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明確主板“紅燈行業”不能申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日一則關于“證監會對核準制下的主板申報進行行業限制,明確‘紅燈行業’(包括食品、餐飲連鎖、白酒、防疫、學科培訓等)不能申報,而‘黃燈行業’(包括家裝、電器等)僅頭部企業才可申報”的傳聞引發行業關注。
記者多方求證了解到,類似針對性指導一直存在且較為多種、細致化,對主板確有類似的相關限制,因而上述傳聞并非最新變化,與當下的行業現狀差不多。
去年,滬深主板上市企業集中在化工、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制造業,未出現白酒、教育培訓、防疫、殯葬、宗教事務等企業,但多家食品飲料、國防軍工、紡織服飾、家電等企業登陸主板上市。當前排隊擬上市的企業中,也不乏餐飲、食品制造業企業。
投行人士告訴記者,“軍工企業要拿到科工局批復才能報。類金融一直不讓報,即使拿到批復也沒用。”
行業限制類的指導一直都有
這則傳聞中細化提到,證監會明確“紅燈行業”(包括食品、餐飲連鎖、白酒、防疫、學科培訓、殯葬、宗教事務等)不能申報;須主管部門批復但尚未批復的也不能申報(包括互聯網平臺、類金融、軍工等);“黃燈行業”(包括服裝、家居、家裝、大眾電器等)僅頭部企業才可申報,但拒絕通過燒錢、猛增加盟商等模式發展壯大的項目。同時提及,申請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蜜雪冰城已撤材料。
接近蜜雪冰城的相關人士今日回應媒體稱,“公司的上市工作正常推進中,暫時沒有接到任何相關通知。”根據證監會的披露,2022年11月11日,蜜雪冰城的審核狀態由“已受理”變更為“已反饋”。
經多方求證,財聯社記者了解到,滬深主板確實存在“紅燈行業”的相關限制,已經持續很長時間;證監會經常會有非普遍下發文件類的細化導向意見,這則傳聞內容與行業已有監管導向沒有太大變化。
滬上某投行人士告訴記者,“紅燈行業本身主板就不允許,一直是這么要求的。從去年至今,會里確實有一些新增的行業限制,比如白酒、新冠等行業的相關企業上市會被限制。”
去年11月,多家涉及核酸檢測業務的企業“扎堆”排隊IPO,引起了監管部門和市場的高度關注。滬深交易所嚴查涉核酸檢測企業IPO,翌圣生物因此成為首個被叫停的企業。
此前,滬深交易所幾乎同時表態,對于涉及核酸檢測業務的企業IPO,將重點關注核酸檢測相關業務與主營業務的關聯性、相關收入的可持續性等方面問題,嚴把市場準入關。
去年多家食品、軍工企業主板上市
面對2022年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國資本市場充分發揮了直接融資功能。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表示,在全球發行市場慘淡、股票融資額同比下降約60%的背景下,中國A股發行市場一枝獨秀,不管是在股票總融資額還是占比方面均表現出色,2022年A股的股票總融資額占全球市場的1/3,占比亞太地區(除日本外)的60%。
Wind數據顯示,2022年,A股累計有428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除了三家企業(觀典防務、泰祥股份、翰博高新)從北交所轉板上市,以及龍源電力換股吸收合并ST平能上市均未涉及募資外,其余424家公司首發募集資金累計達5869億元,承銷保薦費用總計304億元。
各上市板塊來看,有150家企業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數量最多;首發募資總額最多的是科創板,123家企業(除觀典防務外)累計IPO募資達2520億元;IPO項目平均募資最多的是滬深主板,70家企業(除龍源電力外)累計募資1387億元,平均每個項目首發募資約20億元。
去年一年登陸滬深主板的企業中,大多集中在基礎化工(7家)、機械設備(7家)、電力設備(6家)、輕工制造(6家)、食品飲料(5家)、農林牧漁(4家)、公用事業(4家)等行業。
從已上市項目來看,滬深主板確實沒出現白酒、防疫、學科培訓、殯葬、宗教事務等領域的企業。但仍有多家食品飲料企業登陸滬深主板上市,包括陽光乳業、紫燕食品、五芳齋、寶立食品、百合股份。
此外,去年上市的立航科技、鋮昌科技也隸屬于國防軍工行業,而互聯網平臺、類金融等企業去年均未現身主板。投行人士告訴記者,“軍工企業要拿到科工局批復才能報。類金融一直不讓報,即使拿到批復也沒用。”
而對于“服裝、家居、家裝、大眾電器”等黃燈行業,去年仍有個別企業登陸滬深主板,比如紡織服飾行業的泰慕士、云中馬,家用電器行業的利仁科技、聯合精密、比依股份。
根據wind數據,當前排隊擬申請上市的200多家企業中,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化學制品、計算機、電氣機械、企業制造業等制造行業。其中,餐飲行業(老鄉雞、老娘舅)、食品制造業(想念食品、沃隆食品、白家阿寬等)仍有多家企業正在排隊主板上市。而白酒、防疫、教育培訓、殯葬、宗教事務等領域企業則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