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需要找實習嗎?我可以幫忙推薦。”
2023年7月29日,王可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對方自稱是老師,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找實習。王可已經大三了,正想趁著暑期找份實習工作。她添加了對方的微信好友,很快收到一則招聘信息。
【資料圖】
這是她夢寐以求的實習崗位,但了解后,她的心情墜到了谷底。這份內推工作,需要花費19800元。王可很詫異:花19800買一個月薪2200的工作,簡直瘋了。
王可拒絕了對方的提議,除了覺得收費太高,她還擔心這種內部推薦可能是騙局。
真假難辨的內推貼文存在于多個網絡平臺。以“實習內推”“大學生實習”等關鍵詞搜索,能找到很多這樣的推廣“從業者”和機構。原本作為學校與職場過渡階段的實習,在就業低迷潮之下,已經成為一門暴利的生意。中介機構開出的每份實習工作,報價從幾千至幾萬元不等;職業內推人,每推薦一人成功入職,最高獲得8000元傭金。
這個隱秘運行多年的實習市場鏈條,在2023年被進一步擰緊。求職困難的現實傳導到尚未畢業的大學生那里,已經有點慌不擇食。許多大學生卯足了勁,渴求找到一份實習,甚至不惜自費,來為自己空白的履歷涂抹亮彩。
01 “為了讓hr多看一眼”
大一開始實習、邊上課邊“工作”……出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生的身上。在上海讀書的鄭航留意到多數同學從大一開始實習,大二就已經手握兩段實習經歷。
他覺得很羞愧。想起去年假期要么在家打游戲,要么外出游玩,鄭航認為自己覺悟太低。在同學的談話間,他意識到距離畢業,僅剩兩個暑假能用來實習。
“同學給的壓力太大了!”鄭航說,別人都有實習經歷,這意味著畢業的那一天,他和同學們早已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了。
鄭航開始在各大平臺搜索實習渠道,希望獲得實習機會,但搜了幾天后反而更加郁悶。每一則經驗分享帖都在透露著:海投只會石沉大海,內推為上策;再不實習就晚了等信息。焦慮不安的情緒瞬間包裹著屏幕另一則的人。
鄭航在招聘網站上投了幾份簡歷,設置好新消息通知的功能。每隔一會就登陸刷新,消息盒子卻始終是空的。
鄭航決定試一試內推。他在一些經驗分享貼下留言,請求博主的推薦,得到了幾家機構的聯系方式。他也通過社交平臺上的宣傳文案,篩選出了幾家中介,并與其聯系。大二、非名校、0經驗、金融學的背景下,多家機構報價兩萬多,才能獲得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下稱“四大”)實習的機會。
以“暑假實習”“大學生實習”為關鍵詞,在多個主流社交媒體搜索,結果與鄭航看到的一致,這些詞條下的帖文,早已被機構或個人的宣傳廣告替代。點進其主頁,內容均是關于各個企業的內推信息;每則帖文末尾附帶五個以上詞條,以提高流量。
有同學知道他在找內推,悄悄向他推薦了一家工作室,并表示其也曾向該工作室購買過內推服務。鄭航添加該工作室微信后,對方表現得很專業性,也不強制向他推銷。
綜合考慮下,鄭航最終以14000元購買了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研實習生身份,為期一個月。
行業內對內推暫無統一定價標準。與鄭航相似的畢馬威實習崗位,有些留學機構售價16800元,比鄭航購買的高出2000多元,另一家職業輔導機構則回復只需8000元,若想延長實習時間,補交4000元,即可多留任一個月。
這還不算太貴。一家大型留學機構開出的價格表更具體,實習付費的價格從16800至42800不等,根據不同企業和項目模式而變化。例如,24800檔的多為國企,想進入廣發證券或騰訊等知名企業,只能作為分析師助理等非核心崗位,實習周期較短。而33800元,可進入金融行業的頭部企業的核心崗位,如四大咨詢公司、摩根大通公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的投行部。
