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研究院》出品
1、人福醫藥旗下子公司在國內生產銷售布洛芬片、布洛芬軟膠囊、布洛芬混懸液,在美國市場生產銷售布洛芬片、布洛芬軟膠囊,2022年1-9月布洛芬相關制劑的整體銷售收入約占人福醫藥同期營業收入的1%。
(資料圖)
2、人福醫藥的銷售費用主要包括職工薪酬、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交通車輛費、差旅費和其他費用。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半年花費推廣及廣告宣傳費13.71億元,占總銷售費用的68.13%
3、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人福醫藥的應收賬款分別為58.86億元、67.47億元和81.55億元,期間增長率分別為14.63%和11.09%。長期增長的應收賬款,導致人福醫藥的應收賬款壞賬也在逐年增加。
4、人福醫藥大股東當代科技,最近一年,因債務問題涉及的訴訟及仲裁共137起,標的金額合計約207.46億元,而當代科技持有人福醫藥4.57億股,按照目前的股價,總市值約100億,不及當代科技涉案金額的一半。
——————————————————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疊加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的影響,市場對于退燒、解熱鎮痛類藥物市場需求大增。尤其是布洛芬,很多線上藥店已經被買空,短期出現斷貨的情況。
據了解,布洛芬是普通的解熱鎮痛類藥物,在國內已經擁有50多年的生產歷史,技術上早已不是難題。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市場上貝洛芬之所以短缺,主要是普通人的需求量突然增多,市場現貨供應沒有第一時間達到需求量。
為了緩解布洛芬的緊俏局面,一些地區在加大保供力度生產布洛芬并投放市場。此外,北京、南京等地還實行退燒藥拆零銷售政策。
而也受此供需緊張影響,資本市場布洛芬概念股也被炒的如火如荼。例如,新華制藥自2022年12月5日至2022年12月20日,公司股價一度翻倍;東北制藥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片市價約20片僅售2元,公司股價6天4漲停。
今天鳳凰網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關注的人福醫藥也是一家布洛芬概念股,人福醫藥第四季度已經漲近30%,不過在布洛芬緊俏之際,人福醫藥的股價并未發生太過明顯變化。
鳳凰網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發現,逐年走高的應收賬款及壞賬、大股東債務纏身等問題長期“困擾”著人福醫藥。
人福醫藥加碼布洛芬產品
據了解,布洛芬是當下最為緊俏的藥品之一。
而人福醫藥旗下子公司在國內生產銷售布洛芬片、布洛芬軟膠囊、布洛芬混懸液,在美國市場生產銷售布洛芬片、布洛芬軟膠囊,2022年1-9月布洛芬相關制劑的整體銷售收入約占人福醫藥同期營業收入的1%。
而且人福醫藥是布洛芬混懸液的主要生產廠家之一。據了解,這種藥品在全國僅獲得了13個生產批文號。
對于需求暴增的布洛芬產品,人福醫藥表示,原來布洛芬混懸液的生產線僅有一條,考慮到從11月底開始,市場對布洛芬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防疫也需要更多的供應,公司啟動了一條新的生產線,使得產能翻倍,達到了日產40000瓶布洛芬混懸液的規模。目前人福藥業多條生產線開啟三班倒工作制,做到24小時“停人不停機”,全力以赴做好藥品穩產保供。
此外,12月6日,人福醫藥發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藥業的布洛氫可酮片申報生產獲國家藥監局受理。截至目前,宜昌人福藥業該項目累計投入約2000萬元。
資料顯示,布洛氫可酮片是由具有中樞鎮痛作用的阿片類藥物氫可酮與具有外周作用的抗炎鎮痛藥布洛芬組成的復方制劑,用于緩解急性疼痛,在替代治療(例如非阿片類藥物)不足、需要使用阿片類藥物治療情況下使用。
不過,人福醫藥也表示,布洛氫可酮片申報生產正在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該品種境內生產藥品注冊工作還在審評階段。公司將積極推進后續相關工作,如順利通過審評審批,將豐富公司的產品線,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半年花費推廣費近14億元 應收賬款逐年走高
疫情三年,醫藥產品緊俏,人福醫藥的業績如何?
根據人福醫藥披露2022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1.88億元,同比增長8.9%;歸母凈利潤22.77億元,同比增長108.1%。
乍一看,經營數據挺好,其實不然,前三季度,人福醫藥匯率波動導致本期匯兌收益增加約1.69億元;出售AGIC-HUMANWELL BLUERIDGE(US) LIMITED、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權取得投資收益,以及收回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利息,形成非經常性損益約10.36億元。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人福醫藥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2.6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03%。
值得一提的是,在醫藥公司中,人福醫藥的銷售費用比較高,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人福醫藥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6.69億元、40.02億元和30.76億元,期間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8.01%、19.58%和19%。
那每年幾十億的錢都花在哪了?
