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東北下崗往事輪回,一個家庭時隔20年的兩次失業創傷

          作者 | 劉奕然


          【資料圖】

          編輯 | 車卯卯

          你有勇氣重頭再來嗎?

          李鵬到了年尾,最害怕的事就是回東北老家過年。

          回老家,就意味著要和親戚朋友交換近況和寒暄。但如果別人真的問起“最近在北京忙啥呢?”自己還真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尤其作為一個剛剛失業的北漂。

          李鵬思來想去還是坐上了返鄉列車,回家兩天后才發現,很多親戚都早在9月份去了海南。有條件的東北人都已提早過上了一種遷徙生活,今年老家只剩他和爸爸媽媽。

          一家三口擠在兩代戶的小方廳里看電視包餃子,每臨近年節,東北地方臺總會循環播放歷年春晚小品合集,李鵬浸在過年氣氛里,慶幸自己最終選擇回家。

          直到電視屏幕里黃宏出場,一句“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戳破了李鵬的新年。

          父親摸起遙控器換了兩個臺,長長嘆氣,對于一個下崗二十多年的老工人來說,這句臺詞總是會觸發一些遙遠的傷痛,新年就此開始泄氣。

          李鵬也努力壓下自己胸口的那聲嘆息,成長在一個被下崗潮冷水浸透的家庭中,讓他無論如何都說不出自己已經失業的消息。

          90年代末的下崗潮,是東北工人的至暗時刻,千萬人集體失業,幾代東北人從那時候開始,從骨子里懼怕朝不保夕。

          東北下崗二代,持續半生的中年危機

          王東從小最害怕的事,就是被人說他像他爸爸。

          一個被迫下崗的東北中年男性,每天在家包攬家務、買菜做飯、洗洗涮涮,被媳婦擠兌不敢大聲吭氣。打王東記事起,他爸就是這個樣子,半生渡不過去的中年危機,空閑時間全部留給喝酒和看電視。

          二十來年父子關系一直很微妙,從小別人說“東東真像他爸爸”的時候他總要皺眉,成長過程中他始終不能理解,出去找份工作這件事能有多難。

          從他上大學后就沒怎么回過家,他實在不愛回那個只有5層高的單位家屬樓,家里沒人說話的時候總有聽不見的嘆息聲,實在讓人壓抑。

          所以打畢業起王東就打定主意不回老家,在上海工作多年,起起伏伏都見招拆招,直到2021年趕上公司裁員。

          他所在的整個小組都因為“績效考核不達標”的原因被全體砍掉,賠償來來回回也沒談妥,29歲的人生在反復仲裁中被磨沒了精氣神。

          根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數據,2021年截至3季度末,上海市累計領取失業保險65.7萬人。

          王東在失業后很長之間內,每月都在靠著這一千多元度日。

          2021年內領取失業保險的人員成倍攀升

          臨近年尾,投出的簡歷都打了水漂。很多職位在這一年中合并,需要能耐高的干不了,不需要能耐的看不上,生活在一次次眼高手低中卡頓,唯一變化的只有不斷減少的存款。

          王東想不如趁著機票還便宜,退掉房子回趟老家,利用過年時期看看工作、整理整理簡歷,存款正好能支撐到年后繼續奔滬。面對家里,王東只和家里人說工作變動,年后再回去工作就行。

          東北的冬天極度寒冷,回家的時候老家已經供暖,自己過去的房間已經被改成雜貨間,床和書桌早早就被賣出。

          他只能睡在客廳的沙發上,面朝暖氣,他覺得自己可以一直這樣冬眠下去。

          全家人照樣擠在老家屬區的80平兩室一廳里,媽媽退休后又在本地醫院找了份工作,早晚倒班,爸爸依舊每天在家洗洗涮涮買菜做飯。

          失業兩個月后,王東達到崩潰的巔峰,冬天大雪封門,沙發就是他的起居室,每天一面躺著他,另一面坐著看電視的王東爸爸。

          母親每天倒班回家看到的就是這副樣子,東北強勢女性擁有壓倒性的家庭地位,冷嘲熱諷說“家里又來了一位大堂經理?!?/p>

          家里多數時間只有爺倆獨處,一人一杯白酒相顧無言

          王東無能為力,還有半個月就過元旦,現在并不是離開家的最好時機。

          按東北老家的年齡計算公式,周歲29相當于孩子應該三歲,而自己沒女友、沒工作,只有極少的存款和失業保險金。

          投遞出去的簡歷也始終了無音訊,媽媽勒令他找個工作先干著,總比在家待著強,別像你爸。

          王東有點開始向生活妥協,看了一圈以后才發現,家附近能找到的工作沒有雙休,沒有五險一金,算下來還不如領失業保險劃算,為了不讓媽媽過于不滿,開始主動攬起家務早起做飯,以及盡可能避免待在家。

