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保貨幣市場基金發布2023年春節假期前暫停大額申購、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的公告。
(相關資料圖)
公告稱,2023年1月18日起,該基金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含轉換轉入)上限為100萬元(含100萬元),如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含轉換轉入)申請金額超過100萬元,注冊登記機構將有權對該基金賬戶當日提交的單筆或多筆申購(含轉換轉入)申請有權拒絕,最終以注冊登記機構確認結果為準。
開年以來,多只基金因控規模保收益紛紛發布“限購令”。
同花順數據顯示,1月以來共有290只基金暫停申購或大額申購(不同份額分開統計),其中貨幣基金占據重要一席,有42只貨幣基金提前“閉門謝客”。
貨幣基金收益跳漲
根據同花順iF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月17日,數據可統計的776只貨幣基金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約為1.85%,其中,有277只貨幣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2%,這是自去年以來少有的“盛況”。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經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剖析,影響貨幣基金收益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場資金面緊張、貨幣基金所持資產到期兌現、大額贖回等。就近期貨幣基金收益走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年末疊加春節,市場的資金緊張,貨幣基金的收益也跟著水漲創高。
此外疊加疫情政策調整,金融端繼續加大對房地產支撐力度,國內遠期消費預期得到明顯提振,都讓市場感受到未來寬松政策可能會出現調整。
從今日的逆回購收益率來看,也顯示出節前流動性呈現緊張的態勢。GC001已經沖上3%,漲幅接近20%,跨年的品種GC007的情況也如出一轍。
shibor也是全線上漲,隔夜shibor報1.8520%,上漲28.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1950%,上漲14.10個基點;14天shibor報2.7680%,上漲17.90個基點;1月shibor報2.2640%,上漲2.00個基點;3月shibor報2.3660%,上漲1個基點。而在去年,一年期以內的shibor一度全線擊穿2%,市場一度懷疑隔夜shibor會考驗1%的支撐。
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水漲船高的同時,為了防止原持有的人收益被稀釋,近期多只貨幣基金“閉門謝客”。
除了上述的人保貨幣基金之外,包括華夏基金、銀華基金、匯添富基金在內的多家公司月內密集發布了旗下部分基金產品的限購公告。銀華基金1月9日公告,銀華活錢寶貨幣基金F份額自1月10日起暫停辦理代銷機構200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業務)。
此外,1月9日起,華夏收益寶貨幣基金單個投資人單日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申購)及轉換轉入A份額或B份額的金額不超過500萬元。
嘉實基金也在1月11日發布公告稱,旗下嘉實穩元純債債券自1月13日起暫停大額申購。該基金單個開放日每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含轉入及定投)金額不得超過500萬元。
1月4日,匯添富基金發布公告,即日起暫停匯添富貨幣的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單筆或多筆累計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的金額不應超過1000萬元(含1000萬元)。當單日某基金賬戶單筆或多筆累計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該份額的金額超過1000萬元,公司將部分或全部拒絕。
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胡泊也在近期表示,貨幣基金暫停大額申購,可能和資金的大規模涌入有關。前一段時間,市場出現了銀行理財和債券基金超常規贖回的狀況,流出的資金向短債或貨幣基金涌入,反而對新的市場又產生了沖擊,“資金如果大幅涌入,一方面會攤低收益,另一方面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近期部分基金限制大額申購的行為是為了保護原有投資者的利益?!?/p>
資金面低利率低波動的狀態或被打破
2022年以來由于市場流動性寬松,貨幣基金的收益一直呈現下滑的狀態,2022年9月份,有九成的貨幣基金收益率進入“1時代”,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最低曾跌至1.46%,已經逼近2020年6月約1.44%的歷史最低水平。
即使是“國民理財神器”——天弘余額寶也不能例外。
2022年年末,該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曾跌穿1.3%,刷新歷史低點,而在高峰時期,天弘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沖至6.763%,萬份收益更是超過1.7元。
貨幣基金的吸引力開始大幅衰減,但是隨著歲末來臨,流動性出現吃緊,貨幣基金的收益調轉槍頭開始上漲,天弘余額寶的收益率目前已經漲至1.761%。貨幣基金有了明顯回升的跡象。
由于貨幣基金主要投資于剩余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債券回購、同業存款等低風險證券品種,因此對貨幣政策和資金面高度敏感。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周君芝將其稱之為“超額流動性”現象。居民風險偏好極低,大量儲蓄蜷縮在安全資產,資金利率維持在極低水平,居民縮表而政府擴表,這種罕見組合最終催化出了2022年的“超額流動性”。
2023年,宏觀經濟仍將處于修復進程,后續經濟仍需政府部門加杠桿,因此預計2023年上半年流動性邊際轉松,地產基本面好轉或是流動性拐點的信號。一旦地產數據企穩回溫,居民資產負債表將會重塑,屆時或將迎來“超額流動性”的退潮,資金面持續低利率低波動的狀態被打破。
永贏基金也認為,預計2023年經濟有望呈“N”形修復,前期經濟或將延續偏弱狀態,承接疫后脈沖式需求有望集中釋放,后續經濟有望逐步向潛在增速回歸,疫情退去假設下,利率對經濟向下波動的定價有望更加充分,市場波動率或有所上升,2023全年利率或將震蕩走高。
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也給出類似表述, 2023年央行工作會議明確了寬信用、擴內需、穩地產的最終目標,信貸量的增長和價格的降低仍然會是2023年貨幣政策的目標。對于債市而言,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的取向,流動性環境保持合理充裕,并不會出現資金面迅速收緊的情況;但更加傾向于精準有力支持寬信用過程,會對債券市場形成預期擾動,而要真正形成利率趨勢調整則還需要等待經濟修復從預期走向現實。短期來看,預計長債利率或將延續在2.85%附近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