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樓市,經歷了此前幾年不曾有過的深度調整。
購房需求減弱,疊加部分項目停工及疫情反復等因素,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呈現較為低迷的狀態。在易居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張燕看來,2022年可謂樓市政策最為頻繁的年份之一,各類紓困政策應出盡出,但對銷售促進作用較為有限。
(相關資料圖)
“市場仍處于筑底過程中,下行態勢還未真正得到扭轉。從成交量角度來看,2022年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張燕表示。
克而瑞預估,2022年全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分別為13.6億平方米和13.3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4%及27%。
張燕指出,全國新建商品房連續5年達到17億以上平方米成交規模之后,2022年行業規模大概率將回落至14億平方米以下,行業規模將迎來真正的拐點。
成交量“跌跌不休”
2022年剛一開局,樓市交易量便出現了回落。
據克而瑞數據,2022年1月全國29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429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7%,同比降46%。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2021年下半年市場出現一定幅度調整,但12月成交量出現翹尾現象,考慮到當年12月基數較高,2022年1月成交量下降符合市場預期。
隨后的2、3月,交易量仍呈現回落態勢。克而瑞數據顯示,2月全國29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07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 32%,同比降36%。3月3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68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7%。
回顧全年市場時,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交易回落,市場并未感到意外。
“上年12月成交量較高,今年1月很難維持,成交量降下來很正常。按往年經驗,2月有春節因素,3月為節后起步期,一季度市場成交量走低,降幅在市場可接受范圍內。當時業內普遍預期,接下來交易將逐步活躍起來。”林波表示。
林波對記者表示,一季度市場表現欠佳,業內認為隨著各地不斷出臺樓市扶持政策,二、三季度市場不會持續下滑。
然而,此后樓市持續回落,超出了市場預料。
“現在回顧并對各月成交量進行比較,一季度市場表現還算是不錯的。市場低迷態勢貫穿了全年,這種局面是業內在年初時完全不曾想到的。”林波感慨道。
張波告訴記者,從全年情況來看,除6月交易量較高,即使是9、10月這樣的旺季,成交情況也不佳。
“成交量按月有起伏變化,但‘跌跌不休’成為今年樓市一個重要特征。”張波說。
中指院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積約302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8%,成交規模為2015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新房成交量萎縮,價格也出現了回調。
對于新房價格表現,中指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表示,上半年新房價格整體呈橫盤態勢,下半年房價走勢疲弱。“百城新房價格持續下跌,截至11月已連續5個月環比下跌。”
樓市持續低迷之下,2022年下半年至今,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降至歷史低點。
在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看來,今年的房地產投資打破了近20年的一個規律,在以往年份,房地產政策松動配合貨幣政策支持,投資指標往往會在2-3個月內快速反彈,但今年的政策對投資似乎失效了。
“如從地方政策松動來計算,已經持續9個多月;從頂層發力紓困政策時間來算,也持續了3-4個月。諸多政策加持之下,投資指標沒有扭轉,仍然在下滑。”宋紅衛表示。
就2022年全年數據,中指院指數事業部分析師孟新增預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在22%左右,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或接近40%,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降幅或在8%左右。
克而瑞預計,2022年全年開發投資額約13.2萬億元,增速同比下降10.8%。
樓市仍處筑底過程中
面對樓市低迷,2022年超300省市出臺政策近千條,11月以來,多部門出臺面向供給端的房地產政策。
央行、銀保監會及證監會等部門,從信貸、債券、股權三方面“三箭齊發”全面支持房企融資,支持民企融資“第二支箭”、“金融16條”、預售資金監管新政、支持房企股權融資等陸續出臺,幫助優質房企恢復經營“造血”功能。
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輝告訴記者,今年樓市扶持政策相當密集,但效果有限;11月以來多部門出臺不少利好樓市政策,對于提振市場信心起到重要作用,但成交量仍未能企穩。
對于多部門出手,張輝表示,目前頂層政策集中于供給端,但如何激發需求端活力,成為樓市回暖一個關系因素。
“2022年樓市下行,與購房者收入預期明顯轉弱有關,居民置業信心不足,尤其是剛需購房者觀望情緒較濃。此外,下半年部分項目停工,也對市場信心形成不小的影響,置業需求進一步延后。市場信心的恢復并非短期可以達成,目前很難預判市場何時轉暖。”張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宋紅衛也指出,行業下行最核心的問題在于購房者信心不足。恢復需求端信心將成為政策接下來一個重點,預計明年相關部門會在需求端持續發力。
房地產市場低位徘徊的態勢將持續多久,樓市何時撥云見日?
對此,張波認為,雖然目前樓市仍未真正企穩,但市場已看到一些較為積極的信號。
“各地出臺保交樓強有力的措施,以及多部門在供給端的政策,均給市場吃下定心丸,成交量雖然仍在下行,但可視為加速筑底的過程。另外,房企年底加大促銷力度將吸引一批購房者入市,有助于活躍市場成交量,成交量能夠起來,市場將有望企穩。”張波表示。
宋紅衛認為,根據以往周期情況研判,銷售下行周期很有可能延續到明年6月左右,新開工投資規模真正恢復,可能會延遲至10月份之后。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23年樓市即使回暖也很難回到2021年之前的規模,各梯隊城市的表現將進一步分化。
黃瑜指出,2022年各線代表城市銷售面積同比均出現下降,但一線城市韌性較強,降幅最小;三四線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同比降幅較大,面臨不小去化壓力。
林波對記者表示,今年各線城市成交、庫存情況,成為預判明年城市走向一個重要基礎。“成交量降幅小、庫存壓力不大的城市,有望率先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