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投資者密切關注各國房價指數,期待找到回暖跡象。然而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各國房價仍處于下跌區間,高企的利率也使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承壓。
【資料圖】
2月1日,房地產信息數據提供商CoreLogic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房價均在1月錄得下跌,新西蘭房價也持續下跌。
另據近期陸續公布的數據,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地房價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增速放緩。
價格下跌使得開發商不得不縮減項目規模,也導致需求減弱和借貸成本上升,整個房地產投資行業受到很大打擊。
美國:房價或已觸底
由于高昂的貸款利率,潛在房屋買家望而卻步,需求遭受打擊又導致房屋價格不斷降溫。
當地時間1月31日,CoreLogic Case-Shiller全美房價指數顯示,美國房價已經連續暴跌數月。
去年7月,全美房價指數自2012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并且一直持續至11月,20個主要城市房價在季節性調整前均出現下降;2023年,經濟疲軟,包括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將會繼續阻礙潛在買家。鑒于這些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前景,房價很可能會繼續走弱。
但也有一些利好消息。
今年1月份,美國抵押貸款利率出現下降的跡象,促使更多買家看房。通貨膨脹開始緩解,提振了消費者信心;去年12月,全美期房銷售有所改善,今年1月美國住宅建筑商信心有所增強,許多房產經紀人預計今年春季美房地產市場將強勁回彈,市場整體情緒比一個月前樂觀得多。
房地產公司Bright MLS首席經濟學家麗莎·斯圖特萬特表示,在美國許多地方,房價已經從去年夏季高峰大幅下跌,不過,“我們可能已經到了房地產市場的底部”。
英國:回彈為時過早
據英國《衛報》2月1日報道,今年1月,英國房價年增長率放緩至2020年年中以來的最低水平。
而繼去年12月下跌0.3%之后,英國今年1月的房地產價格環比下跌了0.6%,為連續第五個月下跌,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連續下跌。
1月,英國平均房價為258297英鎊,低于一個月前的262068英鎊,價格較去年8月的峰值低3.25%。
從歷史上看,英國房價上漲是有結構性原因的——嚴格的規劃法、獎勵房屋所有權的稅收制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建造的新房數量急劇下降,而此前幾年由創紀錄的低利率推動的房市繁榮已經結束。2021年底以來,受官方利率穩步上升以及特拉斯短暫任期的影響,英國抵押貸款利率上升至近6%。
和美國一樣,英國的抵押貸款利率正有松動的跡象,但現在判斷該國房地產市場是否可以回彈仍為時過早。由于經濟逆風持續強勁,英國人的實際收入可能進一步下降,因此房地產市場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強勁勢頭。
據《衛報》報道,2023年,英國房價很可能將進一步下跌,考慮到通貨膨脹,從峰值到谷底的跌幅甚至將超過25%。
大洋洲:澳新雙雙下跌
因加息影響市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房價繼續下跌。
CoreLogic 2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房價在1月均錄得下跌:悉尼下跌1.2%,房價中值近三年來首次跌破100萬澳元;墨爾本和布里斯班分別下跌1.1%和1.4%。
此外,澳大利亞平均房價目前較2022年4月的峰值下跌了8.9%,這是1980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本輪下跌之前,和全球其他房地產市場一樣,澳大利亞在前兩年歷經了史詩級的暴漲,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創紀錄的低利率讓該國房價飆升了28%以上。因此,盡管最近房價急劇下降,但澳大利亞重點城市的房價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CoreLogic數據還顯示,新西蘭首都惠靈頓的房價已經比一年前下降了18.1%;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房價下跌了8.2%。
亞洲:市場更具彈性
視線回到亞洲,去年夏天炙手可熱的新加坡房地產市場正在降溫。新加坡比其他許多市場更具彈性,雖然沒有下跌,但上周數據顯示,2022年,新加坡第四季度房價僅上漲0.4%,是兩年多來的最慢速度。去年12月的銷售額也降至近14年來的最低水平。
市場人士指出,放緩的部分原因在于新加坡缺乏新屋推出,預計一旦供應回升,銷售將反彈。與此同時,富有的亞洲買家也在一直提振高檔房屋市場。
另據香港特區政府近日發布的數據,去年,香港房價創1998年以來最大跌幅,房價整體下降15.6%,租金下降3.7%。這也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年度下降。其中,小戶型房屋價格下降了16%,而大戶型房屋價格下降了6.8%。去年12月,香港房價環比下降2%,連續第七個月下降。
不過,隨著中國的經濟復蘇力度加強,樂觀情緒也反映在了房地產市場上。彭博資訊(Bloomberg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受來自內地買家需求的提振,今年香港新房銷售可能激增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