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醫藥賽道也火了!
3月27日,成都先導再度強勢漲停,4個交易日內收獲2個20CM漲停。
【資料圖】
圖片來源:Wind
當晚,公司緊急發布公告提示風險, 計算科學與人工智能直接貢獻較小,對主營業務的發展影響有待觀察和驗證。
股價暴漲
繼上周三20CM漲停后,3月27日,成都先導開盤后直奔漲停。截至收盤,成都先導報20.99元/股,最新總市值84.1億元。 3月份以來,公司股價暴漲,累計漲幅超45%。
消息面上,近期成都先導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一直以來都對AI在藥物研發領域的進展保持高度關注并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
據介紹,2017年以來,隨著人工智能在生物醫藥行業實現快速、廣泛的應用,成都先導計算科學團隊開始朝該方向布局,目前已經成長為一個多功能復合型團隊,擁有化學信息學、生物信息學、人工智能和經典的分子對接和分子模擬等多個相關領域的人才。
此外,成都先導還積極與行業伙伴在相關領域進行合作。公司與騰訊AI Lab的第一階段合作案例成果已經發表于ACS Omega,雙方共同享有基于AI技術的分子骨架躍遷系統。該算法有望加快藥物研發領域中的小分子設計環節,從而減少人力以及時間成本。目前該系統已經在公司多個內外部藥物研發項目上進行應用。
對公司主營業務影響
有待觀察和驗證
3月27日晚,成都先導發布公告稱,計算科學在藥物研發中一直都是重要工具,公司2012年成立以來,計算科學團隊一直都在參與研發工作。目前,計算科學與人工智能(CADD/AIDD)系公司主營業務和研發的輔助工具, 直接貢獻的銷售額及利潤較小,對公司主營業務的發展影響有待觀察和驗證。
成都先導還表示,公司也注意到AI藥物研發類話題近期在國內、國外產業界引發了大量關注和討論,公司自身始終秉承冷靜、理性、專業的態度看待包括AI藥物研發等在內的各類產業界新現象對公司業務所能產生的實質影響。
從長期看,成都先導認為,AI藥物研發領域將保持向上發展趨勢,但其發展速度、階段性效果等需要冷靜分析、避免短期盲目過熱,建議投資者注意股票價格波動風險,避免跟風炒作。
機構看好應用前景
成都先導是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0年在上交所上市。根據業績快報, 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3億元,同比增長5.9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2601萬元,同比降低58.96%。
光大證券最新發布的研報表示,與傳統藥物研發模式相比,AI藥物研發具有縮短研發周期、節約資金成本及提高成功率等優勢。據藥時代報道,傳統模式下的藥物研發在臨床前階段需要4-5年,而基于AI和生物計算的新藥研發管線平均1-2年就可以完成臨床前藥物研發。
業內機構還預測,鑒于目前絕大多數臨床階段管線處于臨床一期,預計2023-2024年將出現跨越“死亡之谷”的臨床管線,進一步證明AI技術對新藥研發產業的顛覆性。預計2026年將會出現首個上市的AI驅動藥物,AI制藥行業的經濟價值將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