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集團與日本日產汽車公司2月6日宣布達成聯盟重組框架協議,兩家車企將分別持有對方15%的股份和投票權,希望通過交叉持股和強化聯盟治理,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推進創新和轉型。
(資料圖)
根據重組協議,雷諾在日產的持股比例將從目前的43.4%降至15%,與日產持有雷諾股份的比例持平,雙方可自由行使與15%直接持股相關的投票權。雷諾將28.4%的日產股份轉入一家法國信托機構,日產擁有優先收購權。
此外,作為對雷諾減持股份的回報,日產還承諾投資雷諾電動汽車部門Ampere,投資比例最高將達15%,成為這家新公司的戰略投資者。
CLSA證券分析師Christopher Richter分析認為,重組后的聯盟可以使日產和雷諾在研發、分擔成本和少數共享產品方面進行合作,彼此之間的敵意有所減少。
協議中只字未提亞太市場
按照合作框架,雷諾-日產-以及聯盟中另一成員三菱汽車計劃共同在拉美、印度和歐洲開展能創造高價值的運營項目并推出多款新車,并通過各方可共同參與的新舉措提高戰略靈活性。
雷諾CEO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表示,隨著時間推移,雷諾和日產將繼續合作的工業項目,可能會為兩家公司帶來數億歐元的利潤。如果進展順利,甚至可以產生數十億歐元的利潤。
協議中顯示,作為重塑聯盟的重要部分,日產將基于雷諾CMF-BEV純電平臺推出新的小型電動汽車,雷諾計劃于2026年推出的電動貨車FlexEVan也將與日產共享。此外,雙方還將共同研發一款通用的800V電動構架并在歐洲市場投放。在雷諾的部分核心市場,雙方還將在電動汽車充電和回收方面展開合作,目前雷諾和日產正在考慮于歐洲合作建設充電設施。
雷諾汽車已經退出中國汽車市場,在亞太市場中早已失去主動權,而在雷諾的大本營歐洲市場,雖然市占率仍高居第三位,但現代集團已經逼近其地位,隨時可能反超。另一方面,雷諾在2022年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俄羅斯是2021年雷諾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年內共售出482264輛雷諾集團的汽車。
日產“重歸故土”,在華市場前景暗淡
在日產最難的時候,可以說是雷諾拯救了日產,但時至今日,整個聯盟早已貌合神離。不難看出,此番重組對于消弱雷諾對于聯盟的控制意圖明顯,“戈恩事件”也算有了在資本層面的最新進展。
然而,日產的發展遠沒有那么理想。在中國市場更是剛剛經歷了黯淡的一年。軒逸從轎車銷冠的位置跌落,且主要依賴的是價格相對更低的經典款車型;曾經的熱銷SUV車型奇駿在換裝三缸發動機后威風不再,甚至也要依靠推出老款車型來支撐銷量;寄予厚望的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并未產生影響力。在剛剛發布的2023年一月產銷快報中,更是同比下滑64.4%,雖有春節假期的客觀因素影響,但頹勢難掩。
同樣是在一月,銷量還算可觀的逍客在新一批的工信部申報目錄上出現,新車棄用了一直被詬病的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換裝了由雷諾日產研發的1.3T輕混系統。在動力參數方面確實帶來了升級,但令人遺憾的是新車依舊搭載了CVT變速箱。
而剩下的藍鳥、樓蘭、途達、勁客、艾瑞亞等車型均銷量慘淡,燃油車市場整體縮水已是大勢所趨,雪上加霜的還有日產電氣化轉型的遲緩。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雷諾還是日產,都面臨著銷量下滑和轉型突圍的壓力。基于雙方合作的角度,重組協議必將帶來業務的獨立,將從規模效應、研發成本等方面對雙方進一步提出考驗。可以說,雷諾與日產的重組協議更像是一次企業陣痛轉型下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