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展望之后,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同樣更新對中國宏觀前景的看法,唱好中國經濟反彈。
野村、瑞銀、惠譽評級等機構均在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當中表示,中國感染達峰速度快于預期,這將提振消費需求,春節前后的高頻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消費復蘇迎來“開門紅”。
(資料圖片)
1月28日,游客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游覽。新華社圖
春節消費實現開門紅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于1月21日在個人微博發表長文稱,全國約80%人口感染過新冠病毒,未來2~3個月,全國范圍內出現較大規模疫情反彈或者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小。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全國在院新冠感染者于1月5日達到峰值162.5萬人,隨后持續下降,1月23日已降至24.8萬。
野村在3日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中表示,上述數據表明,中國“退出疫情余波”(Exit Wave)帶來的感染高峰已經過去,國內建立免疫屏障的速度快于該機構預期,迅速“退出疫情余波”為消費復蘇奠定了基礎。
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1億人次,同比上升2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億元,同比增長30%。據商務部監測,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相較于去年春節假期增長6.8%。
野村點評稱,上述旅游和零售數據大幅優于去年12月時水平,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滑1.8%。
惠譽評級同樣援引春節期間的高頻消費數據,稱中國服務消費復蘇開局喜人,認為高端及中高端非必需服務行業將表現超群。
惠譽評級表示,包括旅游、電影和餐飲等在內的線下消費服務業在疫情期間遭受重創,但在過去的春節假期強勢反彈。國內游出游人數回升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九成,旅游支出在門票折扣影響下,也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春節票房收入創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觀影人次僅略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餐飲堂食消費同比勁升15.4%,店均消費同比增長10.8%。
“鑒于全國新冠感染達峰速度快于預期,被壓抑的線下非必需消費服務需求釋放程度略好于惠譽預期。若無新一波大規模感染,惠譽預期,餐飲、旅游、美容服務、文娛業需求將在2023年穩步復蘇。此外,對服裝和化妝品等非必需消費產品的需求也將受益于戶外活動與社交互動的增加,繼而在低基數基礎上有所好轉。”惠譽在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中寫道。
看多中國經濟前景
鑒于疫情形勢改善,野村將2023年中國全年GDP增速預期值由4.8%上調至5.3%,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反彈至3.6%、7.6%、4.6%和5.6%。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國優化防控措施、回歸穩增長發展戰略,無疑將在短期內提振經濟增長,并帶動部分受抑制需求的釋放,中國經濟增速顯著反彈已經成為共識。”
惠譽博華工商企業部副總監唐大千預期,在中性假設下,2023年中國經濟增幅為5%。“消費復蘇程度成為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當然這取決于刺激政策的力度和未來疫情的演進。即使存在不確定性,防疫措施的實質性調整引發的消費情景豐富對于消費復蘇是一個非常確定和積極的信號。”
他還表示,基礎設施建設仍將在經濟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房地產投資降幅也將收窄甚至停止下降。盡管在國際貿易出口方面會面臨較大挑戰,該機構對今年中國宏觀經濟復蘇持樂觀態度。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經濟重啟將帶動經濟活動和消費反彈,預計春節之后,尤其是二季度起,經濟將大幅反彈。一方面,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可能得以釋放;另一方面,服務業復蘇,特別是中小企業活動回暖,將有助于支持就業和家庭收入,上述兩者均將支撐消費進一步復蘇。”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中寫道,在穆迪的基礎情景中,預計中國將在2023年加速增長,經濟存在顯著上行動力,反映了中國優化疫情防控促使服務業活動回暖以及消費復蘇,初步跡象表明,消費者信心有所回升。
IMF于1月30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高出此前預測值0.8個百分點,認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將改善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并預計中國和印度有望貢獻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