不過,通過官方渠道獲得上述內推并不容易。譬如“四大”的官網明確表示,具有金融、經濟、會計等專業背景的碩士研究生,才能申請實習。大學本科生根本不符合條件。
但奇怪的是,當我以學生身份聯系了6家機構,后者均表示其與企業有合作,無相關專業背景的本科生也可以通過內推或直推,開展實習。
以郵件的方式聯系畢馬威、普華永道等最常被提及的企業時,詢問合作方及遠程實習的正規性。畢馬威的客服電話回應,已將問題登記上報,待專人回電。截至發稿,均未收到回復。
在付費實習這門“生意”中,“沒經驗”“除非內推不可能進入核心崗”等術語幾乎出現在每一位推廣人口中,似乎每一家機構或個人都擁有頂尖的企業資源。除了需求最高的互聯網大廠和券商,香奈兒、Gucci等奢侈品牌、清華大學科研項目組、北京社科院研究助理等各個領域的實習,只要花點錢,便可大大提高通過率,拿到心儀的實習offer。
除了線下以外,遠程實習是各職業機構的首要推薦項目。
韓瑜也是在大二時找第一份實習碰壁。
管理學專業的她希望找一份新媒體運營的實習。名校的加持下,她首次投出簡歷就收到了hr的關注。電話里,被問到相關經歷及對運營的理解時,韓瑜一句話都答不上。她意識到自己急需經驗,否則不可能找到工作。
韓瑜在求職公眾號上發現了一個運營策劃項目。購買詳情顯示,該項目是機構聯合企業共同發起的線上實習,為期三周,每人2000元,擬招募16人。這個項目,價格倒不貴,毫無履歷經驗的韓瑜立即參加了。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將目光鎖向校外實習。從事留學顧問已有7年的趙欣感受很強烈,市場需求很大,所以付費實習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以到北京實地實習的中科院7天科研項目為例,2016年時為19800元,現已漲至33800元。
不過,價格雖然昂貴,趙欣強調,付費實習百利而無一害,哪怕不用于升學,找工作時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簡歷變得豐富,hr也會“多看你一眼”。
02 “實習錄用率高達95%”
通過付費內推,大二學生鄭航今年6月進入了畢馬威上海辦事處。
那段時間,對他而言是個新的經歷。雖然帶著好奇心,他和其他實習生一樣,參與企業項目。他很積極,參與指導老師分配的任務,寫相關的行業報告,介紹該公司股票的優勢。遇到疑惑時,可以尋求指導老師的幫助;提交后也會得到反饋和建議。
但總有一種不安的情緒,時不時地涌上來。
他覺得自己是“冒牌”實習生,是花錢進來的。直到7月21日,結束實習一段時間后,鄭航收到實習證明,他心里才稍稍安慰了一下。但是他仍有一種不真實感,為了再三驗證,他還把該實習證明截圖發在小紅書上,請求網友辨真假,但沒收到任何回復。
“長點見識,總比在家打一個假期游戲強。”他安慰自己,花錢直接進較好的地方學習的同時,這段經歷將豐富其簡歷,助于之后找到更好的實習,一來二往,這筆錢花得有價值。
不過,很有可能,以花費價格來看,鄭航并未經過人事系統進入的畢馬威實習。
根據從多家中介機構了解,走人事系統、簽訂勞動協議的金融類的實地實習價格最高,屬于精英檔,42800元;不走人事系統的實地實習,如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和國金證券的研究部,價值35800元;而線上遠程項目,比如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部,只需25800。上述項目周期均為一個月,可以一個星期內走完所有流程,正式開始實習。
所以通常情況下,不走人事系統,甚至遠程實習,成功率會很高。
一家留學機構的顧問稱,留學機構和企業有過多年的合作,彼此已經有了固定的聯系,如果無需經過企業HR的話,機構可直接與企業項目負責人對接,在三個工作日內,安排完成面試,再最終敲定。“因此實習錄用率高達95%”。
參與遠程項目的韓瑜,對這份實習工作還挺滿意。她參加的是一個運營策劃項目,看起來更像是企業征集運營方案的參與方。
項目似乎篩選很有競爭力。為保證學員和報告質量,需要學員申請,通過篩選后,實習生將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導師和助教的幫助下,按照運營問題的解決步驟來安排,完成每周的任務,輸出PPT、Word或Excel等文件,并在三周后結營時,做出一份完整的運營策劃方案,作為作品集以應付后續的升學或求職需求。
