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掃早盤的陰霾,股市午后上演V型反轉,股指期貨也同步拉升。
截至今天收盤,滬深300(IF)、上證50(IH)、中證1000(IM)等股指期貨主力合約均翻紅,漲幅在1%以內,而中證500(IC)主力合約則小幅收跌,收跌0.07%。
(資料圖)
雖然收盤漲勢收窄,但對比前日,期指整體觸底反彈,日內行情走勢震蕩,多空頭的分歧也備受市場關注。從基差表現的情況來看,7月底以來,部分股指期貨出現貼水收斂,甚至轉為升水。各種變化的背后,有哪些新信號出現?
主力合約觸底反彈
整體來看,已掛牌上市的16個股指期貨合約中,今日僅有4個收跌,收跌合約集中在IC期貨品種,而前一交易日則是悉數翻綠。拉長時間看,股指期貨整體自8月以來震蕩下行,IF、IM等股指期貨的部分合約累計跌超6%。
“8月以來,社融信貸、投資消費、工業外貿、地產等數據的發布,顯示經濟持續走弱,北向資金連續賣出,稍見起色的市場情緒再度受打擊,股指期貨跟隨下跌,目前仍在震蕩探底中。”廣發期貨研究所認為,股指期貨今日整體上行,主要原因是政策面仍在積極調控化解風險、活躍市場信心,也有部分板塊超跌反彈的影響。
一方面,央行昨日非對稱降息,逆回購及MLF利率下降后,8月1年期LPR調降10bp,5年期LPR按兵不動。促進緩解實體經濟融資壓力的同時,對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為調整存量貸款及存款利率預留空間,穩定銀行凈息差水平及利潤有所助益,提振資本市場信心,A股成交額明顯回升至8184億元。
另一方面,連續兩周的股市整體下行基本將近期利空消化完畢,回調充分的TMT板塊領漲反彈。
此外,央行計劃設立應急流動性金融工具(SPV),將一定程度上支持城投平臺化解當下的流動性風險,建筑、地產板塊回暖。
從貼水到升水
所謂的基差,即期貨與現貨的差值,基差結果為正值或者負值,則呈現不同的升貼水結構。通常來說,當期貨價格高于現貨價格(即期指價格高于指數價格),會被稱為“升水”;反之則是“貼水”。
從今天股指期貨的表現情況看,半數合約都出現升水的情況,主要為IF、IH品種的相關合約,這2個品種的遠月合約價格比近月價格更高。IC、IM品種相關合約則更多表現為“貼水”結構。
“滬深300、上證50指數本身成分中大部分為藍籌股,其分紅比例較高,因此在分紅高峰(5、6、7月)過去后,分紅預期對股指的影響減弱,基差有修復上行的驅動。”對此,前述研究所表示,自7月底以來,基差開始轉為升水,近兩周升水幅度有所收窄。
他們認為,由于政治局會議召開后,市場情緒的改善使得基差相應表現出積極預期,轉為升水。但8月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企業生產投資及盈利能力,以及居民消費、收入等現實情況還未顯著改善,因而基差再度下行。
其中,本身波動較大,盈利能力及模式不如大盤藍籌指數的IC、IM更易受到負面情緒影響,因此基差下行趨勢更大,再度轉為貼水狀態。
“基差分化,一方面是各期指所對應的現貨指數波動性大小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對不同指數的市場預期有所區別的結果。”該研究所認為,在經濟整體弱復蘇,投資、消費、出口等經濟拉動力未有明顯好轉的狀況下,市場對高波動中小盤成長指數的信心較高股息大盤藍籌指數更弱,風險偏好較低。
仍等待驅動
另一個受到市場關注的信號是資金的流向。北向資金今日再次凈賣出,已連續12日凈賣出。前述研究所認為,從四大指數的資金凈主動買入額、北向資金、兩融余額等方面看,市場上總體上觀望等待底部信號。
“四大期指合約的多空持倉比中,IF、IH總體下行,IC、IM近兩周有上升趨勢,顯示多頭力量對IC、IM反彈空間具有更多期待。”
展望后市,他們表示,8月底是A股上市公司中報披露季,可多關注四大指數的盈利是否有改善;另外,關注政策上對地產、基建等的刺激效應,特別是城投風險化解、專項債發行運用、一線城市限購放松、存量房貸利率調降、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計劃等主題,若房地產銷售、投資能有所好轉,將帶動順周期如家電、建筑等板塊同步回升。
但市場要走出整體可持續牛市行情,還需要新的增量資金入場。當前基本面還需要等待更明確的見底回升信號。制造業仍在去庫存周期,擴大內需成效還不夠,投融資環境在低利率刺激下有望逐漸活躍。建議短期內以觀望為主,待指數筑底企穩后再適時進場配置。
中信建投期貨研究發展部最新觀點也提到,中長期來看,寬松的貨幣環境將持續對經濟產生更多積極影響,等待經濟環境進一步回暖,指數將迎來上行動能。期指方面,短期建議觀望為主,中長期偏多觀點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