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發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方原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一組并不令人意外的數據出爐了。
據《2022中國地產組織力、雇主影響力研究報告》,相比2019年 ,三年來地產開發從業人員減少了40萬,地產開發上下游產業減少約600萬個崗位。
2022年,85%的百強房企采取了人員精簡策略,員工綜合離職率大幅上升達到近五年最高。
▲ 2022年央國資房企、民營房企的離職率急劇攀升。
40萬人是什么概念?
盧森堡的全國人口是40萬人;2023年香港通關首日,有約40萬人預約前往內地;2022年在江西省,高校畢業生約有40萬人;佛山南海通勤廣州的“候鳥”約40萬人……
40萬人離開地產行業,意味著一支就業大軍將奔赴另一些行業。這些人都去哪兒了?他們過得還好嗎?
成為博主,進入汽車行業
“下午方便嗎?下午2點半來17樓聊下。”2022年1月,在TOP3房企工作的孫婷婷(B站@孫婷婷要變成個大瘦子)突然收到HR發來的微信。她知道,該來的終于來了。
當天談完,下午就收拾東西走人了。“一切都太突然了,我本來以為可以安安穩穩過個年。 ”
被裁員的那一天,她就想好,不再踏入地產行業。
“房地產行業已經到不了巔峰了,換行業是必須的。我現在要好好想想,之后我要做什么。”孫婷婷在被裁員第二天,錄下了這樣一則視頻。
2022年2月的春節后,孫婷婷失業在家。她戲稱,“作為全村唯一個211大學生,現在卻失業在家,心里不是那么好受。”。
▲ 地產從業者的朋友圈。圖源自B站博主@孫婷婷要變成個大瘦子
孫婷婷曾在一家TOP3房企從事投資拓展崗位。一開始,她對投資拓展崗位的理解是,一群西裝革履的人與政府battle,動不動就是幾億、幾十億的大生意。但深入了解后才知道, 真正能談成生意的,不只是基本功扎實,更需要有錢有資源,在飯桌上能說會道豁得出去。
她感受到,自己在飯桌上就是“啞巴”,別人在高談闊論,她只能尷尬點頭。公司暴雷后,她“自然而然”成為被裁員大軍中的一員。
其實,在被裁之前,孫婷婷已經考慮過轉行的事兒,她覺得,“在這個行業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于是,2019年底,她開始業余拍攝一些小視頻。起初只是單純想記錄生活,前期完全沒有流量,到目前全網已有30萬粉絲。
在失業后,她瘋狂向其他行業投遞了幾百份簡歷,但都石沉大海。
好在,一家自動駕駛公司看中了她的短視頻制作能力。于是,她進入這家公司, 任品牌運營崗位。
能轉行又轉崗無疑是幸運的。孫婷婷感慨道:“ 我強烈建議大家,在業余多多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既能充實生活,也能在未來工作中多一份選擇。”
轉行后,新公司也欠薪
并非所有轉行都是一帆風順。
“ 工資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發了,我快頂不住了。”2022年2月,傅小巢(化名,B站@ 傅小巢)感受到了職業瓶頸期。
他是雙非碩士畢業(“雙非”一般指非985、211高校),2019年畢業后一直從事地產運營崗位。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河南鄭州的一家小型開發商。
在2021年,房地產行情大跌,鄭州當地更是出現了水災,當地爛尾樓事件也多番登上媒體的版面。
傅小巢開始手足無措,他說,“ 負擔最重的,是房貸車貸,還有借的外債,以及對未來的擔憂。”
公司欠薪多個月,他只能“被離職”。失業后,他開始尋找新工作。一開始,他仍想待在地產行業。但他所在的崗位是地產運營,面臨業務多而不精的尷尬狀態。“這個崗位,整個地產的業務板塊都會涉及到,但是沒有哪個板塊是比較專業的。”
讓他緊張的是,網上的地產招聘信息都沒有更新,大多停留在去年。
失業三個月內,他嘗試面試了多家公司,面試了萬科物業,但與崗位的符合度比較低。他還加入了“考公大軍”,但他發現, 一個要求碩士研究生的公務員崗位,只招4個人,卻有1000多人報名。
失業三個月后,他妥協了,選擇了一家環保公司,相比前一份工作降薪50%。
薪酬降低,他卻比之前更忙了。“比甲方辛苦多了。經常需要出差,來回跑,上個月在外面出差,跑了半個月,陪伴家人的時間會更少些。”
一邊在新公司忙碌,傅小巢一邊還要向前東家討薪。 離職時,前東家還欠了他七個多月的工資,大概10萬元,最終要回80%。 當他向討要剩下的20%欠款時,前東家卻答復說,他們連電費都交不起了。
麻繩專挑細處斷 。 入職半年,新公司也開始拖欠工資了。“地方沒錢,公司欠的錢也發不了,簡直就是惡性循環。”他感受到,公司也開始“卷”起來了,考勤、考核、績效都更加嚴厲了。
