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布《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廣東省將堅決把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扭住碳排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實施“碳達峰十五大行動”。
《方案》提出,到2025年,廣東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2%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為全省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相關資料圖)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方案》顯示,廣東省將深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形成綠色經濟新動能和可持續增長極。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培育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前布局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光通信和太赫茲、超材料、天然氣水合物、可控核聚變等未來產業。加快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到2025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3%。同時,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裝備等優勢產業,打造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制定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大灣區氫能產業高地。發揮技術研發和產業示范先發優勢,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全產業鏈布局。
廣東還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打造粵東粵西兩個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適度開發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地區的陸上風電。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示范項目。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統籌規劃垃圾焚燒發電、農林生物質發電、生物天然氣項目開發。到2030年,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400萬千瓦以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高效建設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項目,推動陸豐核電、廉江核電等項目開工建設。
有序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
《方案》指出,工業是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廣東省要抓住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積極推行綠色制造,深入推進清潔生產,不斷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推動鋼鐵、石化化工、水泥、陶瓷、造紙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助推工業整體有序達峰。
在交通運輸領域,廣東省會大力推廣節能及新能源汽車,研究制定補貼政策,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及貨運配送車輛電動化替代。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占比,促進私家車電動化。有序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穩步推動電力、氫燃料車輛對燃油商用、專用等車輛的替代。提升鐵路系統電氣化水平,推進內河航運船舶電氣化替代。加快生物燃油技術攻關,促進航空、水路運輸燃油清潔化。加快運輸船舶LNG清潔動力改造及加注站建設。加快推進碼頭岸電設施建設,推進船舶靠岸使用岸電應接盡接。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電動乘用車銷售量力爭達到乘用車新車銷售量的30%以上,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10%,鐵路單位換算周轉量綜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
完善碳交易等市場機制
《方案》還提出,深化廣東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逐步探索將陶瓷、紡織、數據中心、公共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重點企業納入廣東碳市場覆蓋范圍,繼續為全國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制定碳交易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做好控排企業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與全省碳達峰工作的銜接。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嚴厲打擊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在廣州期貨交易所探索開發碳排放權等綠色低碳期貨交易品種。開展用能權交易試點,探索碳交易市場和用能權交易市場協同運行機制。全面推廣碳普惠制,開發和完善碳普惠核證方法學。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碳普惠制、碳匯交易等市場機制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廣東特色并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機制。
此外,廣東將聚焦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綠色低碳技術制高點,為實現碳達峰注入強大動能。比如強化綠色低碳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布局,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新能源、天然氣水合物、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替代等重點領域和方向;強化核能、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新型電力系統等新能源技術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