下滑頁面,還能看到實習證明樣書,及將此段經歷寫進簡歷里的文案。每一步都被精心安排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心理。
韓瑜記得,項目剛開始時,她們的進展很不順利。每位組員都是小白,不懂如何制作甘特圖、物料清單、3C假設等內容,需要大量時間學習。大家的學習業務也很繁忙,有的同學要面試,有人要考試,她也要完成期中考試和課堂作業,時間配合上總出問題,導致幾天都不能兼顧團隊合作。
她們通過討論理想開會時間、投票、調整、達成一致,并把會議時長縮短,盡可能精簡發言,從而快速完成當天任務目標。
“睜開眼就看發布了什么任務,睡覺前也在復盤今天的任務成果。”作品集形成的那天,韓瑜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她拿著蓋有元氣森林公章的項目實戰證明,和該作品集,立即投遞了愛奇藝、騰訊、字節跳動的一些運營策劃崗位,幾個月后拿到了字節跳動的實習offer。“所以我那會付錢找實習,到現在也不后悔。”她說。
走人事系統和實習場所在這場交易中顯得無關緊要。上述顧問表示,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學生在實習期間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處理的具體內容,而這些正是他們提供的項目里最核心的部分,“所以錢是花在刀刃上的。”
03分工明確的利益鏈條
付費實習與家長利用自身資源付出的人情費類似,都需要家長買單。
趙欣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角度。她以自身的經歷現身說法,曾托關系進入花旗銀行北京總部實習,請對方吃飯,一個月花了四千多元。“你可以理解為,做這些實習的話,更重要的是,第一能保障企業的名氣,第二是核心崗位。”她說。
無論是否走人事系統,這筆付費實習,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并不是一個小數字。大學四年生活費和學費已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果按照從大一實習,實習3個暑期,就高達6-7萬的開支,這對很多家庭而言,無疑又是一筆高昂的開支。
但對不少家長而言,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似乎也舍得再買一份“保險”。
在中介趙欣看來,雖然費用高昂,但是他們也有成本。
她進一步解釋,對外,他們需要協調學生家長的需求,給予100%的支持,讓他們覺得實習這件事值得信任。他們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混跡在各個平臺上。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微博和各大招聘網站是他們的主要陣地。求實習的帖子底下,多是中介的留言。學生海投簡歷尋找機會,中介同樣使用廣撒網戰術,給每一位潛在客戶留言。
最為關鍵的是,為了安排大學生到實習崗位歷練一番,趙欣還需要建立和維護企業資源。
招聘方也是中介們維護資源的方式之一。部分招募信息會附帶聯系郵箱,中介機構通過關鍵詞搜索,鎖定合作對象,給招聘方發送合作邀請郵件。“付費內推中介來得最快,”小紅書用戶馬里奧感嘆道:“每次招實習生都來一群付費內推中介。”
一位職業中介李峰稱,每安排一位實習生可以給6000元推薦費。
合作前,李峰會告知對方,他們的學生大都是來自QS世界排名前100院校的留學生,訴求是學生簡歷相似的情況下,花錢可以進的崗位。
他還透露,推薦費會因時變動:寒暑假是實習需求最高的時期,人頭費為8000元;而淡季時,傭金會進行調整。長期合作,每年額外收入十幾萬元。
“實習費”由中介機構與企業分成。趙欣確認了這一點。她舉例,16800元的項目,其傭金為200;項目費每多出一萬,傭金增加100元,最高為500元。剩余的收入均流向機構與合作企業。
