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歐美銀行業危機發酵、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金融市場環境收緊,交易員紛紛預計美聯儲已經接近達到利率峰值,甚至有望在今年就大幅降息。而這一轉變意味著,亞洲決策者也可能將不再那么鷹派,特別是在亞洲地區通脹威脅似乎正在緩和的情況下。
本周二,越南央行已經率先宣布降息100個基點,試圖在全球不確定性背景下提振經濟增長。這一舉動不僅出乎了市場的意料,也是該行兩年來的首次降息。
越南央行表示,自3月15日起將把再貼現利率從4.5%下調至3.5%,把銀行間市場的隔夜貸款利率從7%下調至6%,再融資利率則維持在每年6%不變。
(資料圖)
越南央行指出,此次降低基準利率是符合當前市場條件的靈活解決方案,以實現政府的經濟恢復目標,意在降低市場利率,為企業和經濟體化解困難。此前,在美聯儲持續加息以抑制通脹的背景下,越南央行曾于去年9月23日和10月25日先后兩次將基準利率上調1%。
在越南央行本周意外宣布降息之前,越南多家銀行近期其實已經連續出臺了多項貸款利率優惠政策。據越通社援引越南商信商業股份銀行代理行長阮友忠表示,2023年許多越南企業都面臨訂單減少、成本高昂等困難。在企業貸款需求依然旺盛的背景下,利率因素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事實上,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球市場上對歐美經濟今年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就始終揮之不去。
而過去一周接二連三飛出的歐美銀行業“黑天鵝”,更是令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這也對許多亞洲新興經濟體造成了沖擊。本周三,新興市場版的“恐慌指數”——CBOE新興市場ETF波動率指數上漲了7.7個百分點,創下近一年來的最大漲幅。
NWI Management首席執行官Hari Hariharan表示,“在銀行業爆雷、經濟衰退擔憂以及和VaR(風險價值)沖擊有關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正在進入未知領域,風險需持續關注。”
更多亞洲經濟體將轉向寬松?
展望接下來,NatWest Markets駐新加坡策略師Galvin Chia表示,對美聯儲鷹派押注的削減,肯定會減輕亞洲新興市場央行面臨的壓力,特別是對印度尼西亞、韓國和菲律賓等國央行而言,這些央行長期以來都一直將美聯儲視為緊縮政策外部壓力的源頭。
最新的利率市場報價已顯示,掉期交易員正在減少對亞洲經濟體進一步加息的押注。
泰銖互換合約目前的定價顯示,泰國央行未來六個月的加息幅度僅為約30個基點,低于2月底時的約65個基點。同樣,馬來西亞林吉特合約的定價也顯示,該國央行在未來12個月內將降息約10個基點,而上周的定價還是加息15個基點。
高盛集團駐新加坡的策略師Danny Suwanapruti本周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就寫道,在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跌后,亞洲固定收益市場在過去一周強勁反彈,這反映出人們押注,當地的央行決策者要么會像泰國央行那樣鷹派程度減輕,要么會像韓國央行那樣鴿派聲音增強。
在過去一年里,美國國債與亞洲貨幣之間的相關性已越來越強烈: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彭博亞洲美元指數(Bloomberg Asia Dollar Index)之間的負相關性本周剛剛創下了2016年以來之最。
而眼下,這種強烈的關聯性意味著,美債收益率的任何大幅回調——比如過去一周上演的暴跌,都將為亞洲貨幣反彈提供巨大的空間。而亞洲貨幣的升值顯然有助于減緩當地通脹,并減輕該地區央行加息的壓力。
近來公布的經濟數據也顯示,整個亞洲地區的通脹率似乎已經見頂,中國、菲律賓、韓國和泰國2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均低于業內預期,這對該地區的央行來說,無疑是另一個值得欣慰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