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等退燒藥成為“囤藥”清單主要產品,相關企業也備受機構以及投資者關注。
布洛芬原料藥龍頭新華制藥近期接連大漲,自12月2日的收盤價21.36元漲至如今的46.1元,短短半個月時間股價翻倍。
(資料圖片)
股價的異動引發監管關注,公司12月16日晚回應稱,近期行業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公司正在全力以赴組織市場急需的布洛芬片、維生素C片等藥品生產,以便及時滿足市場需求。
10天8個漲停板
自12月5日至12月16日,新華制藥在短短10個交易內實現8個漲停板,累計漲幅達115.82%。12月16日,新華制藥早盤持續拉升,隨后封漲停報46.1元,刷新上市以來新高。
而在此期間,公司先后多次發布異動公告,并且收到和回復了交易所關注函,但依舊并沒有阻止資金的做多熱情。
新華制藥接連大漲的底氣主要來自布洛芬等退燒藥近期熱賣,各地搶購布洛芬的詞條多次沖上熱搜。而新華制藥曾公開披露稱,公司是全球重要的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生產企業,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異丙安替比林、曲馬多、美洛昔康等品種,主要品種產能和規模均處于領先地位,并且實現了產業鏈配套,通過了歐美規范市場質量認證,市場競爭力非常明顯。公司生產的布洛芬實際市場份額接近40%。
并且新華制藥還預計,明年解熱鎮痛類藥物的訂單情況預計會好于今年,隨著疫情管控政策的變化,國家對四類藥逐漸恢復上架,消費者購買力增強,都會給公司帶來較好的預期。目前公司多條生產線處于滿負荷狀態,如有必要,公司也會考慮適度擴產。
此外,新華制藥還涉及目前“炙手可熱”的“熊去氧膽酸”概念,雖然聽起來有點“虛”,但市場對該概念的關注度非常高,在Wind所有概念板塊中,“熊去氧膽酸”概念今日漲幅第一。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雜志發文稱,“熊去氧膽酸”可用于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將“熊去氧膽酸”概念推上了風口浪尖。
而新華制藥的全資子公司新達制藥剛好于今年6月份取得了熊去氧膽酸片上市許可持有人資格。
新華制藥表示,公司關注到媒體存在關于熊去氧膽酸用于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報道,目前該研究尚未進行驗證性臨床試驗,能否用于新冠病毒預防及感染的治療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熊去氧膽酸片適應癥為:用于膽固醇型膽結石,形成及膽汁缺乏性脂肪瀉,也可用于預防藥物性結石形成及治療脂肪痢(回腸切除術后)。
行業發生重大變化?
布洛芬等退燒藥賣到脫銷,市場可能預期相關行業出現重大變化,但新華制藥的最新公告打消了投資者的疑慮。
對于近期行業相關情況,新華制藥稱,近期行業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隨著國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目前市場對解熱鎮痛類藥物需求增大,其中包括公司布洛芬原料藥及制劑等,公司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有關要求,正在全力以赴組織市場急需的布洛芬片、維生素C片等藥品生產,以便及時滿足市場需求。
自12月5日以來,新華制藥股價接連大漲,換手率也大幅增加,最新的市盈率達86.6倍。公司提醒投資者,近期市場盈利水平較公司近一年股價及市盈率數據均處于較高位置,短期波動幅度較大。
公司還表示,隨著國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雖然目前市場對公司布洛芬等產品需求增大,但由于藥品生產、銷售情況易受到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藥品獲批上市后,還將通過醫保、招標等一系列市場準入的工作,同時,受宏觀經濟、市場競爭、醫保控費等行業政策多方面因素影響,藥品銷售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化工原料、輔料、包裝材料等原材料一直受到諸如宏觀經濟、貨幣政策、環保管理、自然災害等諸多因素影響,可能出現供給受限或價格大幅波動,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公司盈利水平。
據悉,我國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占全球產能的三分之一,下游的制劑生產商也很多。據華金證券在研報中統計,全球生產布洛芬原料藥的大企業有新華制藥、亨迪藥業、巴斯夫,每年產能分別為8000噸、3500噸、3000噸。
國盛證券在研報中也提醒投資者,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化藥改善癥狀的產品生產廠家較多且容易擴產,競爭格局一般。
多家公司正在加足馬力生產
近日,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四類藥品”市場需求量猛增,各地居家防疫藥品出現緊缺情況,相關藥業也在加足馬力生產。
人福醫藥今日發布消息稱,目前,宜昌人福藥業多條生產線開啟三班倒工作制,做到24小時“停人不停機”,全力以赴做好藥品穩產保供。在公司遠安口服制劑車間,布洛芬生產線一刻不停地運轉,該產品可用于緩解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的發熱、頭痛、四肢酸痛等癥狀。另外,對乙酰氨基酚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福爾可定糖漿等藥品也都在園區加緊生產。
億帆醫藥12月7日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產品布洛芬干混懸劑目前滿負荷生產,同時公司也在通過各種措施擴大產能,以確保滿足居家治療、防護儲備用藥的供應充足。12月15日,公司又稱,公司現有產能暫不能滿足市場訂單需求,但公司竭力滿足客戶需求,目前正積極組織生產交付銷售訂單。
亨迪藥業表示,目前公司布洛芬原料藥的生產能力為3500噸/年,生產經營正常。今年年初,亨迪藥業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年產5000噸布洛芬原料藥項目”建成后,將達到年產能8500噸。
申萬宏源認為,本次疫情變化后的線上購藥行為,仍以短期催化為主,在一段時間的囤藥、購藥后,“四類藥物”需求將趨于正常化。但本次購藥有望提升消費者線上問診常見病資費購藥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