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六部門聯合發布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個省份選擇2-3個設區的市布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到2023年上半年,試點城市完成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網格化布局。
(資料圖片)
“國家這是要加強正規軍(公立醫療體系)的體系建設,而且時間緊,任務重。”財聯社采訪的專家認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的出現恰逢其時,將對城市衛生健康體系進行重塑,有利于各種優質醫療資源協同發力,發揮更大作用。而部分平庸的民營醫療機構在試點中恐怕難免尷尬境地,有特色的專科民營醫療機構,或將在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中占據一席之地。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醫療資源有效整合后協同發力
2月9日,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提出,每個省份選擇2-3個設區的市(直轄市的區),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科學合理網格化布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動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2023年上半年,試點城市完成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網格化布局。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統集成的配套政策,推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發展的體制機制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試點城市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并非新概念。在2019年5月,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工作就已啟動,以期逐步實現城市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管理。2020年8月1日起施行的《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4種模式具體應該怎么建;同時,給出了城市醫療集團的概念。
資深醫改專家徐毓才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近年來,為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區域均衡布局,助力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但關于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尚未有相關的具體指導性文件出臺,所以這次發布這個文件,也是彌補了空缺。當然,現在《方案》出臺也恰逢其時,特別對于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區域均衡布局硬件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有利于各種優質醫療資源協同發力,發揮更大作用。“按照文件要求,如果真的能夠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的話,可以形成對現有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發揮巨大的協同作用。”
“進一步來講,這次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也是國家通過總結3年疫情實際情況和經驗教訓以后,推出的更合理、更符合實際的政策。”中國中藥協會內外并治用藥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盛世康來中藥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過去的“醫聯體”更多的是一個三甲醫院+多個二甲醫院,現在是三甲醫院+二甲醫院+中醫院+康復+養老+家庭醫生,更注重系統化服務;而且《方案》對醫療工作的分工給與了詳細的說明——大三甲醫院以治療為主、二甲醫院以康復、護理、療養為主、基層社區中心以常見病為主,家庭醫生以預防和慢病管理為主,明顯更加科學和完備。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不少地方在城市醫療集團上進行了“緊密型”的深度實踐與探索。比如,廣東省深圳市已組建運營19家基層醫療集團,浙江省湖州市在2019年組建湖州市中心醫院醫療保健集團和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保健集團。在新冠疫情面前,團結的力量集中體現在了緊密型的城市醫療集團上。湖州市近800家公立醫療機構建立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四級診療網絡,以及以醫共體、醫聯體為基本單元的健康管理責任網絡。湖州市所有床位全部統一管理,各級醫療機構全部打通,患者按照病情輕重分層分級救治,在有效分流患者的同時,優化了資源利用。
“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是六部委全面推動試點的動機之一,希望能夠未雨綢繆。”申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院內用藥生態被顛覆 大中型企業更具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或許會改變公立醫院藥品市場的準入和供應邏輯。
《方案》提出,要建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內統一的藥品采購目錄和供應保障機制,鼓勵牽頭醫院充分發揮在基本藥物、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優先配備使用方面的引領作用,優化和規范用藥結構。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上級醫療機構藥師對下級醫療機構用藥指導和幫扶作用,推動提高基層藥學服務水平,逐步實現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內藥品供應和藥學服務同質化。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集團內部藥品統一不是新鮮事物。醫聯體模式的先行者——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其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醫保費用的支付政策,規定在醫聯體內實施總額預付的支付方式,保證了醫聯體內部有較大的權限來分配醫保資金的使用。還有安徽省、北京等省市都在嘗試在醫聯體內構建統一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在我國的醫療系統中,公立醫院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院內市場是制藥企業們一個不可能繞過的核心"用戶"。而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出現,也讓業內紛紛驚呼,院內市場似乎要大變天了,試點或許能進一步打破大醫院們的邊界。
“例如過去進十家醫院談一次,現在談一次就夠了。”申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整體上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基本上還是簡化了藥品使用的相關流程。因為過去十年來,我國各地市公立醫院的藥品招標已經形成常態化、集中化模式,所以城市醫療集團化以后,藥品的流轉應當會簡化流程和環節。
申勇進一步表示:“所以試點對醫藥企業來說是個好事,對大中型醫藥企業來說更是好事,進入公立醫院更通暢、覆蓋面更廣;對注重科研的醫藥企業也是好事,產品科研水平高、更容易被醫生接受,市場前景更好;而對小企業來說,可能會增加競爭難度、縮小市場競爭范圍。”
民營醫院處境尷尬 專科醫院或能做集團有效補充
眾所周知,民營醫院是我國醫療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中,民營醫療機構有機會參加嗎?
《方案》是如此規定的:網格內其他的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可自愿加入。
但徐毓才不太看好民營醫療機構參與試點,他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與不以盈利為目標的公立醫療機構相比,民營醫療機構角色很尷尬,而如果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發展得好,對轄區內居民的健康管理做得足夠細致和到位,民營醫院未來日子會更難過。
申勇也贊同此觀點,他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牽頭醫院肯定是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可以作為二級附屬醫院參與進來,但是說實話,沒有特色的、競爭力不大的民營醫院參加也沒什么意義,而高端的民營醫療機構的目標都是高凈值人群,核心競爭力是治療水平和服務,他們也不需要摻和進來。
“但有特點的民營醫院,例如牙科、骨科、月子中心、養老院、婦科、男科,可能會參與進來,扮演專科醫療服務角色,成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短板的有效補充。”申勇對財聯社記者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