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6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分論壇“引領未來 賦能煥新”2023浦東論壇上,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帶來了主題為《AIGC和ChatGPT發展與挑戰》的演講。
沈陽表示,今天的演講材料有一部分內容是人工智能寫的,去年寫元宇宙的報告花了6個月時間,今年寫AIGC的報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7月底馬上會發一個人形機器人的報告,大概只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所以團隊最近在做內容的生產和理論的研究方面,效率實際上已經提升了9倍。
沈陽表示,今天的演講涉及到兩個關鍵主題:AIGC和元宇宙。沈陽介紹:“我們主要研究就是AI、元宇宙包括機器人,我們最近幾年一直在發各種報告,當然也寫論文也寫專利報告方面,我們2015年到2020年主要是新媒體報告,2020年開始做虛擬數字人的報告,我們已經發過三個報告了,2021年我們發了元宇宙的報告,這個是世界上第一份元宇宙的學術報告。”
沈陽在會上將元宇宙的特性總結為“三個三”。第一個三是三維的空間互聯網,即空間技術發展完善的互聯網。第二個三是三元化的體驗互聯網。沈陽認為,一個好的元宇宙需要虛擬人作為支撐,只有在三維虛擬空間和三維的虛擬人交流,元宇宙具備基本形態。“目前有很多產品是在二維的手機和電腦上,這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元宇宙。”沈陽說道,“我們需要的是在一個三維的環境中,用XR、全息投影、裸眼3D、腦機接口等技術實現真正的虛擬空間,而這些技術有強大的算力需求,就需要用到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總結中的第三個三則是指Web3.0,元宇宙三全化的價值互聯網。
“Vision Pro的發布后,我發現從技術指標來看非常驚人。”沈陽將Vision Pro的特點分為三點,首先在算力方面,Vision Pro算力比現有所有的XR裝備算力至少提升了3倍以上。其次是分辨率,現在主流的VR分辨率是4K,但Vision Pro則達到8K。“我估計當VR設備達到32K左右的分辨率時,我們就有可能分辨不出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空間。”沈陽將這一分水嶺稱之為虛擬空間的圖靈測試。
“它的交互方式完全變了,原來我們用手機是手和屏幕的接觸,為什么叫手機?是你的手在操作機器,但是沒有進plus,用眼神和手勢,眼神和手勢才是人非常自然的一種交互的模式,并且它的頻度會高很多,想一下一個眼神過去,每天的交互的頻度會可以高很多,如果這一套機制移植到AR上面來,將是一個重大的進展,所以Vision Pro從技術上來說確實挺好的進展。”
沈陽同時表示,但是由于價格昂貴,從產品和商品上來說,Vision Pro不一定是很好的進展。另外,Vision Pro內容現在還缺乏。隨著這些技術指標的不斷提升,Vision Pro這個系列將會有更好的表現。沈陽提及,第二個重大進展是今年談到的AR和chatgpt的結合。沈陽表示,第三個重大進展就是深層次智能在元宇宙中的使用。
沈陽告訴記者,AIGC技術和空間計算技術將是構建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在未來促使空間計算大模型、元宇宙大模型的誕生,在大模型極大的促進生產力的情況下,終極的元宇宙形態才有可能實現。
最后,沈陽向記者表示:“雖然現在很多人唱衰元宇宙,但我認為,終極元宇宙是人類的未來,萬物皆在一念之間。我們需要成百上千年來實現,乃至需要AGI(通用人工智能)支撐生成技術、需要腦機接口實現提供交互支持,需要民用核聚變提供能耗,但我認為我們應該為此努力,而不是關注眼前的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