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到了,以“浪漫”為名的鮮花經濟升溫。近日,中證君走訪了上海的鮮花批發市場及街邊花店發現,鮮花需求價量齊升。其中,以“愛”為名的玫瑰價格創新高。
“今年的玫瑰進價尤其貴,相較去年基本上翻了3倍。”有批發市場店主對中證君說。中證君走訪上海的靈石路批發市場及嘉藝花卉市場發現,鮮花大多從云南昆明批發過來,“今年云南受當地霜凍天氣影響,鮮花貨源太少,所以價格漲得厲害。”
(此花束售價為980元 本報記者 朱涵攝)
(資料圖片)
玫瑰價格瘋漲,上海情人節的“玫瑰儀式感”依舊絲毫未減。春寒料峭,花店、批發市場門庭若市,中證君向多家攤主老板了解到,“今年的玫瑰花銷量很好,作為情人節的必需品,還是不夠賣的。”
供不應求 紅玫瑰仍是市場主調
情人節前一日(2月13日)晚間,中證君進入一家花店時,店主店員們仍在忙著包裝花束,“大概率要忙到明天晚上這個時候。” 中證君看到,琳瑯滿目的玫瑰花束擠滿了小小的格子間,情人節的香甜氣息氤氳而開。“我們的花都已經賣完了,你去別處看看吧。”
(本報記者 朱涵攝)
普通玫瑰“一花難求”,高品質進口玫瑰更難買。“我們玫瑰的品相是很好的,進口品種,花骨朵很大,開出來也很漂亮,都是不夠賣的,今天這種已經沒有了。”一家店員指著洛神玫瑰對中證君說。
(洛神玫瑰 本報記者 朱涵攝)
在鮮花市場在情人節前夕被“橫掃而空”之際,中證君以批發者的身份向批發市場老板咨詢哪種花更好賣,不少批發攤老板都向記者表示,“除了進口品種之外,當下紅玫瑰賣得比較好,送紅玫瑰的人也是最多的,顏色經典。”中證君注意到,在批發攤門口,紅玫瑰花束占據了單壁江山。
有店員向中證君表示,紅玫瑰中,品相較好的高原紅批發價格達15元一支,一捆20支的香檳色的玫瑰約3元一支。同為玫瑰,兩者身價差5倍之多。
“今年藍色妖姬賣得也比較好,還有一些顏色較為稀有的進口玫瑰。這幾種花的價格基本15元一支。”有店員說。
“一天一個價” 玫瑰價格或將持續走高
“不久就是三八節了,今年鮮花價格從情人節往后,可能還會上漲一段時間。” 批發店店主對中證君說,“你們想要的話就今天訂,明天肯定都不是這個價格。”
中證君拿起了一束十只的多頭玫瑰詢價,店員表示,“這個品種往后可能會賣到80元左右。”在情人節前夕,一捆多頭玫瑰在批發市場的售價為60元-70元。
(多頭玫瑰 本報記者 朱涵攝)
花店老板表示,玫瑰價格后續價格可能更高。“不僅因為節日,主要還是貨源緊缺,我們拿貨也很貴。以前拿一箱玫瑰價格可能七八千左右,現在都是一萬以上。”
作為 “浪漫信物”,玫瑰成為今年情人節推動需求上漲的“儀式感象征”。由儀式感所催生的消費力,正是每逢過節“浪漫經濟”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而鮮花市場也是“浪漫經濟”的載體之一。消費者對情緒價值愈發重視,消費者對鮮花的“愿得性”提高。在此大背景下,中國鮮花消費呈現出由禮品性消費向日常性消費轉型的特點。
頭豹市場研究顯示,目前由于冷鏈技術的發展與電商平臺的介入,鮮花正在以一種可得性與易得性更高的方式走入消費者視野,伴隨消費者對精神需求的重視,鮮花的定位逐漸從禮品向日常消費品轉變,未來的消費市場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