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城市收縮,悄然降臨。
【資料圖】
01
鐵飯碗,不再“鐵”了。
前不久,山西6個縣試點探索“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多個行政部門被撤并精簡,部分事業單位編制被縮減。
忻州市河曲縣,36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135個領導領導職數精簡為114名,186個涉改事業單位整合為40個,1964個事業編制核減為659個。
太原市婁煩縣,全縣9個縣委機關減少至6個,26個政府部門降至16個,133個事業單位則削減了29個。
呂梁市石樓縣,改革后,全縣黨政機構減少了37.1%,事業單位減少了31.1%,行政事業單位科級職數減少11.8%。
……
這些縣有一個共同特點:人口小縣,且人口面臨持續減少的困境。
這6個試點縣,常住人口多則13萬人,少則不到10萬人,屬于典型的袖珍小縣。
過去10年,這些小縣人口還在持續萎縮,河曲縣人口減少14.9%,婁煩縣降低13.8%,石樓縣減少13.4%。
與之對比,在中部和東部,百萬人口大縣屢見不鮮,作為第一縣級市的昆山常住人口更是達200萬人以上,超過了許多中西部地級市規模。
雖然人口大相徑庭,但在如今的行政架構下,無論是10萬人口小縣,還是百萬人口大縣,行政部門、事業單位總量不會相差多少,縣直事業機構動輒一兩百個。
且不說經濟和財政可負擔性如何,人口萎縮本身就會帶來一個嚴峻問題:人口與財政供養人員比例失衡。
為此,山西在全國率先開啟人口小縣機構改革,重點解決“財政供養人員比例失衡、人浮于事等突出問題”。
這一切還只是開始。
根據中國縣域統計年鑒,全國戶籍人口不足50萬的縣(市)共有1257個。其中,5萬以下的袖珍縣(市)有90個,5萬-10萬之間的有116個,10萬-20萬之間的228個。
這些人口小縣,未來或許都將成為改革對象。
02
與山西精簡鐵飯碗相比,東北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日前,黑龍江省伊春市和齊齊哈爾市6個街道被撤銷,并設為鎮,這一舉動被媒體稱為“撤街設鎮”。
事實上,幾年前,東北就已出現更高層面的“撤區設縣”。
2019年,黑龍江伊春市撤銷了15個市轄區,新設立了8個縣區。行政區劃從15區1縣1市,調整為5縣4區1市,區少了整整11個。
長期以來,城市擴張一直都是主旋律,撤縣設區、撤縣設市、撤鎮設街、撤村改居可謂屢見不鮮。
如今一切開始逆轉,不僅浩大的“撤縣設區”潮戛然而止,逆向的“撤區設縣”、“撤街設鎮”也成了現實。(參閱《1億人,為何沒有一座萬億GDP城市?》)
“撤區設縣”、“撤街設鎮”,意味著什么?
在我國的行政架構中,中央-省-市-縣(區、縣級市)-鄉鎮(街道)構成5級行政體系。
根據國民經略主筆凱風《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分析,縣與區,鎮與街道,看似級別相當,但無論是名稱還是實際定位,都截然不同。
區和街道,都屬于城市架構,深度融入城市的產業、交通、教育、衛生等規劃中,多以二三產業為主,且村民向城鎮居民的身份轉型,得以享受相應的城市福利。
與之對比,縣與鄉鎮,多屬于鄉村管理單元。
鄉基本以鄉村經濟為主,鎮兼顧農業和工商業職能,且財權、事權相對獨立,雖然享受不到城市層面的利好,但如果產業基礎良好,反而更利于自力更生。
同時,街道與鎮設立門檻不盡相同。
根據黑龍江相關規定,街道人口及城鎮人口規模一般高于鄉鎮,且財政收入、二三產業增加值必須位于區域前30%,而鎮經濟水平只要求達到50%左右。
所以,撤街設鎮的背后,核心原因是人口減少,城市收縮,逐漸達不到設立街道的標準。
以率先進行“撤區設縣”、“撤街設鎮”的伊春市為例,2010年到2020年,伊春常住人口從114.8萬人減少到87.9萬人,人口下降23.45%,年平均增長率為-2.64%。
而在東北,除了沈陽、大連、長春外,其他30多個城市人口都在減少。
當人口持續流失,一旦低于設立街道的最低標準,撤街設鎮,就是無法回避的選擇。
03
種種信號表明,城市正在從大擴張模式,轉向“收縮”模式。
無論是超大特大城市,還是收縮型城市,抑或普通縣城、鎮街,都不能再隨意擴張了。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要求推動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科學確定城市規模和開發強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這是繼“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嚴控撤縣設區之后,對超大特大城市擴張加上的又一個緊箍咒。
早在三四年前,國家發改委就已發布文件,要求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隨后,官方進一步發文指出,穩妥調減收縮型城市市轄區,審慎研究調整收縮型縣(市)。
這些規定,正是中小城市撤區設縣、撤街設鎮等“逆城市化”現象的政策淵源。
與此同時,縣城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但人口流失縣城卻受到諸多限制。
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 ,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
這意味著,縣城迎來了命運的分水口,人口流失縣城的擴張之路就此擱淺,未來或將迎來新一輪收縮型的撤并潮。
畢竟,隨著人口大盤見頂、經濟高增速發展階段遠去,城市收縮現象只會越來越嚴峻,這在凱風《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有詳細論述。
根據龍瀛團隊的最新研究,2010年-2020年,全國共有1507個收縮的區縣,占比超過一半 ,總面積為44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中國近46%的國土。
龍瀛團隊:2010-2020年,中國人口收縮的縣區市,新疆數據暫缺
以城市來看,全國共有266個收縮城市,與前十年相比,增加了86個,總數占全國城市的4成左右。
城市收縮之下,只有“瘦身強體”一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