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魯速|文
“要炸大雷了,中植爆雷現在引發中融信托也停兌了……”
【資料圖】
8月8日開始,中融信托的投資者陸續收到自己理財經理的通知,“產品停止兌付了!”
短短兩天的時間內,投資者們自發的組織起了多個維權群,有的迅速滿員,無法入群者又相繼成立了2群、3群,每個群內都彌漫著恐慌的味道……
恐慌和焦慮之外,很多人甚至沒有搞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因為,截止目前,中融信托沒有發布任何官方消息,只是讓旗下的理財經理單獨通知了客戶。急于知道事態進展的投資者反復刷新著中融信托的官網,也一無所獲。
網友供圖
更讓投資者焦慮的是,有人發現中融信托的官網在8月4日-8月31日期間,只在工作日8:30-17:30定時開放,其他時間無法查詢瀏覽。鳳凰網《風暴眼》親測屬實,在工作日17:30后登錄網站是404狀態。
中融信托官網截圖
鳳凰網《風暴眼》致電了中融信托在年報和天眼查上披露的多個聯系電話,或無人接聽或接通后被掛斷,然后忙線。隨后,向該公司官方郵箱發送了求證函,截止發稿,未收到回復。
1、三家上市公司官宣踩雷
相對于普通個人投資者,已經有上市公司在上周就得知了中融信托暴雷的消息,并且發布了公告,只是當時沒能引起市場的關注。
8月4日晚間,咸亨國際發布公告表示,購買的3只信托產品部分逾期兌付,其中就包括中融信托的“中融-豐盈176號集合資金股權投資信托計劃”,涉及金額2000萬元。但咸亨國際相對幸運,截止公告日,已經收回1742.94萬元本金,剩余257.06萬本金及投資收益尚未收回。
三天后的深夜,有“消息靈通者”透露,“中融(信托)北京開會了,資金池出現了問題。”
8月11日晚間,上市公司南都物業和金博股份相繼發布公告表示,購買的信托產品逾期兌付。
南都物業購買的“中融-匯聚金1號貨幣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已經逾期,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資收益。“正在積極聯系各相關方,督促中融信托盡快向公司兌付投資本金及收益,盡最大努力保障公司利益,同時準備相關材料,通過訴訟等途徑以最大程度減少公司的潛在損失。”
金博股份通過恒天財富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了中融信托的“隆晟1號”和“澤睿1號”信托產品,購買金額都是3000萬元,截至公告日,合計6000萬元本金和426萬投資收益均為未收回。
而中融信托官方仍舊沒有回應。
2、停兌前一天還在募集資金?
不僅是投資者,中融信托不回應也引發了其一線理財經理們極大的不滿。因為他們正承受著來自客戶的巨大壓力和洶涌的責難。
在一張疑似中融信托員工內部溝通群截圖中,有人質問領導,“公司有沒有緊急事件,包括特殊客戶溝通接待預案?例如,一些年紀大的(客戶)身家性命都在里面,現在要求我們一線口頭溝通,(客戶)萬一接受不了離世了,客戶家人找我,是公司來處理還是個人來背負?遇到接受不了的,公司如何保障我們個人人身安全?”
