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市場總是充斥著不確定性,過往博得的收益,并不能保證接下來依然如此。
近年來陸續將部分閑置資金投入私募理財而小有斬獲的眾興菌業(002772),在近一年多來的時間內初嘗敗績。它的一項單筆投資浮虧近3500萬元,甚至比此前相關年度的全年理財收益額都高。
(資料圖片)
以2022年為例,該公司近日所披露的前十二個月內贖回的委托理財產品,十余筆投資實際收益額合計1200多萬元,尚且無法填補上述單筆浮虧的窟窿。
不到清盤前最后一刻,任誰也無法排除這筆浮虧還有翻紅的可能。
眾興菌業的補救措施是“換管家”,重新選擇一家私募基金操盤這筆業已打折的投資。未來一年之內,新私募戰績究竟如何,市場只能拭目以待。
億元私募產品浮虧近35%
眾興菌業日前披露,該公司擬變更私募基金產品管理人。
此次變更事關一款“善緣金206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產品,系該公司為優化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而進行的委托理財。
上述私募產品的管理人,已由原深圳市善緣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天津仙童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期限為變更時間起12個月內。兩家私募公司則均為證券投資類基金管理人。
事出有因。2021年5月6日,眾興菌業向深圳市善緣金基金管理公司認購1億元人民幣“善緣金206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眾興菌業是這款產品的唯一份額持有人。
然而,截至2022年底,這款私募基金產品的凈資產僅剩6556.25萬元,虧損幅度高達35%。
在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內,該公司不時披露其投資的理財產品進展,但真正引起市場如此關注的,要數最近這次。
截止去年三季度,眾興菌業股東人數累計為3.92萬名。更多中小股東或者說普通股東無法在第一時間知悉這筆投資的損益情況,他們獲得該項信息的可靠渠道,仍然是上市公司發布的公開信息。
公告甫一披露,1月12日盤面行情就對此做出反應,開盤不久公司股價近乎一路下行,收盤跌5.37%,創下三個季度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不過,未待廣大普通股東喘息幾許,他們還要消化撲面而來的另一個“棘手”問題——此前的私募業績已然浮虧,新選擇的基金在業內公開的凈值比拼中,也不乏被市場質疑之聲。
對于這家新加入的私募基金,其操盤能力與業績水平究竟如何,廣大普通股東還有許多疑問。
私募理財進退抉擇
一年半時間損失本金近35%,該筆資產遭遇如此明顯的回撤后,上市公司并未采取銀行理財等相對保守穩妥的低風險舉措,卻再次選擇由私募操盤在證券市場去博弈。眾興菌業的系列舉措雖然引得市場一片嘩然,卻無改其再度投向私募理財的動作。
實際上,眾興菌業借助私募理財并非首次。
遠的不說,僅是在該公司最新披露的理財成績單中,除了這筆浮虧私募外,還有另一只私募產品。
眾興菌業同時披露了13筆在前十二個月內贖回以及4筆尚未贖回的委托理財產品情況。
其中,已贖回的產品中,銀行存款共6筆,券商資管計劃4筆,期貨公司資管計劃2筆,私募基金1筆,(碩泉五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該項私募理財年化收益率1.26%,僅比一只定存(1.25%)收益稍高,位列倒數第二。
這些已贖回的理財產品收益總額為1246.88萬元,約為單項浮虧額的三分之一。
從上述收益數據不難看出,雖然以前年度眾興菌業曾借助私募理財獲得部分不錯收益,但在市場調整的最近一年多時間,該公司的私募理財戰績則是一言難盡。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眾興菌業董事會辦公室,但是電話無人接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的現象要客觀地看待。首先要看上市公司有沒有明確的主業,一些上市公司沒有主業,只是搞所謂的資本運作或泛金融業務,這種公司基本上沒有明天,投資者應該用腳投票。
“如果說上市公司有核心主業,也確實有理財的訴求,就需要注意避免高風險的投資,董事會及股東大會都要把關?!彼治龅?。
目前,雖然還未離場,但是眾興菌業該筆私募投資在更換基金管理人之后,能否扳回一局,尚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