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鳳凰網財經訊 2023亞太金融論壇于3月17-18日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以“開放合作 包容發展”為主題,著力探索數字化、產業轉型等方面的金融創新舉措,及“雙碳”、投融資、普惠金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代讀生態環境部趙英明副部長的致辭。
陸新明在致辭中表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關乎人類的前途命運。我們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推動引領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近十年來,我國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減排分別超過了84%和58%,PM2.5連續九年下降,累計超過57%,重污染天數比例只占到1%左右,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34.4%。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總量實現年均6%的較快增長,生態環境保護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僅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加快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碳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共納入發電企業2162家,一年多來,市場運行平穩有序,成為全球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截至到2023年的3月17日,也就是昨天,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06.2億元。目前,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涵蓋配額分配、數據管理、交易監管、執法檢查等全流程的基本框架制度,打通了各關鍵環節。碳市場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發揮了碳定價的功能,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
三是氣候投融資試點有序開展。氣候投融資是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有力措施。近年來,我們會同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原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在氣候投融資、頂層設計、人才隊伍建設、試點示范等方面不斷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2021年的12月,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共同啟動了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推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氣候投融資先進經驗和優秀實踐。去年8月,確定了23個地方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
四是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顯著提升。我們連續十年舉辦“全國低碳日”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每年我們都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年度報告,向國內外展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效。
五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力量。我們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原則和目標,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推動《聯合國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取得與發展中國家有力的成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體系,深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