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次實現固態氫能發電并網。
據央視新聞,3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固態氫能發電并網率先在廣州和昆明同時實現,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光伏發電制成固態氫能應用于電力系統。
固態儲氫是在常溫下通過氫氣與合金發生化學反應,讓氫原子進入金屬的空隙中儲存,儲氫的壓力是2-3兆帕,升高合金的環境溫度就可以釋放氫氣。
(相關資料圖)
固態儲氫最大的優點是簡單高效,可以把光伏、風電等不穩定的發電量高密度存儲起來。在廣州,這項技術還可以升溫釋放高壓氫氣,為新能源汽車加氫。在云南,固態儲氫同樣實現了示范應用,氫氣釋放出來,通過燃料電池轉化為電能,并入電網,實時對新能源最大程度地進行消納和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認為,未來,氫能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將會持續擴大,綠氫的比重也將持續提升。應該說電氫融合是支撐電力系統向高級形態演化的重大變革性技術之一。
目前,高密度安全儲運氫已經成為氫能產業鏈主要的瓶頸問題,對氫能的商業化運營極為關鍵。采用固態儲氫既可以大幅提高體積儲氫密度,又可以提高儲運氫的安全性。
高工氫電表示,隨著氫能企業對固態儲氫在研發和應用上的不斷探索,固態儲氫將在未來氫能多元化儲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8股具備固態儲氫業務
證券時報·數據寶不完全梳理了A股市場上具備固態儲氫業務的個股,共計8只。2023年以來,概念股漲勢良好,平均漲幅5.68%,永安行大漲30.76%,云海金屬漲12.89%。僅廈鎢新能和鴻達興業股價下跌。
具體業務來看,云海金屬稱,公司鎂基儲氫材料技術尚處在研發階段,在技術成熟后會量產。作為氫的可逆“存儲”介質,該材料具有優良的吸放氫性能以及長期循環無動力學衰減和容量損失的優點,可實現大容量固態儲氫,常溫常壓長距離運輸。
永安行近日在互動平臺回復,公司氫能棒即是儲能裝備,采用低壓固態儲氫技術,不僅安全而且儲氫密度高,該氫能棒已通過火燒、高空拋落、撞擊等實驗,安全性強。
圣元環保表示目前公司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開展固態儲氫材料研發。
雄韜股份表示,參股的上海氫楓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三大基礎業務板塊之一為鎂基固態儲氫設備,目前已對鎂合金高密度儲氫技術產業化項目的生產線建成投產測試。
橫店東磁也以參股安泰創明的形式,間接與概念相關。安泰創明有在研發固態儲氫材料與應用技術,但公司投資占比不大。
截至目前,部分概念股發布2022年業績相關報告。以年報數據或預告下限統計,廈鎢新能和橫店東磁凈利潤同比增幅依次為93.66%、48.98%。
這些概念股獲北上資金加倉
資金方面,不少固態儲氫概念股2023年以來獲得北上資金青睞。相較于2022年底持倉,廈鎢新能、厚普股份、橫店東磁、鴻達興業北上資金持股數翻倍,增幅依次為23.27倍、6.88倍、1.39倍、1.04倍。其中廈鎢新能和厚普股份作為3月13日滬深港通股票范圍擴大標的而備受北上資金青睞。
從最新持倉來看,橫店東磁、鴻達興業、云海金屬、雄韜股份北上資金持股量居前,依次為7537.63萬股、3939.96萬股、522.61萬股、292.78萬股。廈鎢新能和厚普股份持倉增幅居前,但北上資金持股量并不高,分別為37.31萬股、24.12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