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時間臨近,國內美妝消費者的焦慮明顯加劇。除日本化妝品牌受到沖擊,疑似使用日本原料的部分國內產品也先后被消費者列入“避雷清單”。
財聯社記者多方了解到,雖然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在現有監督管理機制下,所謂的核污水對化妝品的影響被夸大了。但與此同時,來自消費者的壓力正在向上傳遞,已有國貨品牌率先宣布對部分原料進行替換,若市場反饋良好,或將引發業內效仿,從而對化妝品上游產業鏈產生實質影響。
擔憂核污水,618大促隱現退貨潮
(資料圖)
近期,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關于“日系化妝品核輻射”“日本原料核輻射”的話題頗有熱度。
在其中一篇帖子中,發帖人自述:在“618大促”中購入了不少日本品牌CPB產品,得知核污水新聞后,“瞬間石化,覺得日系產品不香了?!痹撎右齺?00多條評論,擔憂剛購入的產品是否安全、尋找替代品的人不在少數。
有跡象表明,消費者的焦慮或已引發較大規模的退貨。在近期一場直播中,李嘉琦提到“618”首輪尾款支付后,有兩款此前大賣的日系化妝品均產生一萬多套退貨,因此再次進行返場銷售。
雖然李嘉琦將此次退貨描述得很平常,稱“為了湊滿減、拍多了或者價格錯了,所以有人就會退?!钡谏缃黄脚_上,更多消費者傾向將之歸咎于“擔心核輻射”,相關帖子下面不少人評論“已經退了”、“能退就趕緊退吧”、“基本不碰了”。
面對如此焦慮的消費者,多位從業者表示大可不必,稱所謂核污水對美妝的影響被夸大了。近年,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為核心的30多部化妝品法規及技術規范陸續公布、實施,行業監管力度從過往質量達標提升到功效宣稱合規,疊加進口商品需經過海關檢驗檢疫,其安全性理應有充分保障。
壓力向上傳導,各大品牌緊急應對
但焦慮的消費者首先還是將矛頭指向品牌客服。據一位運營公司人士透露:“最近有接到這類客訴,但其實也沒什么辦法,日系品牌盡量弱化這個事件吧。”作為資深從業者,她自己對所謂的原料安全并不在意,因為“原料問題太復雜,沒辦法深究?!?/p>
A股上市公司中,美妝運營商麗人麗妝(605136.SH)、凱淳股份(301001.SZ)、若羽臣(003010.SZ)都涉及日本美妝品牌運營,但如前述業內人士介紹,面對這類問題運營商的處理空間有限,受到的影響相對間接。
首當其沖的還是品牌商。記者注意到,早在本月中旬,日本化妝品牌SK-II就對產品安全性進行了對外說明,表示“進口到中國的產品都通過了輻射相關針對性檢測”。
隨著消費者注意力蔓延到日本產原料上,國內美妝龍頭珀萊雅(603605.SH)也公開回應,稱目前只有極少量產品使用源自日本的海洋原料,近期主動進行核輻射檢測,日本核廢水排放對公司影響不大。除珀萊雅外,多個國貨品牌也都對外表示主動進行了檢測,但受制于檢測周期,檢測報告普遍還未出爐。
或是感受到部分消費者對于“0日本原料”的執著,有國貨品牌率先宣布要將原料替換為全國產。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從逐本品牌了解到,其一款卸妝膏產品之前采用了日本原料,但今年3月以后的批次已經改換為國內原料,另一款卸妝油產品原本含有日本產乳化劑,未來也將改換為國產原料。
多重因素影響,擺脫日產原料存爭議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廠商在表面活性劑、油脂、乳化劑、物理防曬劑等原料領域都有較高話語權。考慮到一款化妝品背后涉及幾十種原料,這些原料又經過層層分銷加工,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其最初源頭來自哪里實際已難以考證。
在此背景下,國內化妝品產業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繞開日本原料尚存爭議。
當被問及如果不使用日本產原料會有什么影響時,一位國貨品牌創始人心態樂觀,稱:“只是短時間受影響,國產原料很快就會跟上?!痹谒磥?,如果國內消費者負面情緒升溫,預計會有更多品牌選擇棄用日系原料,也會有更多用戶放棄日系品牌。
另一位代工廠人士則持不同觀點,他指出,日本企業在原料領域有深厚的累積,對于污染的擔憂明顯被放大了。在他看來,討論擺脫日本原料脫離客觀現實,“既沒必要也不現實?!?/p>
雖然現階段行業尚未形成一致意見,但確實有品牌商已經開始替換原料,不排除未來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原料替換潮,國內原料廠商可能迎來發展新契機。
需注意的是,我國在化妝品原料領域起步較晚,防曬劑龍頭科思股份(300856.SZ)算是其中佼佼者,但其主營的化學防曬劑競爭對手為歐美廠商,在日本廠商擅長的物理防曬劑領域,公司尚無產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