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最后一周,外資“掃貨”A股熱情堪比買年貨。
1月16日,北向資金繼續維持開年以來一貫的“大手筆”,半日凈買入額超百億,全天凈流入逾158億,創下年內單日凈買入新高。在流動性與市場情緒的共振之下,三大股指集體漲超1%,滬指收復3200點關口,兩市3881只股票上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元旦以來,外資真金白銀加倉A股的態度肉眼可見,多項指標均可印證。
一是開年10個交易日當中,北向資金9個交易日均為凈流入,僅節后第一天為凈流出,且流出額為個位數;
二是北向資金1月以來凈流入額合計為798.58億元,在僅僅多1個交易日的情況,較去年同期136.49億元實現大幅增長;
三是上周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近440億元,單周凈流入創歷史第三高;
四是今年10個交易日中,北向資金流入超百億的有3天,去年這一數據是零。
“聰明錢”半個月買買買流向了哪些行業和個股?從北向資金增持市值來看,兩大賽道備受青睞,分別是受益于疫情政策優化的大消費以及發力補漲的大金融。從增持細分行業來看,食品飲料與煙草、資本貨物、材料、銀行、耐用消費品與服裝是外資最青睞的五大細分行業,增持市值均超百億;而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中國平安、五糧液和美的集團則成為北向資金今年加倉市值Top5個股,增持市值也超過50億元。
外資為何看好A股?美聯儲暫緩加息、中國經濟復蘇預期、近期持續走強的匯率是行業普遍提及的三大因素,分析師同時預測今年外資加速回流是大概率事件。展望后市,分析師整體對A股市場保持整體積極、樂觀的態勢,認為流動性的注入也會有助于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且對今年一季度的行情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此外,也有有分析師認為,受益于經濟前景向好,近期持續走強的匯率也是推動跨境資金回流的重要因素。去年末到至今,人民幣匯率走出了一波反彈回升行情,今日在岸和離岸美元兌人民幣自2022年7月以來首次漲破6.7關口。
北向資金大舉加倉大金融大消費
在節前內地資金流入較為謹慎的背景下,外資的持續、大幅流入已成為A股最為重要的驅動資金。而作為A股價值投資的風向標,“聰明錢”的去向往往也備受關注。
從增持的重點方向來看,北向資金的喜好度相對集中,今年以來增持市值的前十大行業當中,就有7個來自這兩大賽道,分別是大消費領域的食品飲料與煙草、耐用消費品與服裝、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以及大金融領域的銀行、保險和多元金融。
從增持市值來看,今年前10個交易日當中,24個Wind行業悉數獲得北向資金不同程度的加倉。1月前半月,北向資金最青睞的Top5行業分別是食品飲料與煙草(346.84億元)、資本貨物(277.40億元)、材料(257.76億元)、銀行(147.65億元)、耐用消費品與服裝(135.69億元),加倉市值均在百億以上。
個股方面,“聰明錢”對食品飲料、金融、消費、醫療、家電、新能源等行業龍頭喜愛有加,尤其是貴州茅臺(184.77億元)、寧德時代(144.66億元)、中國平安(100.43億元)、五糧液(84.36億元)、美的集團(54.83億元)等權重股,以上也是外資今年增持市值Top5個股。有意思的是,兔年春節在即,食品飲料、家電、服裝等大消費均是電商年貨節當中格外走俏的商品,如此來看,外資“掃貨”也透著一絲濃濃的年味兒。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財富作為唯一的“牛市旗手”代表,也躋身外資今年增持市值Top10之列,今年10個交易日累計加倉市值45.99億元。
外資看好A股的三大因素
外資看好并持續買入中國資產,已成為開年來最重要的定價力量。興業證券近日研報中指出,預計北上資金仍將繼續加倉A股,2023年全年有望為A股帶來3000億元左右的凈增量。
