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桃李面包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桃李面包凈利潤延續了2021年的頹勢,繼續走下坡路。
(資料圖)
桃李面包稱凈利下滑主要受到疫情、高溫限電,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影響。
這些是共性原因,就桃李自身而言,目前的投入力度,北方市場的紅利也已經告罄,開辟南方市場也不順利。
桃李面包進入了瓶頸期,何時能突破關鍵在于南方市場何時打開局面。
盈利能力削弱
桃李面包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86億元,同比增長5.54%;公司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為 8.12億元和 8.16億元,分別較2021年同期下降 16.22%和 16.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億元,同比減少16.14%。
對于影響經營業績的主要因素,桃李面包方面稱,報告期內,受疫情及部分地區夏季持續高溫限電影響,報告期內終端配送服務等成本費用均有所增長,加之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本期匯兌收益、理財收益減少,利息支出增加;并且購買商品期貨合約產生投資損失。
桃李面包已經兩年增收不增利,且凈利潤下滑幅度在增加。財報顯示,2021年度桃李面包實現營業總收入63.35億元,同比增長6.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63億元,同比下降13.54%。
對于營收增加,桃李面包方面稱主要是由于報告期內公司不斷鞏固營銷渠道,提高配送服務質量以增加單店銷售額,同時大力開拓新市場所致。
不過,在收入增加的同時,營業成本增長更快,同比增長 8.83%,桃李面包方面稱,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長帶動成本增長,以及報告期內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及終端配送服務費用增長所致。
數據顯示,桃李面包生產的直接材料費用達 26.55億元,同比增加了2.84%,制造費用增加了13.05%,直接人工費用增加了0.81%,外購成本大幅增加187.34%,合同履約成本增加9.14%。
成本增加過快導致了毛利率的下滑,2022年,桃李面包毛利率為23.99%,同比減少2.3%個百分點。
并且,桃李面包的毛利率四年一直下滑。2019年-2021年,桃李面包毛利率分別為39.57%、29.97%、26.28%,下滑幅度分別為0.28%、24.26%和12.31%。
同花順給出的桃李面包診斷顯示,運營能力維持穩定,主營獲利能力有較大削弱。
毛利下滑,加之由于本期投入的人力成本增加以及研發新品投入的研發設備增加所致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52.95%,以及財務費用同比增加 2223. 63萬元,桃李面包的凈利率繼續下滑至9.57%,同比下滑20.58%。且下滑速度也在增加。2021年,桃李面包的凈利率為12.05%,同比下滑18.64%。
華創食飲評論員歐陽予、范子盼就曾表示,貨折加大、返貨率提升疊加成本上行,共同拖累盈利表現。
具體而言,桃李面包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3.95個百分點,主要因為公司短保產品在需求承壓下打折促銷增多及返貨率提升,加之送禮場景缺失及運輸受限而銷售不佳;另一方面,桃李面包6月開啟新一輪成本鎖價,成本占比較高的面粉、油脂價格相較上個鎖價期分別提升10%、20%左右,價格上漲壓力在第三季度開始集中體現。此外,桃李面包因原料套保產生1800萬投資虧損對業績亦有一定拖累。
南方拓展不利
桃李面包在公告中稱,繼續加大力度拓展華東、華南等新市場,不斷增加對重點客戶的投入,提升單店質量。同時在東北、華北等成熟市場繼續加快銷售網絡細化和下沉工作,進一步開拓細分消費市場和銷售渠道,挖掘市場潛力,引導新的消費需求,鞏固和擴大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
桃李面包方面稱,未來將在持續重點關注華東、華南市場基礎上,積極拓展西南市場、新疆市場,進一步完善全國市場布局。
這些依舊是老生常談,發展多年,桃李面包仍未能找到打開南方市場的鑰匙。
桃李面包全國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1.39%,但南方產能均低于這一比例。華東地區產能利用率僅為77.32%,華中地區僅為64.67%,西南地區僅為70.6%、華南地區為74.38%。
但北方地區的產能利用都相當高。華北地區達89.67%,東北地區達86.22%,西北地區雖然新疆市場開發并不完善,產能利用率也達80.44%。
對于上述幾個地區產能利用率偏低,桃李面包方面稱主要是由于江蘇桃李、浙江桃李、海南桃李、四川桃李和武漢桃李投產時間較短,過渡期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所致。
桃李面包遲遲打不開南方市場,投資者的信心也受到影響。2020年桃李面包的凈利潤達到最高的8.83億元,桃李面包的股價也在當年達到最高的33.69元,不過自此以后,桃李面包的估計持續下滑到當前的15.57元,股價已經腰斬,下降了53.78%。
歐陽予、范子盼曾表示,桃李面包經營能力可靠,來年改善可期。市場需求回暖,收入恢復、退貨率逐步恢復常態,疊加提價效應顯現,有望形成良性循環。此外,當下油脂價格已有松動,明年成本壓力減輕利于毛利修復,來年低基數紅利下業績有望改善。
令人意外的是,2023年2月,遼寧鞍山的一位李女士在購買的桃李面包三明治中吃出了刀片,被網友戲稱“桃李飛刀”事件。
截至目前,藍鯨財經記者了解到,自桃李面包報警后,再未與李女士聯系,曾經承諾賠償的1000元,也未兌現。同時監管部門也未給予回復。看來桃李面包方面是想通過“涼拌”的方式,淡化影響。
不過,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桃李面包在南方未打開市場,但在遼寧“老家”出現食安事件。桃李面包能否在東北、華北等成熟市場鞏固和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并向外埠市場拓展建成全面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可控性更強、運營效率更高的終端銷售網絡,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