“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一點奮斗的欲望也沒有。不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傅小巢在2022年12月總結道。
40歲項目總,轉行做中介
相比初出江湖,有一定經驗、活力,正處于職業黃金期的年輕人而言。陷入“35歲”魔咒的“中年人”顯然更加尷尬。
知乎網友青山(化名)今年也加入了被裁員大軍。他說,“30歲出頭,這個年紀轉行跳槽也容易被其它行業接收,等你到35歲,那就跳出不啥好行業了。”
這對40歲的王斌,是鮮少能轉行的中年人之一。
2022年初,一則鏈家的經紀人簡介受到外界關注。這份簡介寫到:“曾從事地產行業18年,做過13年建筑結構設計師,持有土木工程高級工程師證書(副教授),做過兩年房地產項目總……”
▲ 王斌的簡介。圖源自小紅書。
此前,他曾在設計院任職,感受到工作像是“流水線”似的,讓他逐漸失去了熱情。
于是,在2016年進入了地產公司任項目總,任命的職位是工程部部長兼總工。但出于個人職業的追求,在建筑上他總想做到盡善盡美,與老板發生了分歧,便選擇了離開。
之后,他又與大學同學共同創業,但因理念不同,干了兩年就散伙了。
當他重新開始找工作時,一方面地產行業行情下滑,另一方面他正面臨職業尷尬期。“ 對方覺得我年紀大、薪水高,很難接受。”失業后,他陷入了坐吃山空的狀態。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房地產中介工作。一開始,他只想解決“養家糊口”的問題,找一份“簡單”的工作。
2021年10月,他正式入職。他正利用建筑工程的知識,為客戶解答疑問。例如,根據小區景觀設計,判斷小區的品質;通過電梯品牌,大概判斷出樓盤的建設成本,品質好壞等,以此為客戶提供專業知識。
中年地產人,大船難掉頭
“這是個夢魘般的年齡。”35歲的陳平(化名,知乎@平凡人之路)評價到。
他是家里的頂梁柱。他的父母在農村,屬于無社保狀態,目前已步入70歲高齡,需要他贍養。老婆生子后就全職帶娃,沒有上班。
陳平在四川成都,從事房地產建筑行業。2022年的國慶前,被領導和hr約面談。他將那段經歷總結為:“ 陳述公司困難、肯定在職期間表現、表達惋惜傷感之情、溝通賠償事宜、確定離職時間,整個流程如早已演練數遍一般平順流暢。”
在被通知離職時,他思考的事情是:“一路走來打怪升級、矜矜業業,卻時不時的面臨朝不保夕的窘境。”
陳平是一個不冒進的人,從985院校本科畢業后,他進入設計院(地產乙方)工作了幾年后,跳槽到房企從事設計管理。雖然就讀的專業面比較窄,但他通過考證,通過注冊工程師考試,拿到高級職稱為履歷加分。
失業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再找份工作糊口。他沒有選擇轉行,他說:“年齡也大了,轉行難度大,沉沒成本高這是客觀現實。”
解決生存危機,是首要問題。于是,他梳理了自己的積蓄,計算每月最小開支,能維持家庭運作多久。
緊接著是找工作。他感慨:“現在找份工作,真的是要拼關系、拼運氣、拼年齡、拼履歷、拼學歷,甚至還要拼手段。 聽聞甚至出現過,為了offer自掏腰包疏通關系的情況,世道真的變了。”
年初,陳平感受到公司開始裁員,充滿不安全感的他便開始向外投簡歷。進入10月,陳平正式進入失業狀態,他在各個招聘網站更新了簡歷,并進行一番海投。
累計起來,從2021年12月至今,他已經投遞、面試了建發成都公司、成都最大國企咨詢公司、某尚未暴雷的閩系房企、獵頭推薦錦江區某平臺公司、某地方性民營房企、中鐵某局設計院、某TOP30尚未暴雷民企……超18家公司,結果均沒有入職。
他印象深刻幾個經歷是:面試時, 面試官看著他的簡歷說了句“之前都是在高周轉的公司”,便再無下文;他要求薪資只要上一份工資的6折,但面試官各種挑剔;他在一家公司的 筆試、面試成績排到第一,但稅前收入只有12萬,還不夠付房租和房貸;他還參加了某政府部門的編外人員考試,總分比第一名只相差零點幾分,與工作失之交臂。
最終,他選擇了一家施工公司,但規模與前公司相差甚遠。期間, 公司一位新同事,某TOP公司中層領導,但入職一周多卻被通知試用不通過。
他說,每天都處于繼續堅持下去,和索性爽快辭職回家繼續躺平的心理搖擺中,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如今,陳平還在“騎驢找馬”中,他觀察到,自從疫情放開后,就再沒有收到過面試邀請。如今只能安度春節,等待行情好轉。
參考資料:
1、失業九個月,房地產行業被裁員后,我是如何轉行轉崗到自動駕駛新媒體運營崗的?,B站@孫婷婷要變成個大富婆
2、B站@傅小巢
3、記錄中年失業地產人的心路歷程,知乎@平凡人之路
4、地產副總談中年困境:帶過上億項目,和同學創業險反目,40歲轉行做中介,騰訊新聞《不可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