          一個年輕人,突然被抽走了精氣神,沉浸在眼高手低的困局中,每日只能寄托于表象的忙碌,執著于洗洗涮涮。

          至此,他終于開始理解父親,并開始承認自己確實很像父親。

          春節過去,東北四季分明,時間很快過去。王東在家失業一年整,好時機似乎永遠降臨不到他頭上。

          家屬院老小區,成了他和父親無法逃離的地方

          趕上母親上夜班,家里只有爺倆,王東給父親倒上散裝白酒,說自己過陣準備重新出發,壓給父親五千塊錢。

          父親喝了酒難得話多,說起沒下崗前自己最喜歡騎車、游泳和去火車站旁邊的劇院,下崗是個記錄時間的節點,從那之后人生似乎沒什么值得提起的事情。

          末了對王東說:“東東,你還想出去就去,能離開家是好事,你比你爸有出息?!?/p>

          王東低頭,眼淚落進酒杯里。

          雙減下的下崗二代:妥協、回歸

          早上朱姍姍還在和主管核對當周的課程表,晚上就收到了公司的破產通知。

          之前早就聽說過要“雙減”,穩定軍心的會議開了一輪又一輪。分區校長對他們說放心,價值萬億的校外培訓市場怎么可能說沒就沒,安心上課,學校和家長都需要你們這些老師。

          然而朱姍姍在收到企業破產通知時,還欠了3個月的工資沒發,同事拉她進新群研究下一步該怎么辦,有人在群里發了張截圖,是分區校長的朋友圈,上面寫著“十年青春給了誰?!?/p>

          然而想要維權的不只老師,還有在學校充值了大量課時的家長。在一線城市,隨便沖個半年的課就要12萬,雙減刀落,一切都打了水漂。

          一個外培老師的平均工資在1.2-1.5萬,旺季有人能拿到3萬,鏈條突然中斷,背負房貸和家庭的老師都不知如何是好。

          朱姍姍四處投遞簡歷,彼時能拿到的最好條件只有底薪4000。打聽一圈才知道,有的老師被家長挖走當1對1家教,家長都不愿更換老師,收入甚至比過往更可觀。

          往常一天中最忙的時段,在最后一天燈都沒能開全

          有的老師能為自己找到出路,而朱姍姍只有傻眼。

          原本打算接受那份工作的她開始猶豫,想打給家里聽聽建議。在給家里打電話的時候,甚至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她的全家,都在東北下崗潮中陸續下崗。1997~1998年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黑龍江省有147.5萬國有企業工人下崗。

          先是大舅,后是二舅,接下來是老叔和爸爸媽媽,他們都屬于一個廠區,草草用幾萬塊錢,買斷了后面的幾十年。

          童年時期的姍姍不明白具體發生了什么,只知道“買斷”意味著有錢拿,親戚朋友都住在同一棟樓,買斷后就會都聚在奶奶家吃飯,有人買斷的日子,就意味當天家里回做些好吃的。

          她曾經在飯桌上說了句“我長大也想買斷”后惹來母親的一巴掌,那時她從沒注意過,第二天家里就會增加一位不用上班的成員。

          失業觸及了她的童年創傷后遺癥,電話接通繞來繞去不知道怎么張口。

          從午飯吃的什么問到最近身體怎么樣,爸爸早就聽出另一面女兒的狀況不大對,一一回答完畢問她“你最近怎么樣?工作順利嗎?”

          朱姍姍沒由來的開始鼻酸,待著哭腔回答“我剛剛失業”,對面問為什么啊?你是辭職了還是被炒了?

