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船長
【資料圖】
?來源:米筐投資
1
新年新氣象,為了全力拼經濟,不少城市都開始整活了。
比如河南,出臺了90條措施來拉動經濟。
比如鄭州,也是動作頻頻。
1月3日,鄭州發布了新版 《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1月1日正式實施,核心內容依然是放寬落戶:
實施中心城區和縣(市)、上街區無差別化落戶政策,全市統一的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 放寬在中心城區穩定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條件,落戶不受居住證辦理年限、中心城區租賃房屋入戶年限和戶口性質的限制; 放寬在中心城區普通勞動者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落戶條件,落戶不受在中心城區務工及繳納社保不受社保繳費年限限制。
一句話總結就是:只要你在鄭州有穩定的工作,或者有穩定的住所(購房或租房均可)都可以直接落戶,甚至還可以讓同住的子女、配偶、父母一起落戶。
鄭州落戶,已經全面放開,沒有門檻。
把落戶門檻放到最低,甚至取消,已經是最近幾年的大趨勢。
隨著鄭州的加入,完全取消落戶門檻的省會就已經多達7個:
石家莊、福州、銀川、濟南、昆明、鄭州、南昌
而像武漢、西安、成都、南京等城市,雖有一定條件,但落戶的限制也基本不存在。
中國人口完全自由流動的時代,即將到來。
取消落戶門檻,最直接的目的還是搶人。
盡管這些城市很多都是千萬人口大城市,比如鄭州,2021年常住人口1274萬,能排在全國第11位。
甚至,鄭州的人口增量,也能排到全國第六位。
但關鍵在于,城區人口規模的等級太低。
根據七普數據,鄭州的城區人口僅有534萬人,連常住人口的一半都不到,大量人口還分布在周邊郊縣。
繼續搶人,提升城區人口規模,已是緊迫任務。
甚至,是所有城市的緊迫任務。
2
每個城市,都有成為中心城市、成為特大城市的野心。
而發展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也是近些年國家主導的大勢。
把人才、資金、技術、創意等資源,不斷往大城市集中,成了主要路徑。
每個省份,也會推舉一個龍頭城市帶動其他城市發展,“強省會戰略”已經遍地開花。
比如長春、銀川,經濟首位度已經超過50%,一城相當于半個省。
比如濟南、石家莊,經濟首位度都在20%以下,也成為推動強省會戰略最迅猛的地區。
中國的核心大城市,正在追求變得更大、更強,香港化不可避免。
但最近幾年,國家對大城市的這一動向,開始有所警示。
年前中央引發的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推進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嚴控中心城市規模無序擴張……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
而早在去年的城鎮化重點任務中,就已經提出“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在去年9月份,發改委還提出:
不能跨越發展階段,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推動都市圈建設。合理確定都市圈空間范圍,防止盲目擴張規模。
尤其是都市圈的建設熱潮,更是甚囂塵上。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的 《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21》,給出的全國都市圈數字是: 34個。
34個都市圈分了3個層級:6個成熟型都市圈,17個發展型都市圈,11個培育型都市圈。
你所能想到的有頭有臉的城市,必須配上一個都市圈。
4個直轄市、25個省會城市(海口、拉薩未在表中)不能落下吧,深圳、寧波、大連、青島、廈門5個計劃單列市,影響力也得配一個吧。
其實,海口也曾提出建設經濟圈,與都市圈大概意思一致。
這么算下來,只有拉薩一個省會成了例外。
甚至有些省份內,就規劃了2個及以上的都市圈。
比如湖北,就要建設以武漢、襄陽、宜昌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比如山東,就要建設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魯南經濟圈。
最狠的當然是廣東,規劃了5個都市圈。
如此畫圈,實在有些盲目跟風。
而國家密集的警示信號,對那些有著晉升超大特大規模野心的城市,可謂潑了一盆冷水。
夢想還是要有的,但要適可而止。
3
于是,很多人開始質疑大城市是不是還有未來。
中國未來的希望,還在大城市嗎?
直接點回答: 大城市依然是全村最后的希望所在。
一個已經被用爛的例子,是東京。
東京都人口1394.3萬,而日本總人口1.25億,一個東京都就占了整個日本人口的10%以上。而東京都市圈的人口規模,更是達到了3700多萬人,占了全日本的35%左右。
為了疏解人口壓力,東京周邊建設了全世界最發達的地下鐵系統。
甚至早在2018年,日本政府就準備動用“砸錢攆人”的辦法,緩解東京的人口壓力。
這一想法在今年又重新生發,日本計劃自2023財年開始,遷出首都圈的家庭可繼續獲得最高300萬日元(約合15.7萬人民幣)的基礎財政補助。
如果一個符合遷居補助條件的家庭育有兩名18歲以下未成年人,搬出首都圈,那最高可獲得500萬日元(約合26.2萬人民幣)的補助金。
但效果卻恰恰相反, 更多的人循著便捷的交通涌入東京都市圈。即便在2011年日本人口開始負增長后,整個東京都市圈的人口都一直保持著增長。
也就是說, 整個日本的人口在負增長,但最核心的都市圈人口保持正增長,都市圈的最核心人口增長速度更快。
而當下的中國,也正走向這條路。
盡管2022年的人口增長數據還未公布,但大概率會得到一個負增長的結局。
但人口在持續凈流入的,依然那些核心大城市。
2021年,中國GDP最低的15個城市都未超過500億,而GDP萬億城市已經多達24個。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城市格局基本固化。
最終的局面是,房價格局早已確定,那些 最有價值、最值得長期擁有的核心資產,依然在大城市。
對無數年輕人來講,去闖蕩世界、為人生打拼的最好機會,依然在大城市。
擁抱核心城市的核心資產,是你必須做出的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