豐富的企業資源是中介們的核心競爭力。職業規劃師羅拉舉例,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就業面窄,最不容易找到“對口”的工作。規劃師會為客戶建議先進行跨專業實習,首選是商科和金融類,掌握“企業資源”較豐富的行業。若對方缺乏興致,再推薦快消類—同樣是民營企業占大多數的行業,以此類推。這要求他們要織一張足夠大的網,囊括每一個行業。
部分中介對于合作企業也有篩選。如果只提供面試機會,不保證錄用的話,李峰會將對方劃歸到意向名單之外。
因此,李峰只與崗位的招聘負責人合作,以確保錄用的穩定性,同時不影響他們的商譽。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知名度越高越好,交易成功率也會隨之提高。
羅拉所在機構還會返聘服務過的客戶,“有五年大廠工作經驗的,可以回來給我們當面試導師。”
每個實習項目都附帶崗前培訓課程。繳納實習費用后,通過顧問發送的鏈接上錄播課。以金融行業為例,課程包含行業概述、職業規劃和技能學習等內容,約51個課時。
宣傳資料顯示,課程講師均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在職員工,超5年的工作經驗;而項目的導師則本碩畢業于全球排名前50的院校,現任該公司的主管或項目負責人,工作經歷超過10年。
導師資歷背景介紹下方還有一行字:以上為導師參考背景,項目開始前,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匹配導師或有變化。上述顧問回應道,此舉為保護導師個人隱私,不可預先知道老師信息,等到項目啟動,導師自我介紹時,也不會詳細介紹其職稱、具體院校名稱等信息,因此,導師身份的真實性難以求證。
2018年,因網友曝光一份實習內推叫價數萬元,以華泰證券為代表的一些金融機構,曾發聲明與第三方的合作僅限于招聘宣傳,不接受任何第三方機構的簡歷推薦。五年后的今天,華泰證券的投資研究項目仍然出現在中介們的宣傳海報中。
根據券商中國的報道,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力資源部人士猜測,付費實習產業鏈的落地,“買通”的是業務部門,而非人力部門。該HR懷疑,業務部門拿著簡歷向人力資源表示,該實習生不需要工資也不占用留用機會,業務部門想要,就可以把實習定下。最終的實習證明也由業務部門負責。
屢見不鮮的付費內推現象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
2022年1月21日,教育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公布修訂后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明確違反本規定從事學生實習中介活動或有償代理的,法律法規規定了法律責任的,由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天后,1月25日,騰訊集團公開通報的2021年反舞弊案件中,有5例是騰訊員工與外部求職中介合作,由外部中介負責招募實習生,騰訊員工安排實習生進行虛假的騰訊遠程實習,并從外部求職中介處分得實習應聘者支付的部分費用。
這也滋生了許多真假難辨的騙局。韓瑜的身邊有很多人踩雷。她知道的,有人遭遇mcn公司冒充大廠,開假的實習證明;或是實習完,發現公司名稱不對,郵箱后綴不對,被背調時,會發現完全沒在該公司待過。
她覺得自己很幸運,還會不時在小紅書上分享實習和面試經驗,常有人留言希望被她內推。經過公司同意,她編輯內容,表示可以無償內推。一天后,她收到了50多份簡歷,但只招一人。
其中一份簡歷令她眼前一亮:有非常完整的作品集,和兩段大廠實習經歷,來自一位2004年出生的大一女生。
該女生在面試時更是表現出強烈的“實習欲”。她說,上午9點至11點需要上課,12點到公司上班,上課實習完全可以兩手抓。“太內卷了!”韓瑜感嘆道,“大廠實在不缺有經驗、學歷好的學生。”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王可、鄭航、韓瑜、羅拉、李峰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