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溫熱浪持續席卷北方,氣象部門預測2023年或成為歷史上最熱夏季。7月9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并表示華北黃淮等地高溫天氣持續,預計10日,從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一直到華南都將呈現大范圍高溫的場景,多地氣溫超40℃。
中電聯在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預測,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6%左右,部分區域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偏緊。業內人士認為,供需持續偏緊、高峰負荷不足反映了新一輪電價機制改革刻不容緩。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升,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
(資料圖)
用電負荷快速增加
電網公司全力保供
近年來,氣溫對用電的影響越發突出?!拔覈糠值貐^近來高溫持續,局地可達40℃,持續高溫拉動用電負荷快速增加而發電出力有所下降,這將導致部分地區的電力供需偏緊形勢進一步加劇,增大了電力保供難度?!敝须娐摻y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
除了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近來的用電需求同樣正在持續攀升。7月9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南方電網方面了解到,截至本月7日,南方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2.22億千瓦,逼近歷史最高紀錄。
為保障夏季用電高峰的電力供應,南方電網公司加快重點電網工程的建設進度,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大平臺優化配置作用,加強全網余缺調劑,多措并舉實現了南方五省區電力安全生產與電力供應“雙平穩”。
7月8日,國家電網表示,面對今夏持續高溫的用電負荷,全國各地迎峰度夏工程的相繼順利投運為電網平穩度夏奠定堅實基礎。截至6月30日,公司239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建成投運,為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提供了堅強支撐。
用電負荷攀升,交直流混聯大電網是能源資源跨區優化配置的主要力量。6月23日,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全面投產,輸電能力提升至800萬千瓦。
電力消費需求持續攀升
電力供需格局偏緊
7月7日,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3》。中電聯預測,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6%左右,部分區域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偏緊。
在用電負荷方面,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主任王益烜預計,在正常氣候情況下,2023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將達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若出現長時段大范圍極端天氣,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電力消費需求持續攀升。國家電網經營區域用電負荷持續走高,近期單日最大用電負荷已達8.6億千瓦,同比增加7.77%。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達72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4%。以2021年為基數,兩年平均增速2.96%,其中第三產業增速持續領跑,第二產業占比下降。
7月9日,申銀萬國電力行業首席分析師查浩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隨著經濟逐步復蘇,5月全社會用電增速高達7.4%,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5.9%,高峰負荷增速超過市場預期。氣象部門預測2023年或為史上最熱夏季,預計隨著迎峰度夏用電高峰來臨,電力供需格局進一步趨緊,在煤價下行背景下,電價具備支撐,電力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
“長期來看,供需持續偏緊、高峰負荷不足反映了新一輪電價機制改革刻不容緩,結合歐美經驗以及我國近年實踐,我們分析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將以現貨市場為核心,融合中長期市場、碳市場、容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將電價拓展到包含時間價值、空間價值、安全價值和環境價值在內的多維度定價體系,電力市場化程度空前提升?!辈楹品Q。
信達證券認為,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
國泰君安表示,極端天氣加大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壓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迫切程度提升。以市場化手段配置調峰調頻資源,電源側火電靈活性改造與儲能需求釋放,輸配側特高壓建設有望提速。
國盛證券分析指出,高溫席卷下居民及企業生產用電增多,2023年最高用電負荷將顯著提升, 重點看好火電與電力需求響應的投資機會。 火電有望持續發揮“壓艙石”作用,綠電轉型有望拉動第二成長曲線、重塑估值,重點看好火電央企龍頭、區域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