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的知名人士預計,年內大熱的ChatGPT有望掀起一場新的工業革命。而縱觀歷史,歷次工業革命往往會深遠改變當時的社會結構——從機械織布機到內燃機再到第一臺計算機,新技術的出現總是會引起人們對于被機器取代的恐慌,并在一個階段造成大量失業和就業轉型。
【資料圖】
這一次,ChatGPT引領的人工智能革命,或許也不會例外……
投行高盛本周一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就顯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的最新突破,料將給全球勞動力市場帶來重大顛覆,全球預計將有3億個工作崗位被生成式AI取代,律師和行政人員將是最有可能被裁員的崗位。
這項研究結論是高盛分析師Joseph Briggs和Devesh Kodnani根據數千份職業通常執行的任務數據得出的。他們的模型計算顯示,美國和歐洲大約三分之二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將受到人工智慧自動化的影響。
全球三億人將“丟飯碗”?
研究報告指出,約63%美國人近一半的工作量能夠通過AI自動化完成,他們將可以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并借助AI技術把更多時間騰出來,從事更有成效的活動。
另外,30%從事體力或戶外工作的美國人,則基本將不受影響。余下約7%的美國工人所從事的工作中,至少有一半的任務可以由生成式人工智慧完成——他們將很容易被AI取代。
高盛表示,歐洲的情況也大致與美國相當。在全球層面,體力工作在發展中國家就業中所占比例更大。
總體而言,高盛估計,約五分之一的工作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在各大經濟體中,這相當于約3億個全職工作。
高盛的分析主要觀察了美國和歐洲數千種不同職業通常執行的任務數據。該行研究人員假設,人工智慧將能夠完成小型企業的納稅申報表、評估復雜的保險索賠、記錄犯罪現場調查的結果等任務。
但他們并沒有設想將人工智慧運用于那些更敏感的任務,例如做出法院裁決、檢查危重病患者的狀況或研究國際稅法等。
大量白領成為失業大軍?
毫無疑問,高盛的此份報告再度引發了人們對于人工智慧技術潛力的辯論。這些技術可能重振富裕世界萎靡不振的經濟增速——高盛預計該技術最終將在10年內使全球年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提高7%。
但與此同時,該技術也給勞動力市場帶來重大顛覆:可能創造出一個新的白領失業階層,他們可能遭遇與上世紀80年代制造業藍領工人類似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對生成式AI影響的估計,還要比目前已經發表的一些學術研究更為保守些。
GPT-4的創造者OpenAI上周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對于約80%的美國人來說,他們至少10%的工作任務會受到大模型的影響;此外有約19%的人,其工作任務受影響的比例超過50%。
OpenAI預計,從具體職業來看,受影響程度較高的職業包括報稅員、作家、數學家、網頁設計師和記者等。完全不受到大模型影響的群體則主要是體力勞動者,包括廚師、洗碗工、地板工等等。
當然,盡管就目前來看,人工智能革命對未來全球勞動力市場的沖擊已不容小覷,但三六零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上周在202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也表示,他仍樂觀看待人工智能造成的所謂“失業”挑戰。
周鴻祎表示,人類的做決策、情感、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人工智能短期無法取代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工具,背后凝聚著全人類的知識成果,能夠賦予普通人更強大的能力,未來有可能被淘汰的是不會問問題,不會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