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耶倫:不排除美國存在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當地時間7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節目采訪中表示,不排除美國勞動力市場就業增長放緩后存在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但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是正常的。
(資料圖)
歐盟和新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當地時間7月9日,歐盟和新西蘭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目前該協議已遞交歐洲議會審議,在歐盟和新西蘭完成批準程序后即可生效。
【國內】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耶倫訪華期間中美經貿團隊舉行了長時間坦誠會談
中央財辦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就美財政部部長耶倫訪華答媒體記者詢問如下:此次美財政部部長耶倫訪華期間,中美經貿團隊舉行了長時間坦誠會談。中方重申了對雙邊經貿關系的立場,表達了中方關切,討論了宏觀經濟及全球性挑戰議題。后續雙方將保持溝通。
我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突破5000萬戶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7月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我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達到5092.76萬戶,較2012年底增長了3.7倍,民營企業在企業中的占比由79.4%提升至92.4%。
多部門密集調研,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呼之欲出
連日來,發改委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工信部召開制造業企業座談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圓桌會議,國資委召開國有經濟運行圓桌會,商務部召開外資企業圓桌會等,深入了解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改進政策舉措。
多位專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源自于企業,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就是要發揮企業和企業家的能動性,而企業家能動性的發揮需要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多個部委“一把手”親自召開座談會,認真傾聽企業心聲,將有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真正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市場】
私募投資基金行業的首部行政法規來了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證監會負責人就《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答記者問時表示,條例對創投基金實施差異化監管,鼓勵引導投資成長性、創新性企業;條例為創業投資基金設置專章,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截至2023年5月,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萬家,管理基金數量15.3萬只,管理基金規模21萬億元左右。
打新了!本周10只新股來襲,北交所史上最貴新股也來了
本周(7月10日到7月14日),將有10只新股申購,包括3只科創板新股、6只創業板新股、1只北交所新股。其中,周一(7月10日)共有5只新股,錦波生物是北交所設立以來發行價最高的新股,發行價49元/股。錦波生物曾兩次調整發行底價,第一次從117元/股調整到50元/股,第二次從50元/股調整到49元/股。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6月以來,一共有45只新股上市,整體破發概率在29%左右。就破發新股而言,整體破發幅度不大,基本都在20%以內。華安證券7月3日研報表示,下期打新收益有一定概率增加,建議投資者近期參與打新持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