網傳中融信托內部員工群聊天截圖
對此,該群內某夏姓領導表示,“和領導溝通是通暢的,可沒有更多信息給到我。我和大家一樣都只是知道目前這個結果,各種問題得不到解答,下一步也沒有時間表。現在最好也是最無奈的方式就是等方案,其他各種努力都會是徒勞,(會)造成客戶或同事的二次傷害。”
對于這樣的回應,相關員工并不買賬,而是提出要該夏姓領導出面接待特殊客戶,緩解一線員工的壓力。
更讓某些一線員工憤慨的是,本周一(8月7日),在通知全面停兌前一天,中融信托還在下軍令狀要求理財經理募集資金,而且承諾公司能渡過難關。“公司領導沒有一人出面,不出任何公告,理財經理成為一顆棄子,獨立面對客戶。”該員工難掩自己的憤怒和失望。
一位來自浙江的理財經理質問,“見過這么沒擔當的金融機構嗎?”他號召,“所有客戶和理財經理團結起來,共同爭取自己的權益。”
中融信托很多理財經理要爭取的權益不只是工作上的,也金錢上的。據了解,很多理財經理都投了自家的產品,有人踩雷金額高達900萬元,已經在考慮賣房子。
3、資金池類產品規模或達1000億
因為沒有官方消息,各種猜測也越來越多。對于中融信托具體的暴雷金額,有說1000億,有說2000多億,也有人說高達6000多億……
鳳凰網《風暴眼》查詢相關資料發現,6000億的版本似乎來自于中融的信托資產總規模。據該公司年報披露,截止2022年末,中融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6293.49億元,占受托管理總規模7857.09億元的80.1%。
而1000億元的版本似乎是指中融信托資金池類產品規模。
8月11日晚間,一位參加了與中融信托會談的投資者在維權群內同步了一份會議紀要。據會議紀要顯示,“中融有1000億資金池信托,是重災區。”
“國家幾年前就出文叫停資金池信托,但中融是歸黑龍江監管,比較松。所以還在發行此類產品。據說上海已經叫停了。現在中融無法銷售(新的資金池產品),沒有新的資金進這個資金池,所以基本無法兌付利息和本金。估計其他資金池產品都是這樣的情景,資金鏈斷裂了。”
4、房地產資產金額與調控政策背道而馳
鳳凰網《風暴眼》梳理近10年來中融信托的年報后發現,該公司的危機似乎并不只是資金池產品的原因,與其資產布局也有著不小的關系——房地產業務占比較大,而且近年來頻繁踩雷。
截止2022年末,中融信托資產總計6293.49億元。其中,房地產金額672.59億元,占比10.69%。這還是大幅壓降的結果。
2019年,中融信托在房地產行業的資產金額最高時曾達到1351億元,占比高達17.65%;2020年,雖然1291.5億元的資產金額較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占比進一步上升到了18%。
鳳凰網《風暴眼》制表
仔細觀察中融信托近10年來在房地產行業的資產分布不難發現,其與國家對于房地產的調控政策完全是背道而馳。
2013年-2016年,中融信托的房地產資產分布占比大幅下降。
2016年是一個轉折點,在此后的4年時間,中融信托的房地產資產金額和占比均大幅飆升。
而在中國房地產發展史上,2016年也是奇妙的一年,事后回望,很多分析人士將其稱為這一輪政策去杠桿元年。
當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了《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雄文,正式拉開了影響至今的一系列政策大幕。
權威人士強調:樹不能長到天上去,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針對房地產,權威人士也明確表態: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杠桿“去庫存”。
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018年,兩會報告提出堅持調控政策不放松,政治局會議提出解決遏制房價上漲,多個地方出臺調控政策。2019年,銀保監會表態,防止資金通過影子銀行進入房地產市場,堅決遏制房地產金融泡沫化傾向,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2020年,地產調控三道紅線政策出爐。
遺憾的是,中融信托似乎即沒有深讀權威人士的文章,也沒能領會“房住不炒”的真意,所以得到了慘痛的教訓。
5、頻繁踩雷 中融信托讓人膽戰心驚的“朋友圈”
2021年開始,中融信托開始陸續嘗到苦果,而其“苦主”組成的“朋友圈”更是讓人膽戰心驚。
2021年6月,中融信托“融昱100號”剩余70%本金兌付困難。“融昱100號”信托規模為10億元,投資起點100萬元,參考年化收益率7.2%-8.2%。投資期限12個月,于2021年1月15日到期。資金用于向華夏幸福產業新城(西安長安)發展有限公司增資。但是1月,華夏幸福被曝出資金緊張,出現債務逾期。
今年1月,中融信托與華夏幸福簽署債務重組協議,延期項目將在5年內還清。據鳳凰網《風暴眼》了解,中融信托旗下共有四只信托產品卷入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當中,除了“中融-融昱10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之外,還有“中融-驥達1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融-享融287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和“中融-享融223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 據統計,這些合計債權本金金額為59.84億元。
