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出品
企業動態:
先正達滬主板首發過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16日,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53次審議會議召開,先正達首發過會。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農業科技創新企業,主營業務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養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同時從事現代農業服務。先正達集團擁有豐富的產品與業務組合,在全球重點農業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在最具增長潛力的中國市場擁有獨特的資源與優勢。(來源:大象IPO)
邁百瑞創業板首發過會
6月16日,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44~45次審議會議召開,建邁百瑞創業板首發過會。煙臺邁百瑞國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聚焦于生物藥領域的CDMO企業,專注于為單抗、雙抗、多抗、融合蛋白、抗體偶聯藥物、重組疫苗、重組蛋白等生物藥提供專業化、定制化、一體化的CDMO服務,可覆蓋從早期研發、細胞株開發、生產工藝開發、分析方法開發、質量研究、臨床樣品生產、國內外IND/BLA申報到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全鏈條環節。公司在生物藥CDMO領域(尤其是抗體偶聯藥物(ADC)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是目前全球少數具備提供抗體偶聯藥物全鏈條CDMO服務的公司之一。(來源:大象IPO)
湘園新材創業板過會
6月16日,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44~45次審議會議召開,湘園新材創業板首發過會。蘇州湘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聚氨酯擴鏈劑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創新驅動型企業,主要產品為MOCA和新型聚氨酯擴鏈劑等精細化工產品。(來源:大象IPO)
渡遠戶外創業板過會
6月16日,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44~45次審議會議召開,渡遠戶外首發過會。廈門渡遠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房車游艇配套產品和水上休閑運動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若渡遠戶外能成功上市,將成為A股“房車游艇第一股”。(來源:大象IPO)
博迅生物首發過會
6月16日,北交所上市委員會2023年第30次審議會議召開,博訊生物首發過會。上海博迅醫療生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實驗室設備及生命科學儀器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為科研人員生命科學實驗提供性能穩定、操作安全、節能環保的溫濕度控制系列產品、高壓滅菌系列產品及凈化安全系列產品,產品廣泛運用于醫藥、食品、檢驗檢測、檢驗檢疫、農林牧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來源:大象IPO)
深圳安科IPO終止
6月15日,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安科”)是國內領先的大型醫學影像設備提供商之一,專業從事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及微創治療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主要產品包括 X 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系統(CT)、磁共振成像系統(MRI)、X 射線攝影系統(XR)、微創治療設備。(來源:投行業務資訊)
吉威空間IPO終止
因北京吉威空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北京吉威空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吉威空間”)是一家國內領先的地球空間信息技術提供商,深耕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領域,掌握空間大數據和遙感智能的硬核技術,相關軟件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具備替代國外同類產品,實現自主安全可控的能力。公司當前的主營業務由三個板塊組成:地理信息技術服務、遙感應用技術服務、自然資源及相關行業信息化。(來源:投行業務資訊)
一脈陽光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近日,江西一脈陽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一脈陽光")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中信證券擔任獨家保薦人。一脈陽光創立于2014年,公司創始人為多名行業精英,專業從事醫學影像中心投資運營,醫學影像云平臺技術開發、醫學影像人才培養、醫學影像產業鏈服務。核心業務包括影像中心服務、影像賦能解決方案、一脈云服務。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醫學影像專科醫療集團。2022年公司營收達到7.84億。招股書顯示,按醫學影像中心網點數目、設備數目、執業影像醫生數目、日均檢查量及患者支付的費用計,一脈陽光在中國所有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運營商中排名第一。(來源:大象IPO)
企業輿情:
江蘇永成“年輕”的供應商:與公司財務總監控股公司共用郵箱 疑似關聯方
近日,江蘇永成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永成)向深交所創業板遞交了招股書。資料顯示,常州浩展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10月的小微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為200萬元,實繳資本30萬元。而常州浩展成立后不久就開始與江蘇永成進行合作,2022年一躍成為該江蘇永成的外協件采購第一大供應商。2022年,江蘇永成向常州浩展采購了2153.79萬元的外協件,占外協件采購總額的11.63%。
鳳凰網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發現,常州浩展在2021年年報中預留的電子郵箱511911540@qq.com與一家名為常州斯克思汽車用品有限公司(下稱:常州斯克思)2019年至2022年的年報預留的電子郵箱相同。
天眼查信息顯示,常州斯克思由常紅霞和張常喆(常紅霞的子女)分別持有60%和40%。而常紅霞不僅是常州斯克思的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同時也是江蘇永成的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其還持有江蘇永成4.6%的股份。更多的證據表明,常州斯克思和江蘇永成關系密切。常州斯克思2016年至2018年的年報中所預留的電話、郵箱與江蘇永成所預留的電話、郵箱完全一致。
對于該問題,鳳凰網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也多次向江蘇永成進行求證,截止目前,該公司暫未回應。(來源:鳳凰網財經)
三年虧6億,依靠一款鼻炎噴霧產品的長風藥業硬闖IPO
近日,一家專注呼吸系統吸入制劑的公司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長風藥業”)在獲得多輪融資后,于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中信證券為其獨家保薦人。
