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拍規則調整的傳言“飛”了幾天后,終于得到官宣。
6月8日,上海土地市場官網披露了今年第二批次“上半場”的16宗涉宅地的具體信息,涉及浦東新區、楊浦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臨港9個地區,總土地面積88.25萬平方米,總起拍價389.59億元。
(資料圖片)
這16宗地均設有最高限價,溢價空間多為10%,現場交易會于7月11日開始舉行。
根據此前的預公告,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將分兩次進行,首批16宗地即今日公告地塊,第二批的9宗地將于6月26日-6月30日期間發布出讓公告,預計7月底開始組織交易活動。
封頂后搖號確認競得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上海土拍規則進行了調整,現場競價環節從此前的“舉牌競價+一次書面報價”方式變為“舉牌競價+搖號”方式。
即有多位競買人報名的地塊,先進行現場舉牌競價,當競買人的報價低于最高限價且沒有人再出價時,將直接成交;當舉牌競價階段報價已到達最高限價的,將轉入搖號階段確認競得人,成交價即為該地塊的最高限價。
“調整后,房企拓投部門的壓力小了不少。”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之前進入一次報價階段,需要考量房企人員的評估能力與報價水平,精神壓力亦不小,現直接轉入搖號環節,全憑運氣。
這一變動對市場來說并不突然。
5月下旬便有消息流出,相關部門召集了10家房企圍繞上海土地交易、市場銷售情況以及下半年形勢等方面開了一場座談會,會上便傳出“優化上海土拍競買規則,提議按照起始價10%溢價率封頂后‘搖號’拿地”的動向。
規則變后,上海與北京、廣州、浙江杭州、福建廈門、四川成都等城市一樣,執行“封頂價后搖號”的競拍方式。
內環供地一宗
聚焦今日公告的16宗地塊,僅有一宗位于內環——楊浦區平涼社區01D4-06地塊(平涼街道71街坊)、01D2-03地塊(平涼街道75街坊)。這也是第二批次中唯一一個內環項目。
其位于齊齊哈爾路路上,距離地鐵18號線、12號線交匯站江浦公園站以及18號線平涼路站的直線距離均不到500米,交通便捷,但周邊城市界面稍顯老舊。這是一宗純住宅用地,出讓面積1.08萬平方米,容積率分別為3、2.5,起拍價20.67億元,最高限價22.73億元。
起拍價最高的為松江區洞涇鎮SJS30006單元04-04、05-01、05-05號地塊,其距離9號線洞涇站較近,是一宗純住宅用地,出讓面積13.01萬平方米,容積率2.1,起拍價高達64.21億元,最高限價70.63億元。
其次是閔行區華漕鎮MHP0-1402單元16-05、17-04地塊,起拍價達55.89億元。地塊出讓面積6萬平方米,容積率2.5,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同區內,閔行還供應了浦江鎮浦江拓展大型居住社區44-01、45-01地塊,規劃建面約19萬平方米,起拍價43.05億元,兩宗地均為純住宅用地。
今年4月首批供地中,閔行區供應的3宗地塊引得多家房企哄搶,最終全部熔斷成交,本次供應的浦江、華漕地塊所在區域一向是剛改客戶重點關注的地區,市場預計熱度不低。
此外,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也迎來年內首次供地,共2宗涉宅地。其中自貿區臨港新片區PDC1-0103單元B05-01、DSH-04單元C07-01地塊出讓面積達17.84萬平方米,是16宗地中最大的,起拍價38.74億元;另一宗滴水湖核心片區DSH-04單元C04-01地塊則要小很多,僅2.37萬平方米,起拍價8.3億元。
回顧今年首輪供地,上海合計出讓19宗地,累計收金約519億元,其中15宗有多位競買人報名的地塊均達到中止價,以一次報價的形式成交,另外4宗底價成交,整體溢價率7.3%。彼時的參拍企業數量是上海近6年以來最多的,熱鬧非凡。
如今,競拍規則“簡化”后,市場好奇,上海土拍能否再續往期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