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鹵味食品市場遭遇低谷期,絕味食品凈利出現斷崖式下跌,煌上煌、周黑鴨的日子也不好過……
絕味食品兔年的第一則公告,讓投資者開心不起來。
1月29日晚間,絕味食品發布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在公告中,絕味食品預計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6億元-68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0.78%-3.83%;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20億元-2.60億元,同比下降73.49%-77.57%;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2.50億元-2.90億元,同比下降59.69%-65.2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談及業績變動的原因時,絕味食品指出了疫情對門店和工廠的影響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根據過往的成績單,2022年是絕味上市后凈利潤最低的一年。2017年至2021年,絕味食品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5.02億元、6.41億元、8.01億元、7.01億元、9.81億元。在投資者們看來,絕味此次發布的利潤下滑或在去年上半年就已注定,同樣是因為疫情和成本的影響,2022年1-6月份,絕味食品的凈利潤下滑了80.36%。
有食品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剔除疫情影響,事實上整個鴨脖產品的市場規模此前已進入天花板,絕味自身的發展也進入了天花板,“雙天花板”之下,企業的業績下調是必然。
營收穩定,凈利跳水
“利潤很拉胯。”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有關注絕味食品的中小投資者這樣留言道。
有媒體將絕味食品后續會正式發布的2022年業績報告定義為“上市以來最差的一份成績單”。根據絕味食品昨日披露的業績預告,盡管營收基本維穩,同比略上漲0.78%-3.83%,但絕味食品的凈利潤可以說是斷崖式下滑。
2017年上市之初,絕味食品實現凈利潤5.02億元,此后,除去2020年,其凈利潤基本一路上漲,去年更是達到了9.81億元。對比來看,2022年絕味食品的凈利潤下滑幅度超70%。
在解釋業績變動的原因時,絕味食品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為響應國家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部分工廠及門店暫停生產與營業,對公司銷售收入及利潤造成一定影響;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間加大了對加盟商的支持力度,導致銷售費用增加較大;報告期內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較大,造成對毛利率的負面影響;對比上一報告期,公司本期投資收益減少。
事實上,絕味食品也曾在2022年中期業績預告中提到了類似的影響因素。去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33.36億元,同比增長6.11%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9859.27萬元,同比下降80.36%。
記者注意到,絕味食品頂著成本壓力,在去年曾兩度提價。
面對原材料價格施壓,絕味食品從2022年1月開始產品全線提價,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30.3%;2022年7月1號,絕味食品再次對部分品類進行調價,主要是針對年初品類調價的補充,涉及到的品類包括鴨掌、魷魚、鳳爪等,此次調價幅度跨越4%-20 %,平均提價幅度7-10%(年初提價幅度約為5%),主要目的為應對上游成本價格上漲,對于公司和經銷商毛利率預計都有所提振。
此次業績預告發布后,有中小股民笑稱,“這是又要提價的節奏了?”
事實上,在2022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就有投資者提問稱,“從經銷商方面了解,公司少數產品有一定提價或降低部分單品規格。請問對終端銷售是否會帶來影響?公司如何化解成本上漲壓力,并促進毛利回升?”
彼時,絕味食品回復表示,公司產品價格政策受到諸如原材料價格波動、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公司一方面將加強與上游企業的合作,力爭與原料供應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面優化囤貨管理機制,適時合理囤貨,以平滑由于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變動。
行業整體發展承壓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疫情下,絕味食品的物流、供應鏈受到了更大的挑戰,也是其利潤下降的核心原因。目前絕味食品的規模效應比較明顯,但鴨脖等鹵味已到達天花板,如果絕味食品未來不能在產品結構上進行創新、升級、迭代,毛利率可能還會持續下降。
不僅僅是絕味,1月30日晚間,煌上煌也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0萬元~4000萬元,同比下降72.33%~79.25%。
公司稱,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2022年國內疫情反復加大經濟下行壓力,人流量的下降和各地人員流動的管控措施,使得公司門店的單店收入一直未能恢復;期間疫情持續反復導致關店數量增加,2022年門店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肉制品業營收同比下降16%;同時,公司米制品業務2022年端午銷售受疫情影響,經銷、團購等渠道訂單量減少,加之后期受疫情影響生產人員不足使得生產能力不能完全滿足生產加工和訂單需求,使得米制品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8%;公司兩大主業營業收入均同比出現下降,使得銷售毛利額同比下降較大。
煌上煌還提及,下游工業產品價格的大幅上升,報告期畜禽類等主要原材料、包裝材料成本持續上漲一直處于高位,生產能耗、配送等環節成本增加,上述各因素導致公司產品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此外,報告期公司加大對加盟商政策扶持力度,以及門店關停費用的增加,銷售費用率同比有所增長。
在港股上市的周黑鴨,日子似乎也并不那么好過。春節前,一則傳言引發了市場對于周黑鴨業績表現的擔憂。1 月 11 日,一份在網絡上流轉的調研紀要顯示,周黑鴨在一次小范圍的業績交流中透露,其預計 2023 年凈利潤僅為 1.5 億~2 億元。2021 年,周黑鴨全年歸母凈利潤為 3.42 億元。隨即,當天上午,周黑鴨股價 " 跳水 ",盤中一度下挫 26%。
1 月 12 日,周黑鴨發布公告稱,公司業務運營一切正常,高管團隊穩定,且近期控股股東未有任何處置公司股票的計劃,2023 年目標為努力實現 2 億元或以上利潤。
從2022 年半年報來看,周黑鴨的業績確實存在壓力。去年上半年,周黑鴨營收為 11.8 億元,同比下降 18.7%;凈利潤 1837.7 萬元,同比大幅下滑 92%。對此,周黑鴨在公告中解釋稱,因全國范圍內多地實施嚴格防控措施,人流銳減導致門店客流大幅降低,物流配送亦受限,對公司銷售及利潤均造成一定影響。
企業也在嘗試更多改變,比如營銷的年輕化、研發力度加大、推出迎合消費者的新品等。絕味食品此前就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持續推進品牌年輕化,以數字化營銷為切入點,升級消費場景,拓展流量廣度、挖掘用戶深度,通過對消費者的全域數字化運營,不斷提升消費者規模與貢獻。
當前,鹵味領域的競爭還在加劇,新品牌的進入不斷攪動著行業的發展風向。如何守住疆土并且不斷前進?已經成為這些鹵味巨頭們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