外資為何看好A股?美聯儲暫緩加息、中國經濟復蘇預期、近期持續走強的匯率是行業普遍提及的三大因素。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背后的兩大因素主要來自于,美聯儲暫緩加息疊加中國經濟復蘇預期。一方面,在美聯儲暫緩加息后,全球資金相對偏好風險類的投資;另一方面,在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下,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斷修復,A股市場相比之下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套利資本或中長期的資金也會偏好更具潛力的市場。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預計2023年北上資金的流量將在2000億元以上,與歷史上普遍情況基本吻合。一是基于今年經濟增速疲弱,加上美元見頂,全球利率往下走,而中國受益于經濟重啟,瑞銀今年提出了超配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二是因為海外投資者主戰場在港股和A股偏多一些,A股的持倉占20%左右,剩下80%是在海外的中資股的部分,“除了北上,實際上香港市場對外吸引力或許更大?!狈繓|明補充道。
中信證券預計外資將成為今年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背后邏輯在于,元旦后全國各地疫情快速“過峰”,刺激政策頻出推動經濟加速修復。隨著增量資金“搶跑”入場,市場流動性快速改善,風險偏好逐步回暖,資金不斷積極尋找“洼地”推動行情輪動擴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預計外資快速流入之后節奏將放緩,國內資金則陸續補倉,逐步形成資金接力效應。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外資看好A股主要原因有四。首先,市場對于疫情開放后經濟的復蘇預期較高,而A股市場目前估值屬于市場低位,此時入市的性價比比較高;其次,未來資本市場的政策預期向好;第三,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使得資金更傾向于在新興市場進行資產配置,而中國資本市場在新興市場中估值偏低,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第四,A股市場各大指數今年以來都跑出了不錯的行情,后市增量空間大。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認為,今年外資加速回流是大概率事件,核心原因還在對2023年中國經濟復蘇的信心修復以及中美經濟周期錯位下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對外而言,防疫政策的優化調整后,外資投行普遍對2023年中國經濟的復蘇更加樂觀?;久娑裕瑖鴥鹊囊咔檠堇[和恢復超出預期,帶來對經濟復蘇的積極預期。此外,受益于經濟前景向好,近期持續走強的匯率也是推動跨境資金回流的重要因素。
“聰明錢”提前啟動或助推行情回升
“春江水暖鴨先知”,“聰明錢”的提前啟動釋放何種市場信號?將對A股市場未來走向產生何種影響?從分析師普遍觀點來看,流動性的注入也會有助于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比如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就提出來,在外資的簇擁下,以及對更多經濟修復宏觀政策的出臺預期,這對今年一季度的行情或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中信建投策略團隊認為,聰明錢提前啟動,意味著后續階段性底部已經探明,震蕩向上是阻力最小方向。傾向于認為市場蓄勢已充分,階段性底部探明,后續震蕩向上就是阻力最小的方向,近期行情外資活躍度明顯更強,春節后內資有望成為行情的下一波增量資金。
通過復盤歷史數據,中信證券策略團隊發現,外資集中流入疊加春節過后,市場上漲概率更大,當前依然是較好的加倉時點,建議長期戰略配置圍繞“四大安全”,中期戰術加倉三類“洼地”,短期聚焦處于“洼地”且春節后有爆發力的品種。
展望未來,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對于A股市場保持整體積極、樂觀的態勢。他認為,目前A股的估值在反彈之后依然處于非常低的低位,流動性持續注入將有助于A股市場的反彈,“疊加政策的推動,估值從底部會小幅回升,會對市場帶來一個不錯的上行區間,預計盈利反彈將達到15%?!狈繓|明表示。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則表示,對于后市,盡管節前資金歷來趨于謹慎,但考慮到年初市場通常流動性較為充裕,近期外資的積極進場,后市“春季躁動”行情仍可期,配置方面建議:一是關注各地兩會定調政策利好的行業板塊;二是業績超預期、基本面彈性較大板塊的投資機會,如部分日常出行消費、醫藥領域的優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