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上市公司公告購買的信托產品逾期兌付。
近期先鋒電子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公司在去年8月共用5000萬購買了中融信托旗下的裕嘉1號和匯聚金1號兩只信托產品,但是到今年到期后尚未回收本金及投資收益,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或者僅部分兌付的風險。
8月22日,先鋒電子開盤下跌,早盤一度股價跌幅超6%,截止收盤跌了1.61%,報13.42元/股,最新總市值僅為20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已有微光股份、金房能源、金博股份、南都物業、咸亨國際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購買了中融信托旗下的產品發生了逾期兌付問題。對于近期發生的逾期兌付風波,中融信托曾回應稱公司目前經營正常,并透露公司也有多個產品于近期完成到期兌付清算。
先鋒電子公告信托產品逾期兌付
股價一度跌幅超6%
8月21日晚間,先鋒電子發布《關于部分信托產品逾期兌付的風險提示公告》,其顯示,公司曾經在2022年8月15日至8月17日,分別使用閑置自有資金3000萬元、2000萬元購買了中融-裕嘉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融-匯聚金1號貨幣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受托方是中融信托。
具體來看,匯聚金1號信托產品的期限是2022年8月17日-2023年8月17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1%;裕嘉1號信托產品的期限是2022年8月17日-2023年8月17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20%。
但是,先鋒電子稱,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購買的這兩只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尚未收回,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或者僅部分兌付的風險。
先鋒電子表示,已就信托計劃逾期兌付的后續事宜與中融信托進行了溝通,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中融信托方面的正式文件回復,后續將繼續督促中融信托盡快兌付本金及投資收益,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資料顯示,先鋒電子的主營業務是為燃氣行業提供“城市燃氣智能計量網絡收費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及與之配套的智能燃氣表等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宣布信托產品逾期兌付后,8月22日,先鋒電子開盤下跌,早盤一度股價跌幅超6%,隨后震蕩攀升,截止收盤跌了1.61%,報13.42元/股,最新總市值僅為20億元。
已有多家公司發布逾期兌付公告
多家信托公司緊急辟謠
這已經不是第一家宣布買信托產品無法兌付的上市公司,據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購買了中融信托旗下的產品發生了逾期兌付問題。
同樣在8月21日晚間,微光股份也披露了部分信托產品逾期兌付的風險提示公告。2023年5月22日,微光股份購買了中融信托發行的信托產品中融-匯聚金1號,金額為50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5.4%,到期日為2023年8月21日。但是截至公告披露日,微光股份尚未收到該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
金房能源8月18日晚間發布公告,今年5月金房能源購買了中融信托發行的“圓融1號”產品,購買金額為3000萬元,預計年化收益率5.6%。截至該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資收益。
8月11日,金博股份、南都物業均公告所購中融信托產品逾期兌付。南都物業公告,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金3000萬元購買的匯聚金1號,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產品本金和投資收益;金博股份也表示,公司通過恒天財富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購買的“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和“中融-澤睿1號集合資金信托”,本金合計6000萬元,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或者僅部分兌付的風險。
另外,8月5日,咸亨國際公告,購買的中融-豐盈176號集合資金股權投資信托計劃出現延期兌付狀況,公司累計收到本金1742.94萬元,尚有257.06萬元信托本金及投資收益未收回。
對于近期發生的逾期兌付風波,中融信托曾經回應稱公司目前經營正常,并透露公司也有多個產品于近期完成到期兌付清算,目前中融信托官網仍有產品正常發售。
最近,信托產品的兌付危機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基金君發現,在上交所、深交所的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提問上市公司是否購買過中融信托或中植系產品,有沒有到期無法兌付的情況。
另外,在中融信托部分產品逾期兌付后,8月11日晚間,光大信托、五礦信托、中航信托發布聲明辟謠,表示公司信托產品經營與兌付正常。
針對近期的信托兌付問題,多家機構發表觀點認為,此次中融信托部分產品違約系個例,行業整體風險可控,對于A股市場、金融板塊等實質性影響均比較小。
德邦證券統計顯示,購買中融信托產品上市公司,以生物醫藥、機械設備和汽車行業為主,多數為小市值公司。已披露購買中融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中,一級行業分類下,生物醫藥公司合計8家,機械設備公司合計5家,汽車公司合計5家。
德邦證券指出,在近幾年金融監管、防風險的大背景下,中融部分產品違約,并不代表信托行業整體風險較大。中融信托違約對于A股影響更偏情緒擾動,實質影響較小,對于非銀金融、銀行及少數涉及公司或有短期沖擊。
浙商證券分析,本次中融信托產品出現逾期兌付的情況,不能排除與地產敞口較高有關。從行業情況來看,地產項目出現問題是信托產品違約的主要原因。根據用益信托對2022年信托產品風險事件的統計,2022年房地產領域的違約產品涉及金額約930億元,占整體違約規模的75.7%。從中融自身情況來看,22Q4末地產敞口占信托資產10.7%,較行業平均高5pc,不能排除中融本次逾期兌付與地產敞口較高有關。
太平洋證券表示,近期信托風險主要暴露的是個別信托產品的流動性風險,整體上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較低。對比美國的次貸危機,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錨定的基本是流動性較高、無杠桿的股指和期貨產品,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托風險的傳導和放大效應。中融部分信托產品的逾期兌付主要是流動性風險,底層資產與負債之間的敞口較為有限,最終演化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不大。