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據英國《衛報》報道,尼日爾政變軍人7月31日發表聲明,指責法國正在策劃對尼日爾“發起軍事干預”,甚至還與尼日爾國民警衛隊通氣以獲得必要的政治支持。但法國方面很快予以否認,并重申讓民選總統巴祖姆重新掌權是“有可能且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政變后的尼日爾首都街頭一度上演了“反法挺俄”的示威游行,引發了不少西方人士擔憂。有美國專家稱,一旦當地出現權力真空,俄羅斯勢力就會“介入填補空虛”。
7月30日,支持政變軍人的尼日爾示威者高喊反法口號,舉著俄羅斯國旗走上街頭/CNBC 圖
(相關資料圖)
尼日爾境內有多個西方國家駐軍,其中法國在尼日爾的駐軍人數在1500人左右。尼日爾政變軍人31日在一份聲明中稱,在與某些尼日爾人的共謀下,法國正在尋求對尼實施軍事干預,并在尼日爾國民警衛隊參謀部舉行了一次會議,以“獲得必要的政治和軍事授權”,恢復巴祖姆的總統職位。政變軍人還指責當地的西方國家安全機構人員向示威者發射催淚瓦斯,“造成六人受傷”。
當天晚些時候,法國外長科隆納否認了有關軍事干涉的指控。
科隆納對法國媒體表示,尼日爾政變軍人的指控是“錯誤的”。她同時稱,仍有可能恢復巴祖姆的職位,“而且這是有必要的,眼下的不穩定無論對尼日爾還是其鄰國而言都十分危險”。
7月26日上午,尼日爾總統衛隊突然發動政變控制總統官邸,并將總統巴祖姆扣押。30日,數千名支持政變的示威者聚集在首都尼亞美的法國大使館前。示威者高呼著“趕走法國”的口號,揮舞著俄羅斯國旗。其中一些示威者表示,傳統盟友法國未能保護尼日爾免受“圣戰分子”的襲擊,而俄羅斯會是一個更強大的盟友。
尼日爾政變軍人在電視上發表聲明
示威發生后,法國總統馬克龍措辭強硬地表示,如果法國公民或國家利益遭到損害,將毫不妥協地立即采取行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31日警告稱,將追究政變人士“針對平民、外交人員或設施的任何襲擊”的責任。德國和西班牙宣布暫停對尼日爾的援助。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31日報道形容,法國和歐盟或成為尼日爾政變的“最大輸家”。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盤古風險”(Pangea-Risk)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貝塞林(Robert Besseling)稱,盡管沒有證據表明尼日爾的政變是由俄羅斯策劃的,但考慮到尼日爾的地緣政治地位,瓦格納集團或許會把尼日爾當成下一步的行動對象。
貝塞林說:“對于法國和美國來說,尼日爾是打擊地區內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重要安全伙伴。對于歐洲來說,尼日爾一直是控制非洲移民流動的堡壘,也是重要的鈾礦來源地。”
內羅畢美國國際大學任教的國際關系和外交事務專家埃德加·吉圖亞(Edgar Githua)對美國媒體表示,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國不希望俄羅斯進入這個地區。但如果巴祖姆被趕下臺,政變軍人將對俄張開雙臂,況且瓦格納集團在乍得和利比亞也有勢力。“美國知道,如果存在權力真空,俄羅斯就會介入以填補空缺。”
俄羅斯《觀點報》7月30日報道稱,俄政治學家謝爾蓋·斯坦科維奇表示,俄與尼日爾正在發生的事情無關,在尼日爾軍事政變問題上,俄羅斯與非洲聯盟保持一致。
7月31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談及尼日爾局勢時表示,當地局勢令人深感憂慮,俄方主張尼日爾盡快恢復法治,各方應保持克制,避免造成人員傷亡。
“我們當然希望尼日爾回到憲法軌道,繼續解決國家發展道路上面臨的艱巨任務。”佩斯科夫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