招股書顯示,2021年長風藥業自主研發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于 2021 年 5 月獲批上市,并于2021年6月中選第五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據了解,這款藥物2021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規模為74億元,系國內銷售額最大的吸入制劑品種。此外,長風藥業的產品氮?斯汀氟替卡松鼻噴霧劑也于2022年11月獲批上市,這是國內首個獲批的針對變應性鼻炎的激素-抗組胺復方鼻噴霧劑產品,填補了變應性鼻炎治療領域的空白。也基于此,長風藥業的營業收入自2021年起實現了飛速般的增長,2020年-2022年分別為485.88萬元、4198.57萬元、3.49億元。然而,營收的飛速增長并沒有帶動長風藥業的利潤,2020年-2022年,其分別虧損4.05億元、1.32億元、4939.92萬元,三年累計虧損了5.86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長風藥業累計未分配利潤為-8.58億元。
長風藥業近三年累計虧損了近6億元,主要原因就是大額的研發投入及對核心員工的股份費用支付。為了留住人才,不惜以公司利潤為代價,長風藥業為此可以稱得上是“不惜血本”。(來源:樂居財經)
貝克制藥IPO前夕大股東低價退出,與大客戶兼供應商交易真實性待考
前不久,安徽貝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克制藥”)向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擬登陸A股,募集資金14.20億元。2020年,安元皖北以2800萬元的價格受讓了貝克制藥1.83%的股權,此后,因貝克制藥增資等原因,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安元皖北仍持有其1.68%的股權。安元皖北持股50%的股東為安徽安元創新風險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簡稱“安元創新”)。安元創新持股20%的股東國元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國元創新”)、持股5.67%的股東安徽安元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簡稱“安元投資”),系保薦機構國元證券關聯公司。國元證券持有國元創新100%股權、持有安元投資43.33%股權。換言之,國元證券通過參股公司間接持有貝克制藥的股份。
保薦機構關聯方在被保薦人IPO前夕突然入股,將雙方利益綁定在一起,那么,保薦機構能否秉承客觀公正原則,勤勉盡責的完成IPO審查工作,就需要打個問號了。此外,就貝克制藥而言,其受集采影響較大,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大幅波動,主要產品增長動力不足,市場空間有限,未來前景堪憂。(來源:紅刊財經)
“奈雪的茶”或于7月開放加盟,過去五個月新增71家門店
根據奈雪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運營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奈雪共經營1106間「奈雪的茶」茶飲店,季度內,奈雪新增38家茶飲店,關停9家茶飲店。報告還顯示,公司計劃貫徹“于現有高線城市加大門店密度”的戰略,上調全年門店計劃新增600家。截至本季度末,本公司約有300家已簽約或接近簽約門店。奈雪的茶或將于今年7月開放主品牌“奈雪的茶”的加盟業務。(來源:IPO早知道)
極兔速遞沖刺港交所:在中國占有約11%的市場份額,2022年營收73億美元
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兔速遞”)于2023年6月16日晚間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美銀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
自2020年進軍中國快遞市場后,極兔速遞在2022年處理了120.26億件境內包裹,按包裹量計算,極兔速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10.9%,在中國的縣區地理覆蓋率超過98%。
財務數據方面。2020年至2022年,極兔速遞的營收分別為15.35億美元、48.52億美元和72.6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7.6%。2022年,極兔速遞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15.73億美元。 成立至今,極兔速遞已獲得騰訊、博裕資本、ATM Capital、D1 Capital、高瓴、GLP、紅杉中國、順豐、淡馬錫、海納亞洲投資基金、招銀國際等知名機構的投資。(來源:IPO早知道)
迪嘉藥業IPO:實控人父女攜眾神秘人突擊入股,倆副總申報前蹊蹺離職
近日,迪嘉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迪嘉藥業)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計劃募資6.31億元。招股書顯示,迪嘉藥業專注于從事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現已成為洛索洛芬鈉、鹽酸氟桂利嗪等原料藥的供應商。
作為迪嘉藥業實際控制人,王德軍同時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股權結構上,迪沙集團持有47.16%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東,王德軍直接持有24.57%的股份,王德軍之女兒王琳嘉直接持有8.88%的股份,兩人合計直接持有33.45%的股份。王德軍、王琳嘉合計持有威海迪沙投資有限公司75.36%的股權,威海迪沙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迪沙集團99.54%的股權,迪沙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迪沙集團山東營銷公司合計持有55.48%的股份;王德軍持有新迪雅16.67%的出資額,為新迪雅執行事務合伙人,新迪雅持有0.14%的股份。王德軍和王琳嘉合計控制89.06%的股份,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關注的是,迪嘉藥業在IPO輔導備案前后,人事變動頗為劇烈。2022年1月,董事長王媛因個人原因離職,10個月后也就是2022年11月,副總經理王冠、姜磊因個人原因陸續離職。(來源:慧炬財經)
捍宇醫療IPO:虧了 4.56億,估值4年卻暴增了162倍
公開信息顯示,捍宇醫療2021年4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21年9月通過港交所聆訊, 2021年11月官宣放棄港股上市。招股書顯示,捍宇醫療主要從事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器械與電生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捍宇醫療分別確認收入0元、49.03萬元、340.54萬元及216.66萬元,對應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4919.24萬元、-1.57億元、-1.91億元、-5884.2萬元;三年零九個月累計虧損4.56億元,換言之,捍宇醫療帶著"虧損近4.56億元"的財務數據赴科創板IPO上市。而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34,471.1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虧損額竟然高達1.91億元,而核心產品尚未獲批上市,是公司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
招股書顯示,歷史上,捍宇醫療經歷了11次增資,10次股權轉讓,慧炬財經注意到,在同一時期股東通過不同入股方式入股價格存在明顯差異,主要集中在2017年3月、2017年9月、2018年9月、2019年8月、2020年8月這五個時間段,縱觀這五個時間段,每次股權轉讓價格都大踏步遞增,其中2020年8月股權轉讓價格較2019年8月,也就是一年時間,從763.94元/1元注冊資本一躍增至1,542.64元/1元注冊資本,翻了2.02倍。(來源:慧炬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