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鳳凰網財經訊 北京時間3月25日,2023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北京鳳凰中心隆重舉行,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
在此次活動分論壇上,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副總干事周非提到了“南南合作”。他認為,“南南合作”核心內容是發展中國家之間就知識、經驗、政策、技術和資源等議題進行分享和交流合作,是中國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的支持,是促進這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經過多年的實踐,“南南合作”已成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互利合作重要平臺。
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副總干事周非
周非表示,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漸嚴峻,中國政府為提升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專業力量,無論從能力建設還是項目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并被社會各界廣泛認可。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約,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自然向好的愿景和“雙碳”目標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當前中資企業在海外投資和建設可持續發展領域缺乏全過程的評價體系和相關標準,目前相關指南是由國際多邊機構、商會、銀行業協會等自發參與制定的,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指南在國際上難以對企業發揮全面充分的指導作用。
二,中國企業對海外基建項目需要堅固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有待加強,相關部門缺乏對企業需求的深入了解和論證,難以有效滿足中國企業及東道國在進行低碳轉型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三,從全球范圍來看,2022年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加強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應對氣候變化日益成為各國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議題,我們需要加強對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2030自然向好、3060“雙碳”目標工作宣傳,提高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