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15日,石頭科技發布公告稱,再遭順為、天津金米、丁迪在內的三大股東合計減持不超9.5%。可以說,石頭科技已經成為了股東的套現機器。
自石頭科技上市一周年股份首次解禁后,其便遭到大股東的接連減持。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系的順為與天津金米均在減持股份的股東陣營中,而這也被外界認為是石頭科技逐步脫離小米的重要表現之一。
近年來,石頭科技不斷發展自有品牌,2021年其自有品牌收入占比達到98.8%。可以說石頭科技與小米的關系正在發生改變,而事實上,在最近幾個季度,石頭科技的業績增速正在趨緩,歸母凈利甚至出現下滑。
股東頻頻大額減持,股價較高點縮水近80%
石頭科技于2020年2月登陸科創板,彼時其IPO發行價為271.12元/股,頂著“發行價第一”的光環,在上市首日,石頭科技報收497.9元/股,漲幅高達83.65%,被外界稱為“瘋狂的石頭”。10個月后,石頭科技股價破千,成為科創板首支千元股。
2021年2月,隨著其上市一周年的到來,石頭科技迎來2858.87萬股首次解禁,占公司總股本的42.87%。而在解禁當日,石頭科技便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及董監高等十名股東擬減持合計不超過739.75萬股,不超過11.1%,減持原因均為“自身資金需求”。
此后,石頭科技股東多次減持。據藍鯨TMT記者不完全統計,石頭科技分別在2021年2月23日、6月18日、10月26日,2022年2月25日、5月27日、1月15日發布公司股東及董監高減持股份計劃公告,累計擬減持股份不超過43.652%。
值得注意的是,順為資本與天津金米均為小米系。
有券商人士認為,股東大額減持的行為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股東對石頭科技未來成長性的擔憂。
針對小米系股東減持石頭科技的原因,有多名投資界人士對記者分析稱,一方面,石頭科技上市以來股價較發行價翻了幾倍,已經給投資者帶來了收益;另一方面,石頭科技不斷推自有品牌,對小米依賴度大幅降低,兩者關系逐漸由合作向競爭轉移。
受各方因素影響,石頭科技股價在2021年6月達到1492.15元/股,成為科創板第一高價股以后,股價開始不斷下跌,最低跌至220元每股,下跌超85%,如今股價在300余元/股附近徘徊,較高點下跌近80%。
自有品牌收入占比提升至98%以上,業績增速下滑明顯
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小米,其憑借小米在品牌、渠道、供應鏈等方面的支持起家,業績和市場占有率得到快速提升,在業內迅速嶄露頭角。2016年小米推出由石頭科技代為開發的“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這也是石頭科技當時的主要收入來源。
石頭科技曾在招股書中披露,與小米合作模式對公司未來經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的風險,包括與小米存在大量關聯交易、主要收入和利潤依賴對小米ODM業務、小米定制產品毛利率較低、產品與米家產品存在競爭關系、自有品牌銷售渠道部分依賴小米、與小米共有專利等10項風險因素。
或正因如此,石頭科技開始逐漸發展自有品牌,在中高端市場推出石頭品牌,在低端市場推出小瓦品牌;而米家品牌主打性價比。多名業內人士表示,石頭科技正像華米與極米一樣,尋求“去小米化”。
石頭科技董事長昌敬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所謂的“去小米化”是表象,本質上是先期通過小米活下來,然后自然而然尋求獨立發展。
小米系在石頭科技解禁后持續減持,即被外界認為是石頭科技逐步脫離小米的重要表現之一。
而這也體現在自有品牌收入占比方面,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58%、88.36%、47.21%和34.82%。2020年,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的銷售收入占比明顯提升,達到90.72%;2021年,石頭科技自有品牌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8.8%。
而從石頭科技近年來的業績情況看,其營收與凈利增速已處于趨緩狀態,最近四個季度的增長率均只有小幅波動。年度營收增速已從2017年的510.95%下滑至百分之幾十甚至個位數;歸母凈利增速從2017年的696.05%下滑至2021年的2.41%,2021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與202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增幅為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