這并非中國人壽首次“登榜”。
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2021年度保險行業監管處罰分析》顯示,2021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開出2182張保險監管罰單,其中年度累計被罰金額最多的同樣為中國人壽及部分分支機構,被罰1056萬元,收到罰單80張。
業績方面,半年報顯示,2022年1-6月,中國人壽營收凈利雙降,營業總收入5282.98億元,同比下降4.41%,凈利潤261.74億元,同比下降37.27%。半年報顯示,中國人壽利潤減少是受權益市場波動加劇,投資收益下降所致。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人壽投資收益985.42億元,同比下降16.2%,總投資收益率為4.21%,較2021年同期下降148個基點。同時,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內含價值達12508.77億元,較2021年年末增長4.0%,新業務價值為257.45億元,同比下降13.8%。
另據中國人壽日前披露的保費收入公告,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5914億元(未經審計)。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而中國人壽還被列為參與試點的4家養老保險公司之一。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是否能幫助中國人壽走出困境,恢復昔日風光?鳳凰網《風暴眼》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