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鳳凰網財經訊 12月29-30日,由鳳凰網主辦、鳳凰網財經承辦的“2022 鳳凰網財經峰會”召開,本屆峰會以“中流奮楫”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近40位頂級嘉賓,就當前復雜局面中,如何激發經濟活力,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進行深度探討,為全球及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對于刺激消費提高居民收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可能需要財政政策有一些作為,這對消費者的信心提振,可能是有好處的。他表示,從中長期講,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43%左右,美國應該至少比國內高20個百分點。而我國現在居民消費占到GDP38%、39%,在美國居民消費能占到GDP的67%。因此,如果經濟要高質量發展,目前過低的消費率、過低的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可能未來需要有結構性的改善才行。
對于具體政策,劉俏表示,短期可能有用,長期還是要靠結構性的改革舉措。“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現在的農民工,大概有2.9億人,其中有1.7億人是異地打工的,是離開家鄉的。這個群體其實很難享受到對等的、公平的公共服務。即使他工資收入很高。”
劉俏提及,在疫情前做過一個統計,1.7億的異地打工農民工里面,大概有5000萬人,在當地已經工作了十年以上,而且他們的月收入平均是8000元以上,兩口子工作就1.6萬元,已經是中等收入了。但他們的消費意愿非常低,因為他知道他遲早要回去,小孩的教育、自己的養老、公共服務、醫療等各方面(都無法對等享受)。“我想這種情況下,怎么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他們在城市待下來,能夠把他們的消費意愿能夠提振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唾手可得的舉措。”
劉俏指出,現在的城鎮化率,常住人口跟戶籍人口之間,有18個百分點的差異。什么時候18個百分點(差距)逼近到零,中國的收入問題、消費問題,都會有非常大的改善。“所以我覺得長期還是靠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住房的改革、公積金的改革、公共服務體系的改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