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在大盤震蕩調整的背景下,北向資金連續兩個交易日逆勢加倉。周五,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20.29億元,午后凈買入額一度超56億元,本周累計加倉82億元。
(資料圖)
2月17日(周五)午后,寧德時代跌幅擴大至5%,為自去年10月28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消息面上有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近期向車企主動推行“鋰礦返利”計劃,以實現電池降價。其中,寧德時代1月4日至今28個交易日連獲北向資金增倉,其間尚無一天出現凈賣出。值得關注的是,北向資金逆勢加倉,周五凈買入2.83億元。究竟是何原因讓北向資金無所畏懼下跌,背后是否有過硬的“底牌”?
隨著新勢力車企陸續降價,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實現同比和環比較大幅度增長。東莞證券認為,進入淡季產業鏈多個環節繼續呈回落走勢,隨著節后生產和需求逐步回升,以及春節前庫存消化,產業鏈有望逐漸回暖。展望全年,疫后國內經濟復蘇強預期,購買力恢復和出行增加將有利于新能源車需求增長。預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增速雖放緩,但仍將實現快速增長。
光大證券認為,歐洲燃油車即將迎來“大結局”,2035年將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新能源汽車再向前邁了一大步。此外,全國多地發布新能源汽車促銷政策,包括給予新能源車在限行、牌照指標、停車費限免、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另外,工信部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協調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
如果把觀察視角細化到北向資金的具體委托席位,并將不同類型席位背后的資金區分為“配置型”和“交易型”,可以發現,在持續凈買入的整體態勢下,不同類型外資的行動方向正日趨分化。其中,“交易型”外資活躍度較高,喜歡擇時操作,而“配置型”外資的持股相對穩定。寧德時代的北向資金Top5機構分別為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
細看北向資金在寧德時代上的委托席位,“配置型”匯豐銀行周五選擇繼續買入,持股比例由周四的3.46%升至周五的3.5%。拉長時間來看,1月迄今,匯豐銀行持續不斷買入寧德,可謂是非常“專情”。渣打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周五選擇“按兵不動”,此外,渣打銀行2023年以來也是持續不斷買入,也算是寧王的“頭號粉絲”了。而“交易型”摩根士丹利略微有點“沉不住氣”了,持股比例由周四的0.35%降至周五的0.31%,有點小幅“出逃”的跡象。
據今日更新的數據,周五有19只A股的北向資金凈買入額超過1億元。其中,寧德時代單日凈買入額近3億位居榜首,先導智能、山西焦煤、東山精密加倉超2億,金山辦公、天齊鋰業、中國長城、潤和軟件、恒生電子、藍思科技、中國平安、海天味業、同花順、老白干酒、隆基綠能、國聯股份、陽光電源和云鋁股份的凈買額也在1億元以上。
從周度(2月13日至17日)表現看,北向資金周凈買額累計超3億元的個股有26只(見下表)。寧德時代本周凈買額為29.36億元,獲周度“冠軍”,遠超第二名。第二至第四名三一重工、恒生電子、中國平安周度凈買額在7億元至9億元之間。
此外,招商銀行、天合光能和陽光電源本周凈買額超6億元,貴州茅臺、拓普集團、山西汾酒周度凈買入額超5億元。
從賣出方面看,本周北向資金凈賣出超3億元的個股達14只(見下表)。億緯鋰能本周遭無情拋售,凈賣額超8億元。對于同屬電池行業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北向資金的態度也可謂是截然不同。大北農、比亞迪凈賣出額均超6億元,紫金礦業和五糧液凈賣出額超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上周凈賣出9.72億元,僅僅半月,北向資金合計已凈賣出15.86億元。
另外,牧原股份、興業銀行、廣發證券、璞泰來、圓通速遞、贛鋒鋰業、恒瑞醫藥、陜西煤業和隆基綠能的周度凈賣出額在3億元至5億元之間。
板塊方面,本周各行業資金流入表現依舊“冷清”,食品飲料連續兩周位列北向資金周度凈買入額第一的行業,加倉近28億元。機械設備、計算機行業本周凈流入均超20億元,電力設備、傳媒周度凈買入額在13億至16億之間,基礎化工、商貿零售、交運設備周度凈買入額在6億至7億之間。
從另一方面,農林牧漁和公用事業本周凈賣出額為13.44億元、12.6億元,銀行、煤炭、有色金屬、非銀金融和醫藥生物凈賣出額在5億至9億元之間。
分市場統計來看,創業板本周逆襲,獲凈買入最多,累計金額達46.04億元,與上周相比大幅上升96%。上海主板凈買入額降至32.47億元,深圳主板買入額僅有7.7億元。
在市場風格方面,對代表超大市值公司的中證100指數標的,北向資金周凈買入65.02億元,與上周相比金額增176%;對中證200指數標的,北向資金周凈買入19.17億元,與上周相比金額增123%;對中小市值的中證500指數標的,周凈買入13.64億元;對代表小市值公司的中證1000指數標的,周凈買額4.4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