從人福醫藥的半年報中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人福醫藥的銷售費用主要包括職工薪酬、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交通車輛費、差旅費和其他費用。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半年花費推廣及廣告宣傳費13.71億元,占總銷售費用的68.13%;其次是職工薪酬,半年花費3.59億元,占總銷售費用的17.84%。
2022年上半年,人福醫藥銷售人員的薪酬較2021年同期增加了0.26億元,而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較2021年上半年增加1.09億元。
與銷售費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發費用,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人福醫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7.65億元、8.05億元和6.32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76%、3.94%和3.91%。研發費用長期不及銷售費用的四分之一。
研發費用中,費用最高的是員工薪酬,今年上半年,研發人員薪酬總額為1.40億元,而2021年全年,研發人員薪酬總額為2.15億元,1732名研發人員人均薪酬12.43萬元,而2021年人福醫藥銷售人員達6152人,占公司總人數39.07%,銷售人員人均薪酬為11.8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人福醫藥近幾年的應收賬款在持續走高,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人福醫藥的應收賬款分別為58.86億元、67.47億元和81.55億元,期間增長率分別為14.63%和11.09%。
長期增長的應收賬款,導致人福醫藥的應收賬款壞賬也在逐年增加。如應收賬款中的醫藥板塊,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為78.31億元,其中1年以內賬齡有72.03億元,1-2年賬齡的有4.28億元。78.31億的應收賬款,計提了1.31億元的壞賬,而2021年上半年69.97億元的醫藥板塊應收賬款,計提了0.82億元壞賬。
應收賬款逐年走高以外,人福醫藥的債務壓力也很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人福醫藥短期借款為62億元,此外,“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有21.24億元,再加上長期借款15.92億元,人福醫藥的債務合計99.16億元。而截至9月底,人福醫藥的貨幣資金僅有39.9億元,遠低于其債務。
大股東債務纏身被動減持 人福醫藥賣賣賣降負債
一方面為了降低債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優化資本結構,人福醫藥還進行了“賣賣賣”模式。
11月22日,人福醫藥發布公告,公司接華泰保險通知,華泰保險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于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股東的批復》,同意安達北美洲受讓人福醫藥持有的華泰保險約1.02億股股份。受讓后,人福醫藥不再持有華泰保險股份。
資料顯示,早在2021年11月19日,人福醫藥與安達北美洲就簽署《股份轉讓協議》,轉讓其持有的華泰保險2.5247%股份,轉讓價格為10.26億元;
除此之外,人福醫藥還于今年1月將其全資子公司持有的漢德人福24.57%的股權,以1.74億美元的價格進行出售,最終獲得約5.4億元的投資收益;
4月人福醫藥公告將其持有的天風證券7.85%的股權,轉讓給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價款總額約為人民幣21.24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人福醫藥大股東近些年一直債務纏身。
11月30日,人福醫藥公告稱,控股股東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科技”)持有公司4.5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7.99%,其中已質押的3.87億股已被司法標記及輪候凍結,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的84.63%,剩余未質押的0.7億股已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的15.37%。
據了解,最近一年,當代科技因債務問題涉及的訴訟及仲裁共137起,標的金額合計約207.46億元,而當代科技持有人福醫藥4.57億股按照目前的股價,總市值約100億,不及當代科技涉案金額的一半。
此外,人福醫藥資金曾多次被當代科技占用。人福醫藥解釋稱,當代科技的資金占用為資金周轉需要,非經營性占用。
根據公告,2019年,當代科技向人福醫藥借款1億元;2020年起,當代科技通過第三方企業每季度期初借款、期末償還的方式,最高時點資金占用金額達13.73億元;2021年最高時點資金占用高達22.33億元;2022年前4個月,當代科技對人福醫藥的資金占用金額最高達22.92億元。
截至2022年4月15日,當代科技已歸還全部本金及占用期間利息。但資金多次被占用的情況引人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4日,因人福醫藥當日收盤價低于平倉線18.32元/股,中信證券通知當代科技立即補倉,否則在股價不回升的情況下將于15個工作日后對其通過信用擔保戶持有的人福醫藥股份進行強制平倉減持。
期間雙方多次協商擔保方案,但未能達成一致。因融資融券業務違約,3月29日至4月15日,中信證券累計減持2811.60萬股,占人福醫藥總股本的1.72%,減持金額達4.15億元。
然而,當代科技在公告中表示,除中信證券對信用擔保戶部分股票強制平倉事項外,目前不存在其他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當代科技部分質押股票被動減持后,人福醫藥總裁鄧霞飛、原董事長王學海、原副總裁徐華斌也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