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出品
(相關資料圖)
企業動態:
天元智能首發過會
6月29日,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60次審議會議召開,天元智能首發過會。江蘇天元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自動化成套裝備及機械裝備配套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目前主要為生產蒸壓加氣混凝土制品的綠色環保建材企業提供生產裝備及自動化整線解決方案,同時為多領域裝備制造廠商提供機械裝備配套件,產品可廣泛應用于綠色建筑/建材、裝配式建筑、工程機械、港口機械、安檢裝備及機場地勤裝備等多種行業和相關領域。
索寶股份首發過會
6月29日,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60次審議會議召開,索寶股份首發過會。寧波索寶蛋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大豆蛋白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大豆蛋白是優質的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組成與牛奶蛋白質相近,其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均較豐富,不含膽固醇,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質,在營養價值上,可與動物蛋白等同,在基因結構上也是最接近人體氨基酸,是植物蛋白中為數不多的可替代動物蛋白的品種之一。
博隆技術首發過會
6月29日,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60次審議會議召開,博隆技術首發過會。上海博隆裝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提供以氣力輸送為核心的粉粒體物料處理系統解決方案的專業供應商,集處理過程方案設計、技術研發、部分核心設備制造、自動化控制、系統集成及相關技術服務于一體,主要產品包括粉粒體氣力輸送技術為核心的成套系統,計量配料、功能料倉、過濾分離、凈化除塵等單一功能系統,以及相關設備和部件。
鷹之航創業板首發過會
6月29日,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48次審議會議召開,鷹之航首發過會。西安鷹之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一家集航空機載設備制造與維修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提供商,主要從事航空機載設備的制造與維修業務。
古麒絨材首發過會
6月29日,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48次審議會議召開,古麒絨材首發過會。這一次,公司將募集資金300億,締造A股新能源行業史上最大規模的IPO。安徽古麒絨材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于高規格羽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鵝絨和鴨絨,產品主要應用于服裝、寢具等羽絨制品領域。
鵬孚隆IPO終止
6月26日,浙江鵬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浙江鵬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鵬孚隆”)專業從事高性能聚合物及其衍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系列包括特種涂料系列、聚芳醚樹脂系列,可廣泛應用于家電炊具、航空航天、汽車、電子半導體、石油化工、清潔能源和醫療器械等領域。通過持續的研發創新及產品迭代,公司已成為國內少數能夠提供材料合成、共混改性及下游解決方案全產業鏈服務的企業,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功能化、定制化的產品。2021年,全資子公司鵬孚隆新材料榮獲第二批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稱號,并獲得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
北江紡織IPO終止
2023年6月27日,北江智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因發行人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北江智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北江紡織”)是一家專注于牛仔面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面料提供商。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牛仔面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為全球范圍客戶提供功能性、標準化兼顧具有可持續發展屬性的牛仔面料。公司業務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越南設立境外生產基地,在中國香港、孟加拉國等地設立子公司開展銷售、售后與技術支持等營銷服務。
企業輿情:
ODM模式下的通力股份闖關IPO,營收乏力、利潤微薄局面短期難改
近日,TCL科技創始人、實控人李東生控制的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力股份”)闖關A股。李東生通過控制TCL控股間接持有通力股份61%股份,同時瑞廣嘉、通瑞慧達、通瑞智達通過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為TCL控股的一致行動人,李東生由此間接控制公司16.46%股份的表決權,最終合計達到控制通力股份77.46%股份的表決權
受行業整體發展狀況影響,通力股份產品銷售狀況亦不容樂觀,其2022年音箱產品的銷量從1348.97萬個下降到了1248.18萬個,下降幅度為7.47%;AIoT產品的銷量從1027.33萬個下降到837.51萬個,下降幅度達18.48%;精密組件及附件的銷量從2736萬個下降到2695.08萬個,降幅1.5%。只有可穿戴設備尚有不錯增長,但此類產品收入占比卻不足兩成。在八成產品銷量出現下滑下,通力股份2022年的收入為100.31億元,同比2021年數據僅增長了2.84%,與2020年、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11.82%和14.65%的數據相比,其營收的增速表現明顯差很多。
ODM業務模式雖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但其最大的劣勢在于,在ODM業務模式下,通力股份一直在為知名企業打工,并沒有自己的品牌,這導致所生產的產品附加值大多被品牌方賺走,而通力股份只獲得了微薄的加工費。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報告期內應收賬款賬面價值還分別有25.06億元、18.03億元和22.98億元,如此情況意味著,在微利經營下,一旦客戶回款出現長時間逾期,抑或者出現大筆壞賬情況下,則公司的凈利潤很可能會大幅變臉甚至虧損。(來源:紅刊財經)
