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12月16日,A股集體低開,滬指跌0.40%,深成指跌0.60%,創業板指跌0.73%,啤酒、數據要素、抗病毒面料等板塊指數跌幅居前。
外圍市場:
(資料圖片)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重挫。截至收盤,道指跌764.13點,跌幅2.25%,報33202.22點;標普500指數跌99.57點,跌幅2.49%,報3895.75點;納指跌360.36點,跌幅3.23%,報10810.53點。
熱門中概股走勢分化。高途飆高18.35%,新東方漲2.21%,愛奇藝漲1.65%,理想汽車漲0.74%。下跌陣營中,嗶哩嗶哩跌8.50%,知乎跌8.33%,阿里巴巴跌5.26%,百度跌4.63%,京東跌3.28%,騰訊ADR跌3.21%,拼多多跌3.18%。
據中國證監會發布,當地時間12月15日上午,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布報告,確認2022年度可以對中國內地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完成檢查和調查,撤銷2021年對相關事務所作出的認定。
對此,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中美審計監管合作進展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注意到美方發布的報告和公開表態。我們一貫主張通過監管合作機制解決跨境上市審計監管問題,實踐證明只要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專業務實的合作精神,一定能夠找到一條符合各自法律和監管要求的可行合作路徑。”
機構觀點:
中信建投:展望2023年 新能源和半導體仍是重點關注方向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展望2023年,新能源和半導體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兩個方向。新能源領域,隨著風光的建設和發電占比提升,風光消納問題日益嚴峻,火電靈活性改造作為成本最低的調峰方式將大放異彩;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接近30%,提供了技術創新的沃土,我們看好PET銅箔產業鏈。同時隨著經濟活動復蘇,半導體有望在明年走出下行周期,相關的強α標的值得重點關注。
光大證券:緊抓醫療硬科技、中醫藥、創新藥三大主線
光大證券表示,近一年多以來,醫藥板塊的估值大幅回落,從機構持倉情況來看,2022Q3公募/非醫藥主題公募基金重倉醫藥行業的持股市值占比為10.63%和5.6%,環比均有所下降。今年四季度以來,骨科脊柱耗材國采,創新藥新增適應癥簡易續約,創新型器械暫不納入集采等,顯示醫藥行業政策邊際放松,我們認為當前醫藥板塊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有望成為長線投資配置的優選。發展中醫藥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鼓勵政策貫穿全產業鏈,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連貫性較強。醫保端,我們認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完成后,醫藥行業的發展與增長邏輯將真正由銷售驅動轉變為臨床價值驅動。因此整體來看,政策引領之下,我們認為采購需求提升的產品;產能出清、終端需求迎來上行周期、市場擴容的產品;受益于集采邊際緩和、臨床價值有明顯獲益的創新產品等細分方向有望得到提振。
中金:2023年煤炭供需趨于平衡 階段性短缺仍在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展望2023年,預計國內煤炭供需維持緊平衡,但階段性緊張的可能性仍在,煤價中樞或略回落,但仍將處于高位,主要是海外煤價通過邊際影響國內供需預期從而支撐國內煤價,而海外煤價又受海外氣價支撐,高氣價的核心原因難有效解決,意味著煤價或繼續維持偏高水平。考慮到國內需求復蘇節奏,及天氣等不確定性擾動,不排除國內供需出現階段性錯配,導致煤價脈沖式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