2022年4月底,“中融-豐騰83號”一年期項目違約,并給出展期一年的解決方案。借款主體為融創武漢壹號院項目,抵押物是武漢融創公園內大觀項目。8月,中融信托發布公告,“中融-承安58號”集合資金股權投資信托計劃自動進入延長期,預計展期不超過24個月。
同年9月,中融信托和融創之間上演狗血劇情——融創偷換與中融信托共管的武漢塔子湖置業公司保險柜鎖芯,劃走11.4億元預售監管資金。不僅如此,“中融-承安96號”的投資者也收到中融信托公告,同樣提到中融信托與融創共管物品的保險柜鎖芯被換,在中融信托不知情的情況下,項目公司約4.23億資金被融創方自行劃付。
還是2022年,中融信托一個世茂集團的項目也宣告展期兩年。“中融-融筑421號”產品本該于2022年6月到期,但有投資者表示只收到7個月收益。對此,中融信托給出的方案是將在未來兩年分兩步兌現本金。在展期公告中,中融信托稱,已收到世茂方支付的部分款項。與世茂集團關聯的項目除中融-融筑421號之外,還有中融-融沛231號。
按下葫蘆浮起瓢,2022年11月,塔牌集團再次揭開中融信托暴雷的“冰山一角”。中融信托發行的“中融-承安75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B類信托單位違約,該產品投資融創華北發展集團旗下的天津融創星耀五洲項目開發。
據媒體報道,在房地產領域,中融信托還“踩雷”恒大集團、佳兆業、陽光城、藍光集團、泰禾集團等數十家企業。
6、被迫當地產開發商?
而近兩年,房地產行業的困境甚至讓中融信托不得不自己下場做“開發商”。2022年4月,融創正式退出旗下的“中山銘晟房地產”,轉由中融信托100%持股。
鳳凰網《風暴眼》據天眼查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融信托100%持股的房地產企業多達7家,除了中山銘晟房地產,還有重慶中泓唯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重慶華景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達盛集團山東置業有限公司、天水光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紹興恒臻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100%持股南通市盛永置業有限公司和嘉興融昌置業有限公司)、福州盛景陽光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鄭州欣宇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這些房企的歷史股東曾是中泓、泰禾、陽光城等著名房企。
鳳凰網《風暴眼》據天眼查數據制表
不僅如此,中融信托還持有武漢塔子湖置業有限公司90%的股份。而這家公司正是前文提及,“融創偷換與中融信托共管的保險柜鎖芯,劃走11.4億元預售監管資金”的當事企業。
此外,中融信托還分別持有山西融創恒基置業有限公司、深圳市龍新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95%和90%的股權。融創恒基置業接盤自山西融創,龍新騰接盤自花樣年。
值得一提的是,中融信托還是北京富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持股比例53.96%。而該公司第二大股東是恒大集團,持股45.04%。
數據來源于天眼查
7、兌付方案何時出?
8月11日晚間,有投資人在維權群內發布了一份與中融信托現場溝通的音頻。音頻中,中融信托負責溝通的高管表示,此次停兌是受中植集團產品的影響,中融信托會成立三個小組專門推進解決問題。截止發稿,仍未有明確進展,甚至沒有官方公告。
而此前,中植集團暴雷時,業內曾對于中融信托的前景還相對樂觀,因為“中融信托獨立運營結算、置身于定融產品事外”。一位從業者表示,中融信托與中植集團“切割得比較徹底”,且“流動性有問題的產品早就已經轉去了四大(中植集團四家成員,包括:恒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由于體量巨大且從業者眾,這四家公司也常被合稱為財富管理領域的“四大”。)”,所以“中融應該不會受到什么影響”。
但中融財富的雷還是爆了。
8月8日開始,很多中融信托的投資人開始徹夜難眠,甚至不敢告訴家里人,只能獨自焦急地期待著兌付方案……
參考資料:
《拆解恒大2萬億債務路:始于16年與監管背道而馳 許家印十年套現500億》鳳凰網《風暴眼》 2021-09-21
《中融信托頻頻踩雷地產,危機四起?受托資產規模兩年縮水超1000億》時代周報 2022-12-12
《定了!中融信托與華夏幸福簽署債務重組協議,延期項目將在5年內還清》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20
《投訴量飆升180%!中融信托負債超70億,被迫當地產“開發商”》 時代財經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