富烯科技沖刺科創板IPO:99%依賴于大客戶,尚存累計未彌補虧損,分紅無期
日前,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烯科技”)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華創證券擔任主承銷商,中信建投擔任聯席主承銷商。作為新型散熱材料——石墨烯的研發和生產者,受益于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不斷升級,富烯科技報告期內營收出現了快速增長,但是由于產品結構單一,99%營收來自于榮耀、華為兩家企業,客戶依賴度過高可能會使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本次IPO,富烯科技擬募資4.03億元,主要用于超高導熱石墨烯膜擴產項目。
從終端用戶來看,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客戶A、榮耀等消費電子行業的客戶,收入來源較為集中。報告期內,公司最終用于客戶A和榮耀終端的產品合計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8.56%、99.19%和99.30%,發行人對終上述兩家客戶存在較大依賴。一旦行業未來發展出現重大不利變化,或者與主要客戶合作出現不利變化等,都將導致公司的業務發展和業績表現受到不利影響。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雖然公司已持續三年盈利,但仍然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經審計的合并報表中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796.22萬元。根據公司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前的滾存未分配利潤將由發行后的全體新老股東按照所持公司的股份比例共同享有或共同承擔。因此,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可能不具備現金分紅條件,將對股東的投資收益造成不利影響。(來源:洞察IPO)
環亞科技IPO: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經銷商隊伍就是親屬隊伍
近日,交易所網站顯示,因環亞科技已完成財務資料更新,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一條的相關規定,交易所恢復其發行上市審核。與此同時,環亞科技于26日更新了材料。根據招股書,這家誕生于廣東的本土企業,在化妝品行業已經耕耘了20多年,先后打造美膚寶、法蘭琳卡、滋源等15個品牌,涵蓋護膚、潔膚、洗護發和身體護理等日化用品。不過,雖然公司品牌矩陣強大,戰斗力卻不足。其中,公司營收主要還是依仗美膚寶、法蘭琳卡、滋源這三個品牌,占比超80%。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支撐公司營收的品牌已開始老化走下坡路。
從股權架構上來看,別無例外,環亞科技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根據招股書,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胡興國、吳知情、胡根華。胡興國、吳知情系夫妻關系,胡根華系胡興國、吳知情之子。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胡興國、吳知情、胡根華合計控制公司 98.36%的股份表決權,擁有公司絕對控制權,且為公司實際經營活動決策者,系公司實際控制人。
根據招股書,鄭州瓊心及其關聯方是公司美膚寶、滋源等品牌產品在河南地區的經銷商。而鄭州瓊心實際控制人常道選就是公司副總經理楊春的姐夫。值得注意的是,鄭州瓊心已經于2023 年6月完成注銷,不過,“鄭州瓊心”包括同一控制下的鄭州深之言、鄭州源之深、鄭州鈺雅、寧陵美欣、新泰阡陌、 鄭州嘉沛、鄭州琳萃、鄭州泉雅,仍是環亞科技的關聯方。溫州禾耀及其關聯方是環亞科技在電商渠道的經銷商,后者授權其在拼多多、京東等 網絡平臺銷售公司美膚寶、滋源等品牌產品。胡興國妹妹之子涂德峰持有該公司50%股份,為實際控制人。(來源:凌通社)
七牛云赴港IPO,云計算“價格戰”打響,何以破局?
6月29日,七牛云于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這意味著其自撤銷美國上市計劃之后二度沖刺IPO。而值得注意的是,七牛云近年來的業績并不盡如人意,不僅營收在下滑,還越虧越多。
從業績方面來看,七牛云近來的營收與凈利情況并不是很理想。七牛云總收益從2020年的10.89億元增加35.1%至2021年的14.71億元,但2022年這一數字變為11.47億元,同比下滑22%。對此,七牛云解釋稱,2022年總收益減少主要是由于MPaaS產品所得收益減少,惟部分被APaaS解決方案所得收益增加(乃因其為應對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而不斷擴大APaaS業務)所抵銷。
牛云一直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20-2022年,其研發成本分別約為9600萬元、1.434億元及1.29億元,分別占同期各經營開支(包括銷售及分銷費用、行政費用及研發成本)的約34.6%、31.4%及33.2%。如今云計算市場競爭激烈,七牛云不僅面臨巨頭競爭,還面臨創新創業企業的競爭,如果不加緊研發,很可能被后起之秀超越。(來源:藍鯨財經)
藤椒油扛起業績重任卻存在依賴風險,幺麻子IPO勝算幾何?
6月29日,幺麻子已經再度更新招股書,這是其2021年12月遞交首份申報稿以來,第5次披露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幺麻子來自主要產品藤椒油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在80%以上。幺麻子也承認,雖然“公司正在積極拓展復合調味品、休閑食品以及其他調味油產品的相關業務”,但是“短期內公司業績對藤椒油產品仍然存在較大依賴”。
2020年至2022年,幺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649.95萬元、46184.64萬元和45030.53萬元;同期,其凈利潤分別為10205.30萬元、9789.66萬元和8115.45萬元。幺麻子稱,“公司在調味品行業內屬于規模較大的企業”,其理由是“根據萬得數據庫行業標準分類的15家A股調味品行業上市公司的凈利潤中位值分別為13412.14萬元、11858.74萬元和6403.86萬元。調味品行業的上市公司包括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天味食品、千禾味業、恒順醋業、涪陵榨菜等,相關企業在調味品行業各個細分領域均具有一定代表性,幺麻子利潤規模接近前述15家同行業上市公司的中位數”。
根據數據,2019年幺麻子在藤椒油市場中的占有率約為35%。為擴大產品的銷售覆蓋范圍,幺麻子的銷售模式包括經銷、直銷兩種方式,其中,經銷是幺麻子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經銷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幺麻子的經銷渠道主要面向全國各地的餐飲、酒店和商超進行銷售,直銷渠道主要面向線上客戶、食品加工企業、連鎖餐飲企業或其他大型客戶進行銷售。(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