          朱姍姍回答“都不是,是我的行業整個全沒了?!?/p>

          說完倆人對著電話反而笑起來,爸媽都笑她太慘了,平頭百姓誰也沒能預料到的事兒居然能砸到你頭上,沒事兒,誰也不賴。

          朱父在20年前遭遇過的中年危機,時隔二十多年同樣發生在了他的女兒身上。

          早年下崗員工憑著手藝試圖再就業,如今也套用在朱姍姍身上

          善于苦中作樂,是東北人民身上最為顯著的性格特點。

          “樂也是一天,不樂也是一天,那不樂多冤吶?”人們信奉這條生活定律對世界調侃嘲諷,即便苦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

          下崗潮后兩大對東北人傷口撒鹽巨作,分別是黃宏的小品和劉歡的《從頭再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和運氣。

          但朱姍姍一家都堅信,人只要活著就始終有重頭再來的資本,02年開始全家湊集買斷的錢,從練攤賣菜到開上小飯館,有過受凍的冬天,看過親戚臉色借錢。

          中間不是一帆風順,好歹風風雨雨多年都撐了下來。爸媽告訴朱姍姍經驗之談:保持心氣,不怕挫折,凡事多看開,能不能站起來全靠自己。

          朱姍姍掛斷電話抹干凈眼淚,準備去學校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很多拖欠薪水的同事準備把能拿的走拿走,同事拿起過去辦公桌前的招財貓問她要不要拿走,朱姍姍說“不了,這招來得財賺得太晦氣”,同事們集體發笑。

          另外一件沒人拿走的東西是辦公室里的錦旗

          姍姍手頭還有些存款,自己當過老師又頭腦靈活,總能找到新工作。

          爸媽告訴她就是找不到也沒關系,數學老師到小飯館當個收銀還是綽綽有余,沒什么門檻,只要她會按計算器。

          不甘心的下崗二代:逃離這片土地

          “家里不需要你賺什么錢,只要你在身邊就行?!彼慰聥寢尳o她打了無數次電話,每次核心概念都脫離不開這句話。

          宋柯畢業后始終在各個城市中過著一種游離生活。工作以來無論在哪工資都沒高過6000,她也不是很在乎這個,27歲在外面還好,放到東北未婚群體中就是黃土已經埋到脖子。

          家里雖然順應著下崗潮全部賦閑,但她從沒過過一天苦日子,以及有過任何危機感和心理創傷。

          在2000-2005東北經濟極速衰退的年份中,大量的人沒有醫療、養老和經濟補償。宋柯的父親雖然下崗,但有個爭氣的哥哥,從下崗開始就跟著一起包工程抱大腿。在極不景氣的年份中,全家還一起去過香港。

          宋柯媽媽總說這一家始終風調雨順,只有在她身上栽過跟頭,常年游離在外地、頻繁失業、大齡單身,用家里的錢租房,刷家里的卡。每個月貼在她身上的錢是東北本地退休金的三倍。

          全家除了宋柯人人都很焦慮,工作倒是其次,家里不缺這點錢。缺的是社會地位和一個“正經工作”。

          同時,她的終身大事是全家的共同目標,無論如何也要團結一心消滅掉,在家人眼中,女孩的價值在隨著年齡增長和逐漸貶值。

          實現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讓宋柯從杭州回家。

          上一份工作并算不上辭職,更像是長期考勤不達標的被迫失業,躺在出租屋幾個月,接到家里的電話更心煩意亂,媽媽以切斷經濟補給作為要挾,逼迫著她回了東北。

          2021年底統計,東北人口于10年內流失1101萬人,其中黑龍江省減少了646萬人,只有極少數會像朱姍姍這樣被召回。

          宋柯回想起來,汽車駛入東北平原的那個霧天,就是自己失去自由的日子

          “在那兒你過的是什么日子,回家才能又更好的生活?!彼慰聥寢層X得只有自己身邊,才是適合女兒生長的福地。

          宋柯知道家里人想讓她過什么樣的生活,下崗是那代人的思想鋼印,已經無法被抹除,萬事求穩才是生活之道,即便他們一家沒有被經濟所困。

          女孩兒,應該守家待地,有一份足夠輕閑的正式工作,找一個有旱澇保收工作和社會地位兼具的男友,這才叫穩定下來。戀愛半年結婚,一年生孩子,到孩子三歲,家里掏錢給宋柯開個美甲店,權當消遣和補償。至此生活就能像進了保險箱一樣安全。

