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早些時候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迅速倒閉后,市場對于美國銀行業的擔憂與日俱增。
盡管為了穩定市場信心,美國監管機構和商界領袖都不斷向外界強調,美國銀行系統仍然安全,危機蔓延至整個金融體系的可能性目前已經很小。
然而,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國銀行業未計提損失高達1.7萬億美元
為了穩定市場信心,近日,無論是美國監管機構,還是美國銀行業領袖領袖,都在不斷向外界傳達信心的信號。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上周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上就表示,對美國的存款安全“有信心”。
美東時間周三,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簡?弗雷澤(Jane Fraser)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也表示,美國銀行體系“穩健”,大型和地區性銀行都“資本充足”,并稱“這不是一場信貸危機”。
然而,美東時間3月13日,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新論文卻傳達出截然不同的信號。
論文顯示,截至2022年底,美國銀行業的未計提虧損高達1.7萬億美元。提交論文的紐約大學教授Philip Schnabel、Alexi Savov等人聲稱,這些損失僅僅略低于銀行2.1萬億美元的總股本。
換言之,美聯儲加息給美國銀行業帶來的損失已經幾乎相當于整個銀行體系的總股本。
硅谷銀行的問題并非孤例
值得注意的是,未計提損失巨大,正是導致硅谷銀行破產的關鍵原因之一。
由于美聯儲自去年以來大幅加息,使得銀行所持有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價值大幅縮水,從而令硅谷銀行承受了巨大浮虧。在硅谷銀行因流動性壓力選擇將其持有的債券出售并計提虧損后,引發了市場恐慌和擠兌,從而加速了該銀行的破產。
而紐約大學的報告表明,硅谷銀行的這一問題在美國銀行業并非孤例,在許多銀行的資產中,這些存在浮虧的證券占據著很大比例。
在近日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大學研究人員還發現,僅在過去一年,美國銀行的資產價值就縮水了10%。
此外,該報告還顯示,在美國17萬億美元的銀行存款總額中,有近7萬億美元目前沒有得到FDIC的保險。
這項研究的作者包括南加州大學的Erica Xuewei Jiang、西北大學的Gregor Matvos等多位學者。
這些學者們解釋說,如果這些沒有FDIC保險的儲戶中,有一半選擇在最近的銀行業危機中提取他們的資金,那么可能會有數千億美元的存款處于危險之中。
他們在報告中寫道:
“如果這些沒有保險的存款出現集體提款,將導致(銀行資產資產)出現小規模賤賣,那么面臨風險的銀行數量將大幅增加。總的來說,這些計算表明,最近銀行資產價值的下降,大大增加了美國銀行體系的脆弱性。”
危機正越來越接近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未計提虧損并不會反映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因為銀行的會計慣例是按照資產的購買價,而不是當前的市場價值持有資產。這意味著,只有當儲戶集體提款時,銀行被迫出售所持銀行資產時,這些損失才會真實地顯露在人們面前。
因此,對于美國銀行業來說,穩定儲戶信心,不要讓這一“水下的危機”浮出水面并引發擠兌,將是當務之急。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所聯席主任斯蒂芬·維勒( Stephan Weiler)表示:“只要人們不是同時要求收回他們的存款,就沒問題。”
不過,以Nikolaos Panigirtzoglou為首的摩根大通分析師則在本周指出,問題在于硅谷銀行破產后,美國“最脆弱”的銀行已經被抽走1萬億美元存款。
維勒警告說,因此,這些資產損失浮出水面的可能性正在上升,而”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銀行擠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