          “30的人了在外面漂著,這不是長事。”

          宋柯知道這不是長事,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這么漂著有沒有意義。她只知道以上一切,都是她不想要的。

          沒成年的時候妥協于家里要求去讀師范,上大學時候她就決定自己的路要自己選,沒想到繞來繞去還是回到了原點。但如果讓她來決定,她也說不出個打算。

          當務之急,是要考下教師資格證,有份正式工作才有了在婚姻中談判的底氣。

          2021年黑龍江報考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的人有100496人,比起2020年增幅達27.5%,其中女性占比達82.5%,遠超男性。這樣看來,似乎“女孩應該守家待地”是種共同需求。

          時不我待,她應該快快準備起來。

          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唯一的活動就是窩在商業圈的教室里上課

          宋柯沒過過苦日子,但東北人早已經被下崗創傷后遺癥沁入骨血,媽媽在親戚朋友面前要強了一輩子也贏了一輩子,只輸在一個“在家待著”的女兒身上。

          這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詞,之后親戚朋友在問最近做什么,宋柯媽媽會用“在考教資準備當老師”作為應答。

          在東北語境中,形容一個人“有正事”是最上等的褒義詞,即便經常缺課落考不積極,宋柯還是會被評為“有正事”,和她一起曠課的發小也獲得過這樣的獎賞,發小被人問到的時候會回答“準備考研”。

          宋柯在老家熬了半年,隨時準備出逃又沒有足夠的勇氣,直到親戚介紹給她的對象照片實在讓她看不下眼。

          “我不是說以貌取人,但她真的覺得我就只配得上這樣的嗎?”

          宋柯媽媽卻說,接觸接觸沒壞處,這男孩家庭條件不錯,有正式工作也有小買賣,家里不就是不想讓你吃苦嗎?

          宋柯聽著“不想讓你吃苦”后如同雷擊,從杭州回東北之前聽過一摸一樣的話,向家庭妥協的第一次像是推到了多米諾骨牌,一次妥協事事妥協。

          宋柯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出逃,這回無論誰說什么,自己都要離開東北?!扒蠓€”的生活概念變成笑話,她覺得自己過去沒吃過生活的苦,在老家的半年全部找上門。

          爸媽態度強硬,再出走不會供給她一分錢,怒斥宋柯真的不如小時候懂事了。

          宋柯說,媽,我快30了。

          人生沒有永遠的安穩

          東北,早年憑借工業基礎,先邁一步成為共和國長子。從50年代開始興建,哪個時期的東北人民切實過過一段好日子。

          老一輩人始終覺得,生活只需要依靠工廠和國營企業單位,吃穿不愁,廠子和單位能保證自己的生老病死,也能讓自己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到老了有保障,人生進了保險箱。

          國有企業改革將人們的美夢戳破,多批下崗的員工始終想不通,明明名字里有改革,為什么砸掉的是自己的飯碗。

          “下崗”二字對經歷過著一切的人來說都太殘忍,千萬人在短時間內失去工作,時代的悲歌像蝴蝶效應煽動、改變著無數個家庭的未來走向。

          廠房廢棄,煙囪熄滅,在這片土地人均擁有相近慘淡的人生。冰天雪地和苦難,讓東北成為一片盛產幽默的土地,人們學會在逆境中保持樂觀、自洽、勇往直前。

          即便相隔二十余年失業的命運再次重演。

          *本文均為化名

          關鍵詞: 親戚朋友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東北下崗往事輪回,一個家庭時隔20年的...
          今日熱搜:海南樓市銷售額斷崖式下滑:...
          焦點關注: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公司收到...
          每日速看!房貸轉經營貸可“降息”?銀保...
          全球消息!從6.1%降到3.7%?銀保監會最...
          速訊:香港交易所宣布開設紐約辦事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免费高清资源黄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伊人网| 大香人蕉免费视频75| 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免费超爽大片黄| 豆奶视频最新官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aisaobi|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日韩激情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8x8x华人永久免费视频| 女让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 67194久久|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gogo人体销魂baoyu231|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未发育孩交videossex|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免费看黄色网页| 美女被羞羞网站免费下载|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